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水刷石】原創,轉載請於文首添加【水刷石】名片

本週末,一場絕美藝術盛宴要告別帝都了,最後兩天機會。

“惠世天工——河北曲陽石雕藝術展” 正在國家博物館舉辦,3月23日結束,免費參觀。展出古代曲陽石雕文物48件(套)和當代曲陽石雕工藝品91件(套)。國博最近非常好約,現在小程序還有充足門票。

曲陽在河北省西部,坐落太行山下,秦始皇元年設縣。盛產漢白玉,曾被稱為石邑。這裡的石雕傳統歷史悠久,至少綿延兩千年。您肯定見過曲陽石匠最著名的作品: 故宮三大殿的丹陛石。

故宮丹陛石是明清石雕的典範,但本次的文物來自更古老的過往,是兩漢、南北朝、唐宋元的瑰寶。

這裡有已知最早的曲陽石雕——滿城漢墓石俑。墓主人中山靖王於公元前113年去世,正值漢武帝盛期。寥寥數刀,充滿東方韻味的詳和麵容躍然石上。

西漢侍傭

兩晉南北朝佛教大盛,給戰亂中的人們帶來希冀,也讓包括雕刻技藝在內的西方文化薈萃中土。

曲陽石雕的真正崛起便在此時段,千姿百態的佛像、菩薩像或莊嚴肅穆,或安恬喜悅,或紛繁華美,或洗練秀清,堪稱萬種風情。

東魏佛立像
北齊供養菩薩立像
北齊雙彌勒坐像

大唐是氣吞山河的帝國時代,豐滿與流動的意趣得到欣賞和尊崇。唐代曲陽石雕的代表,當屬這尊真人尺度的修德寺脅侍菩薩像。

鮮活的肉體衝破了一切中國藝術的法則,盡情禮讚人性之美。大慈大悲的菩薩不再是超脫凡塵的天神,而是英姿挺拔、珠光寶氣、卻不失寬胸圓腹的貴人。沉甸甸的小肚腩襯托出衣衫輕薄如蟬翼,彷彿透出他的體溫;飽滿的血肉使得瓔珞綴玉格外晶瑩剔透,下一秒即將清脆相叩、琳琅有聲。這是重量的表演,視覺的重量,信仰的重量。

盧浮宮的維納斯享譽世界,雕刻家賦予她近乎完美的身姿,斷臂而來的無盡想象賦予她完美的意蘊。相比之下,我們的修德寺菩薩不僅斷臂,而且無頭,豈不是機緣巧合下超越完美的存在?因為無頭無臂,所以千首千臂,他的姿態屬於每一個願意駐足片刻、用心交流的觀者。

唐代脅侍菩薩立像

這是一尊很小的唐代力士,卻有排山倒海的氣概。力士負責護法,護法需要威嚴霸氣,唐代最不缺的就是威嚴霸氣。看他每一寸肌肉都緊繃成硬塊,怒目竟然豎立,綾帶當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如今,中國每一座稍成規模的寺廟入口都有一對力士把守,民間俗稱哼哈二將。如此國色深厚的角色,最初卻是舶來品中的舶來品:佛教是西方傳來的,金剛又是西方的西方傳來的——他的原型是古希臘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佛教吸納了西方元素,又將自己播撒到東方,最終為東方改造成全新的、世間獨一份的存在。這就是燦爛的人類文明之路。

唐代力士立像

五代又到了亂世,佳作依舊迭出。河北軍閥王處直的墓葬出土許多奇珍,包括一對彩繪人物浮雕,全是他帶到另一個世界的侍女。這邊吹拉彈唱好生熱鬧,那邊玉盤珍饈款款香風。儘管大唐的榮光已經逝去,它在地下世界會永遠長存。

這一對浮雕分別為國家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收藏,此番合璧非常難得。

五代浮雕散樂圖、奉侍圖

宋代這座佛塔就比較幽默了,頂端還刻著四面佛頭像,為何要刻成這樣呢?給人間添一份大歡喜嗎?

北宋佛塔

羅漢是佛陀、菩薩、天王力士之外又一大造像類別,主打深沉寫實。這尊羅漢眉清目秀,側首冥思,鬆弛的衣袖跟嚴峻的眉眼之間,淌盡人間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坐如鐘,靜如松,鐘有鐘鳴,松有松風。

元代羅漢像

曲陽石雕的輝煌延續到今天。在首都的心臟,人民英雄紀念碑基座上的大型浮雕就出自曲陽匠人之手,不過風格早已切換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如同一千多年前佛教帶來新的雕刻技藝,這次的新風來自歐洲,來自蘇聯。曲陽石匠並非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的設計師,真正的設計師是巴黎美院畢業生、浙江美院院長、杭州副市長劉開渠。

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頭像

曲陽石匠仍在摸索前路,不斷創新。當今的工藝和信息交流水平,是任何歷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但也少了傳統限定下的方向。曲陽石雕能否逐浪而行,值得期待。

當代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