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還是半死不活的,大盤的分時圖看起來,有點像“狗啃的”一樣。這不是正常的狀態,市場生病了。


這也是很典型的底部特徵。大多數人不敢買的,才叫底部。如果大家都敢買,都踴躍進場,股市就會一路飆升,也就無所謂底部了。



今天有朋友在星球中問我,出現什麼信號,市場才算打破僵局?


個人覺得,基本面層面,關注兩個信號:


一是政策超預期。不能光喊話了,必須要有具體行動,要關注行動的力度。


二是現實數據改善。最近幾個月,每次公佈經濟金融數據,都是不太好的,甚至是超預期的不好。市場要看到數據有改善,開始出現拐點,才會預期復甦。


市場層面,關注兩個信號:


一是10年和30年國債不能再漲了。國債的上漲,是對未來悲觀的下注。一個政策出來後,市場怎麼看,可以直接關注國債的表現。



二是股市成交量。現在才6000億不到的成交,太低了。由於流動性枯竭,才出現今天漲,明天跌,行業輪動快的現象。


必須看到溫和放量,市場出現凝聚人心的主線,然後恢復到8000億以上的成交才算正常,若長期維持萬億成交,就算是康復了。


現階段,這幾個信號都沒出現,只能是慢慢熬。


突然明白,為什麼很多動物在白雪皚皚、萬物蕭條的冬季選擇冬眠。冬眠是度過嚴寒的方式。冬天過後就是春天,而只有熬過冬天的生存者才能享受新一輪萬物的繁榮週期。



最近,生豬價格持續小漲,整個7月都是在高位,豬企的利潤又大賺了。在週報《市場周評(20240728):至暗時刻 》中,我詳細分析過,9月之前,生豬供應都不會放大,價格應該是易漲難跌的。



在研究豬週期時,我也瞭解了一些關於豬的知識,分享給大家。


大家覺得,豬是什麼顏色的?


以前,我國對豬的認知,都是黑色的。因為土豬都是黑的。現在主流的白豬不過才三四十年曆史。


以豬八戒為例,現存最早的西遊題材電影是1927年的《盤絲洞》,片中豬八戒是黑色的。1962年戲曲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豬八戒也是黑色的。但到了1986版電視劇《西遊記》,豬八戒已經變成了大白豬。



洋豬來華,始於50年代。


1950年,中國第一次小規模引進蘇聯大白豬;60年代,開始大規模引進原產英國的約克夏豬;1963年,丹麥長白豬登陸中國;1972年尼克松訪華,又捎來兩頭美國杜洛克豬。


這些洋豬的標誌,都是通體白色。


80年代後,幾乎所有的豬肉都是洋豬,大眾眼中的豬就成了白色。


為什麼要引進洋豬呢?


因為土豬長得太慢了。土豬要長到200斤,至少需要八九個月,而洋豬半年就能長到200-300斤。只有長得更快的洋豬,才能滿足中國人日益增長的肉食需求。


還有個原因是,土豬不夠瘦。一頭土豬的瘦肉率,只有40%,脂肪含量高。洋豬的瘦肉更多,比如一頭丹麥長白豬,6月齡就能長出60%以上的瘦肉。以前國人沒肉吃,吃肥肉感覺很爽;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自然都愛吃瘦肉。


正因如此,土豬慢慢就被淘汰了。


當然,現在我們吃的豬肉,也不是純粹的洋豬,比如內三元和土雜豬,都是土豬與洋豬雜交出來的。而外三元則是不同的洋豬雜交出來的。



很多人都覺得,還是土豬更好吃。每次去菜市場,我看到好些攤販宣傳說,自己賣的是土豬、黑豬肉,我是不太信的。現在養土豬的很少了,純正的土豬肉價格很貴。


今天就聊到這裡,晚安~


PS:


如果你對投資感到迷茫,沒有頭緒,不知道該買什麼,可以去我的星球看看。


知識星球中,主要發佈的內容是:交易培訓課程(最少70節),交易機會分享,市場周評,投資早參,回答問題,碎片化思考等。


內容對你肯定有幫助,強烈建議先把貼子瀏覽一遍,前提是你的想學點什麼。我會毫無保留,盡最大能力,讓大家學會交易策略。


詳細介紹:我的小圈子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