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生命的最後一年是哪一年

清明節是紀念逝者的日子,同時也是討論生死的日子。


當我們去麵對死亡這個話題時,就是在思考如何讓當下的生命更有意義。


如果,你把生命的每一年,都當作最後一年,會有怎樣的人生變化?


 

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可以長命百歲——甚至,我覺得按60歲來規劃人生都是一種奢望。
 
我的父親,就是在60多歲離開我們的;我的一位領導,廳級乾部,清華畢業的,一直都念叨著最熱愛的是當老師,剛剛退休一個星期,突然走瞭;我的同行,時尚集團的兩位創始人,相繼在工作崗位上離世;這幾年,創業大軍中類似春雨醫生的張銳那樣英年早逝的,時有耳聞……
 
我在尼泊爾,遇到過反政府武裝用機槍攔路;在伊斯坦布爾爆炸前幾個月,我就在那裏;我在幾次空難的前後,坐過埃塞俄比亞航空、俄羅斯航空、馬來西亞航空、亞洲航空等的飛機;我在清邁叢林溜索、在墨爾本坐熱氣球、在法國坐直升機觀看酒莊,而這些地方,這幾年陸續都齣過事兒;我還在廣深高速公路上遭遇過車禍,在雲南高山上遇到過泥石流……最離奇的,是我經常早上跑步的工體,居然有一天有個變態早上十點在那裏開車撞人,導緻三個生命離去……
 
這些親人、同事、同行,和自己的經曆,都會讓我認真思考,怎樣麵對自己的生命。
 
這讓我成為瞭一個“樂觀主義者”。
 
什麼?有沒有搞錯——你確定你沒有精神錯亂嗎?
 
是的,我非常冷靜、非常理性地,在遭遇瞭這些事情之後,我讓自己成為瞭一個“樂觀主義者”。
 
這個樂觀主義,之所以加瞭引號,是因為和大傢對樂觀主義的認知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種類似“悲極生樂”的樂觀主義,也就是當我對生命的平安悠長不再抱一絲幻想之後,我決定把每一年都當作最後一年來過。
 
當我的內心這樣認定之後,我發現我的行為開始發生瞭變化。
 

第一個變化
我並沒有變成一個壞人

有人說瞭,都按最後一年來過瞭,那還不做一個“吃喝嫖賭抽坑濛拐騙偷”十惡不赦的壞人算瞭。其實,我發現,做壞人也是有要潛質的,絕大多數的人,跟葛優說的一句颱詞很像:就算殺人不犯法,我也下不瞭手。
 
所以啊,就算當我決定,每一年都按最後一年來過,我也沒有去嘗試做一些以前沒有做過的壞事兒——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那些壞事兒根本不會讓我感到快樂。
 
就拿賭博來說,我經常去澳門齣差,樓下就是著名的大賭場,可是,我連酒店贈送的籌碼都送給瞭彆人,我一點兒都不覺得那是一件有趣的事兒。既然沒趣,無論什麼時候,我都不願意浪費時間去做。


第二個變化
我變得膽大任性

然後,我就想,以後的人生,乾脆就由著自己的性子過好瞭。我發現,剛開始,還有所收斂,後來,發現也沒齣什麼大亂子,就更加任性瞭。
 
都怎麼任性呢?
 
比如,在我們剛創業的時候,還沒有收入,傢的存款隻有四萬多元的時候,我們決定一傢人去法國和意大利玩兒一個月;童書媽媽創辦的時候,我就跟三川說,我們隻做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見有意思的人,永遠不為瞭應酬去應酬;有時候,有人找我們閤作,品牌、條件什麼的都沒有問題,但是,我和三川迴來後總覺得那個負責人似乎有什麼不對勁兒的地方,然後,我們就迴絕瞭那次閤作……
 
這些傻事兒,我們乾瞭不少;結果呢,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瞭的。
 
而且,這也解決瞭很多人都會遇到的一個現實問題:錢。
 
我發現,當任性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用任性的方式去做事的時候——反而可以賺到比之前更多的錢——這恰恰也印證瞭王健林說過的商場上的一個規律: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大!
 

第三個變化
盡情地實現讓自己開心的事兒
 
人生的最後一年,時間多寶貴啊,還是乾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吧。
 
於是,我梳理瞭一下自己內心最快樂的事情:看書、看電影、寫作、和老朋友相聚、去全世界旅行……這些事情,看似挺平常的,但是,你要在每一天、最後一年去做,其實難度也挺大的。
 
其實,我是花費瞭挺大的代價,去保證自己的這些時間的。比如,我基本上每天早上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專門用來看書和寫作,而不是開會、見客戶;我們早早就留齣瞭假期去旅行的時間,無論那個時候是商業上多麼黃金的時期。
 
所幸,這幾年,我看瞭幾百萬字的世界十大名著,去瞭埃塞俄比亞、芬蘭、澳大利亞旅行,和老朋友在葡萄牙過年,開車橫穿利比亞半島,從裏斯本到巴塞羅那,去現場看瞭巴薩的比賽,高迪的建築……

 
我們還是先讓自己爽吧;有時候,讓自己爽瞭之後,你的心情就會好;你對彆人也會更好,反而也會讓彆人爽。
 

第四個變化
我對傢人、朋友錶達真實情感
 
過去,我們總覺得還有時間,對傢人總是說不齣愛,做不齣愛的舉動。
 
自從我覺得時日有可能不多之後,我就對我媽變得“寬容”瞭。之前,我總想讓她按照我認為“好”的方式生活,現在,我隻想讓她過得自在和快樂一些。

我對我媽說:你想怎樣生活,去哪兒玩兒,買點兒啥,彆管錢和時間,想怎麼著就怎麼著。雖然我也沒有多少錢,也不一定贊成她把錢用在的地方——比如一些習俗儀式上,但是,我隻負責支持她,不過問過程和細節。
 
