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盛會,引領全球消費電子行業趨勢的“產業風向標”,每年CES都會有很多重磅創新亮相。
今年,CES 2025尚未正式開展,海信就已經放出大招。
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海信在拉斯維加斯舉辦2025顯示技術發佈會,全球首發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作為該技術在液晶電視行業的首次應用,全球首臺也是全球最大的116英寸海信RGB-Mini LED電視也在CES現場展出。
這是全球電視產業的又一次關鍵技術突破,更是中國自主顯示技術創新的又一重大勝利。
畫質,是全球消費者選購電視的首要依據之一。而在決定畫質的色彩純度、色域面積、色彩體積、控色精度等關鍵指標上,RGB-Mini LED都已實現了對量子點技術全面的、壓倒性的超越,全面碾壓QD-Mini
LED,甚至是超越QD-OLED。
這標誌著,液晶電視正式從傳統的黑白單色背光控制,升級到RGB多基色背光控制的全新時代。
“回顧顯示技術百年長河,電視從最初的黑白影像到如今的絢麗多彩,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光技術的變革驅動。”海信視像科技總裁李煒說。
目前,無論是WOLED還是QD-OLED,都不能直接發出三基色的光源,必須進行二次色轉換。比如,QD-OLED就是採用藍光OLED燈珠作為主光源,再激發量子點塗層將藍光轉換為紅光和綠光。
海信RGB-Mini LED則採用RGB三基色光源且分區控光控色的液晶顯示技術,通過獨立控制RGB三色光源的發光亮度,直接混合產生所需亮度和豐富顏色,無需二次色彩轉換,真正做到了“三基色生萬億色”。
同時,相較於普通光源只能進行單一的亮度控制,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實現了對亮度和色度的同時控制。
從白色LED背光到RGB LED背光,從單一控光到光色同控,都是基於液晶電視底層技術的革命性升級。“海信攻克RGB三維控色技術難題,推出RGB-Mini LED電視產品,為全球顯示產業的技術革命打開了全新的想象空間。”中國工程院丁文華院士說。

此次海信發佈的RGB-Mini LED電視,能實現97% BT.2020的超高色域面積,比傳統Mini LED提升20%以上,趨近業界最高色域標準的理想範圍。此外,還擁有87%的色彩體積,高色純度分別達到 99%/92%/100%,光源控色精度高達3*26bits。
這些數據,全部刷新了平板顯示產品的天花板。
這意味著,RGB-Mini LED已經成為顯示行業新的最優選路線。
此外,RGB-Mini LED的光色能效也比QD-OLED提升了4倍。相較傳統Mini
LED電視與日韓企業主推的QD-OLED電視,海信RGB-Mini
LED電視節能超過了20%。

多年來,RGB LED一直是所有主流廠商都想征服的行業高地。
很多彩電巨頭都曾有過嘗試,但由於RGB
LED三基色光源面臨發光效率低、壽命短、高溫色偏、色純不足等問題,技術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至今未突破規模量產門檻。
此次,為了能夠帶來更好色彩,RGB-Mini
LED採用了RGB背光和液晶面板雙重控光的架構,這意味著,更復雜的技術挑戰,更艱難的工藝實現。
為什麼海信依然能攻克難關,率先“登頂”?
關鍵原因在於,海信基於強大的自主研發優勢,打造了一個以自研畫質芯片為核心的,行業首個RGB三維控色全鏈路協同系統:
1,海信自主研發的全球首顆RGB光色同控畫質芯片。它既是新一代的信芯AI畫質芯片,CPU單核性能提升40%,感知場景計算能力提升70%,提供了更強大的硬件算力;也獨創三維光色同控算法,重新定義色彩管理系統,實現了從顯示場景AI分析識別,到AI自適應控光,再到3*26bits高精度的顯示顏色精準控制。
2,海信自研的高性能RGB-Mini LED背光芯片。集合圖形化反射鏡面、複合襯底長晶工藝、應用窄光譜外延生長等多項設計、材料和工藝創新,成功攻克效率、壽命、色偏、色純等關鍵瓶頸,率先實現了三基色光源的產業化。
3,海信首創的RGB三維控色芯片控制系統。對液晶以及背光相關顯示模塊,進行全鏈路、全方位的協調控制,確保背光數據的極速傳輸與控制和背光與圖像的極限同步,實現背光和畫面同步更新。
4,後端顯示器件優化。海信獨創RGB光色同控算法,可根據三色背光LED的不同壽命曲線,進行定製化、個性化的抗老化處理,延長產品壽命,為用戶提供更長效、更穩定的畫質體驗。
這個體系正是海信長期優勢厚積薄發的體現。
多年來,海信一直深耕底層技術,通過橫跨屏、芯、光、AI等多個領域的系統性能力,共同打造完整的技術閉環,構建起全面領先於行業的綜合實力優勢。
比如,其他電視廠商都使用第三方的普通芯片,畫面調校經常受到固定算法的能力與場景限制,只有海信從2005年就開始提前佈局自研芯片,目前仍是國內唯一擁有獨立畫質芯片的電視整機廠商。
也正是得益於這些深入底層技術的,全方位的顯示技術制霸,所以海信才能領先同行,率先完成了RGB-Mini LED這一重大的產業破局。
海信以顛覆性技術突破,引領全球新一輪顯示革命,這是中國科技創新的又一次標誌性勝利。
長期以來,中國科技產業最大的挑戰,是我們的創新更集中應用層,而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的底層基礎創新,卻大多受制於人。
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說,中國需要真正的自主創新,不僅僅是產品迭代,更是從零到一的突破。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在未來的科技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海信引領的這次變革,正是這樣的“從零到一”。
過去這半個世紀,液晶顯示已經開創了歷史上最大的顯示技術革命。從14吋到100吋,從TN到RGB-Mini LED,從標清到高清到超高清,從單色背光到彩色背光。如今,液晶顯示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成為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此過程中,中國企業從學習到參與,從追隨到引領,為全球顯示產業的發展進程,發揮了越來越重大的作用,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比如,在最能代表產業前沿技術創新的百吋大屏電視領域,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已經成為行業的頭部力量。
國際第三方市場調查機構Omdia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海信100英寸電視全球出貨量佔比高達63.4%,穩居第一,這已經是海信100英寸電視連續四個季度出貨量位居榜首。無論在中國國內,在美國、南非、德國等海外國家,海信電視都依然牢牢佔據87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額雙冠。

接下來,在CES 2025上亮相的海信116英寸RGB-Mini LED電視也將於今年3月量產上市,這既標誌著海信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正式走向市場,也將為海信百吋超大屏領域再添新軍,同時也進一步夯實海信在全球百吋電視中的領先地位。
在這場全球顯示技術的革新浪潮中,海信在底層技術創新上取得革命性的全新突破,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榮耀,更已成為中國品牌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崛起的生動寫照。
這種底層技術的全球引領,不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視聽體驗,提升了中國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更證明了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打破巨頭技術壟斷,基於自身對核心技術的掌握和持續創新,在高端製造業實現彎道超車,推動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面向未來,相信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品牌,也將繼續推動中國自主顯示技術再次迭代創新,推動顯示產業鏈整合和優勢擴大,推動全球顯示產業技術平臺的升級和突破,繼續打造中國品牌的“新質生產力”,為全球顯示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END
「壹觀察」創始人宿藝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編
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搜索「壹觀察」
百家號、微博、抖音搜索「宿藝」關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聯網汽車丨智能家居丨
轉載、合作聯繫微信:yiguancha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