至於朋友,我有喜歡的,有不喜歡的。對於喜歡的,我會很肉麻地告訴他們,這些年因為有他們我是多麼幸運和幸福;至於不喜歡的,無論地位名氣纔華怎樣,我會不再去應付、敷衍,會很乾脆地不再來往——省得人傢誤會我們之間還有認同——這裏麵沒有好壞之分,隻是”脾氣相投“而已。
 

第五個變化
我不會對孩子有愧疚
 
有人說瞭,都最後一年瞭,還不趕緊多掙些錢,給孩子多一些保障?
 
NO、NO、NO,我並不這麼想的。
 
我總結瞭下,我自己成年後的生活,沒有一分錢是來自於傢庭的直接饋贈,買房、買車、創業;而父母給我的性格、品質,纔是我有今天人生的最大原因。
 
那麼,我應該給孩子的也同樣應該是這些真正的、最寶貴的東西;而不是物質的財富。這不是自私的藉口,而是我發自內心的真實的感受。
 
同時,我做過十幾種工作,從擺地攤、發傳單、推銷、廣告,到當記者、主任、主編、總經理、創始人。而且,這裏麵也有從低到高,又從高到低的起起伏伏,我發現,誰也無法保證一生的安康和順遂。
 
有的時候,不是你的錯,是整個行業發生瞭變化。那麼,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是麵對變化的應對能力、學習能力,而不是擁有一定的財富、一個看似安穩的工作,這些,在時代的巨輪之下,都是海市蜃樓、鏡花明月而已,一丁點兒都不牢靠、不堅固。
 

所以,我花很多的時間陪孩子,反復跟她講,這個世界,誰也靠不住,隻有自己纔靠得住;現在我們傢有的這一切,都和她沒有關係,也沒有什麼價值。
 

第六個變化
看淡物質、看重精神
 
我本來就不喜歡為瞭名牌而名牌,對於紙醉金迷的生活方式也不享受。
 
我不是說名牌不好,豪車遊艇不好,而是自己從內心裏,覺得不自在、纍。所以呢,我就從自己喜不喜歡的角度,去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
 
我更重視精神的愉悅,所以,為瞭精神的愉悅,我就任性地去擁有——我可以喝很貴的茶葉、用很好的耳機聽音樂、可以看到好書馬上就買、去看一場幾百元的話劇演齣、可以花十幾萬去非洲旅行、租車去歐洲自駕……
 
當然,你也可以說我這是另一種物質的消費。但是,我其實並不在乎這些到底算什麼——我做這些,不會在意彆人的眼光、不會在意彆人的標準,隻是為瞭自己舒服。
 
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精神的消費,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東西,最後留給我的,都是美好的記憶而已。
 

第七個變化
我不再害怕失敗
 
過去,我挺害怕失敗的。覺得自己如果沒有功成名就,挺丟人的。
 
但是,當覺得人生隻有一年時間,你得不到一個確定的結果的時候,你就會更珍惜過程,就不會再執著於成功。
 
啥是成功呢?事業做成瞭,人沒瞭,是成功嗎?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好好享受當下,享受過程的好;再去做一個項目的時候,你就不會糾結於是不是能做成,而是你自己想不想做;如果是自己內心最想做的,失敗瞭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既然未來的失敗不可怕,過去失敗同樣也不可怕。所以,我可以承認我過往人生中的所有失敗,沒有考入名牌大學,大學被退學,英語很差,對數字沒概念……當我開始坦然麵對這些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異常地輕鬆。
 

第八個變化
我開始嘗試新的東西
 
原來,總覺得還有時間,有任何想做的事情,都想等以後再說。
 
如果,還隻有一年的時間,那還等什麼呢?
 
我想自己駕著一個小小的帆船,在海上行進,那就報一個帆船訓練的課程;我一直對園藝很感興趣,沒法馬上實現,就先買來一些喜歡的植物,在辦公室裏研究……

 

第九個變化
我戒瞭煙、開始鍛煉身體
 
一年的時間,是不是很短?是的。
 
一年的時間,其實也很漫長——如果你做瞭很多事情的時候。
 
既然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你就會對自己的健康提齣要求。我想去嘗試的事情,一個是帆船,或者衝浪;一個是去北極。而這些,都需要健康的身體。
 
所以,當有瞭這麼一個時間緊迫的任務之後,也就會馬上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調整。我戒瞭煙,也開始堅持跑步遊泳,讓身體健康起來,好去實現那些已經在規劃的生活。
 


第十個變化
我真正去認識世界
 
這個世界很大,每個人注定都是孤獨的。
 
當我們看似有著傢人、朋友、同事,熱鬧一時的時候,其實,我們和這個世界的聯結,也很容易被限製在這個範圍之內。
 
但是,如果我們開始思考生命、死亡,那麼,我們就跳脫齣瞭這個範圍,和“世界”單獨發生聯結。這個世界,不僅是現在的這個物質世界,人類的世界,也是跨越時空的整個世界。
 
所以,我很喜歡這種狀態,可以在身心還很健康的時候,很理智地去思考自己和整個世界的關係。
 
我是誰?我來自哪裏?我要去哪裏?






白滔滔/ 作者
曉理 / 值班編輯

歡迎加入童書媽媽全支持社群
我們抱團取暖,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