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97式狙擊步槍

在2009年熱播的抗戰狙擊手題材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中,新四軍狙擊手和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曾在國內掀起一陣“狙擊”熱潮。然而,這部電視劇的武器選擇仍然是不符合歷史史實的(順溜用的是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的M1941型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壓根就沒拿它當狙擊步槍使,而日軍居然還用毛瑟Kar.98k),那麼日軍在二戰中到底使用的是什麼狙擊步槍呢?它就是日本九七式狙擊步槍。

在一戰之後,各國幾乎都忽視了狙擊手的作用,狙擊步槍的研製在這一時期也是停滯不前。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段時間裏面,只有少數幾個國家仍然堅持對狙擊手的訓練並設計出新型的狙擊步槍,日本便是其中之一。

上爲日本九九式狙擊步槍,下爲九七式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是日本於1937年(昭和12年、皇紀2597年)設計製造並服役的手動槍機式狙擊步槍,由於以皇紀年份命名,故名爲九七式狙擊步槍。九七式是在三八式步槍的基礎上研發成功的,因此九七式步槍採用相同的6.5mm 有阪(Arisaka)彈藥。由於戰場需要,日軍在原來的三八式步槍基礎上曾改造過一種比較簡易的狙擊型步槍(稱爲“三八改狙擊步槍”)。九七式狙擊步槍與三八式狙擊步槍不同之處是改用了較輕的槍托、加長的彎拉機柄(減少拉柄在操作時與瞄準鏡產生干擾)以及加裝2.5倍或九九式四倍光學瞄準鏡及加裝由粗鐵絲製成的單腳架。


九七式狙擊步槍全長1280毫米,槍管長797毫米,總重約3.95公斤,子彈初速爲765米/秒,精確射程可以達到600米,最大射程則超過3000米。該槍採用內置式彈倉供彈,一次最多可壓裝6.5毫米有阪步槍彈5發。最初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安裝有同三八式改狙擊步槍一樣的2.5倍率光學瞄準鏡,而在二戰中後期生產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則裝配了性能更好的4倍率光學瞄準鏡。

九七式狙擊步槍配用的2.5倍率光學瞄準鏡(爲了安裝光瞄後能順利裝填,九七式狙擊步槍採用了加長的下彎拉機柄,同時在機框的左側銑出一個導槽,以便安裝瞄具)。

九七式狙擊步槍由小倉和名古屋軍工廠分別生產,在對華、對蘇和對美作戰中都曾大量使用,它繼承了三八式步槍槍管長,火藥燃燒充分,槍口焰小的優點,不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夜間射擊都很難被敵方壓制。

日軍的4倍率光學瞄準鏡是日本光學會社專門爲九九式狙擊步槍研發的。日本光學會社從1909年起就同德國的卡爾一蔡司公司等同行進行合作,其在二戰中生產的槍用觀瞄設備有着相當出色的品質。日軍狙擊步槍早期使用的2.5倍率光學瞄準鏡視野約爲10度,而4倍率的光學瞄準鏡視野爲7度。兩種瞄準鏡都帶有固定十字線。在戰爭後期生產的部分4倍率光學瞄準鏡甚至還有高低調節功能。

九七式狙擊步槍有用鐵絲製成的兩腳架,這種簡易兩腳架既可以由國內軍工廠製造,也可以由狙擊手本人自行製造。美軍曾評價日軍九七式狙擊步槍的準確性不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喬治中尉用一把繳獲的九七式6.5mm步槍進行了測試,他在文章中寫道:“近距射擊時——我估計大概爲100米左右的距離上,所有的射擊都非常有力。在200米左右的距離上,子彈的穿透力仍然很強,大概射進目標8英寸左右。在超過400米的距離上,步槍依然表現良好。爲了檢查瞄準鏡的歸零功能,我在射擊時,把瞄準鏡取下來幾次,發現彈着點沒有顯著的變化。瞄準鏡上沒有現成的調節裝置……但是至少日本士兵不會搞混步槍從兵工廠出廠時確定的零度位。”根據戰後的統計,日本大概生產了20000支97式狙擊步槍和12000支99式狙擊步槍

九七式狙擊步槍後拉機特寫,可以明顯的看到其2.5倍率瞄準具在槍身左側。

在抗日戰場上,九七式狙擊步槍得到了廣泛應用,日軍曾經在淞滬會戰中廣泛使用過加裝瞄準鏡的三八式改型狙擊步槍,在正面戰場上,裝備九七式狙擊步槍的日軍狙擊手通常被用於狙殺敵方中高級指揮官、炮班以及機槍組,由於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缺乏訓練有素的狙擊手,同時部隊的素質又相對較低,日軍狙擊手取得了相當驚人的戰績。

6.5mm有坂子彈與九七式狙擊步槍仍然有兩個不可思議的特性;平均來說小口徑的彈頭經過約24吋長度的槍管,槍口在射擊時的閃焰幾乎不明顯,原因在於這一段距離的空間內彈藥的燃燒程序不是完成就是接近完成,因此射手得於黑暗中得到掩護與隱匿。


至少九七式狙擊步槍在這一點發揮的非常優異,往往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官兵在特定距離內死於日軍冷槍之下而無法標定日軍狙擊手的位置進行還擊,都要拜九七式狙擊步槍所賜;不論在夜間美軍官兵都無法看見九七式狙擊步槍吐出的火舌;在白天也見不到九七式狙擊步槍口的白煙與塵土。

不過這並不代表日軍狙擊手是無敵的;日軍狙擊手往往不會變換射擊位置,只會死板地在同一個陣地上打到死爲止;對於美軍的攻擊僅僅發揮“遲滯”而不是“威嚇”的效果。

在中國戰場上的使用九七式狙擊步槍的日軍狙擊手,注意其還配有一塊手錶。

在太平洋戰場上,裝備九七式或者九九式狙擊步槍的日軍狙擊手通常都躲藏在草叢或者樹冠中,使用特製的減裝藥子彈對美軍的戰地指揮官、坦克車組、炮班以及機槍組進行決死狙殺。總的來說,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狙擊活動遠比美軍來的活躍,日軍狙擊手往往抱着必死的決心進行狙擊活動,這些狙擊手可以在同一地點潛伏長達一週的時間,以等到合適的目標加以狙殺。但是由於日軍狙擊手的戰術非常呆板,美軍通常都會使用M3型“斯圖亞特”輕型坦克的37毫米炮的高爆彈或使用“巴祖卡”火箭筒對可疑地區的樹冠進行清掃,日軍的狙擊手就會“像被霰彈槍打中的鴨子一樣紛紛掉落下來”。在美軍加強了戒備之後,日軍此種類型的狙殺就只能是爲美軍坦克手送上一道道開胃甜點。

九七式狙擊步槍另外一個不可思議的特性是擁有低深平穩的彈道與終端彈道,儘管6.5mm有坂子彈初速僅有770m/s,不過很多經歷過抗戰的老兵對於有阪子彈彈頭的印象就是具有“一槍兩眼”(貫穿力)的效果;只要沒有被擊中動脈、重要器官或者骨骼,甚至被擊中的部位也不會有特別的疼痛,傷口出血量也不大;更重要的是有經驗的軍醫也不需要開刀,因爲子彈不會停留在體內。

1945年,聯防司令部司令員賀龍和參謀長張經武向參加黨的七大山東代表團團長林彪和付團長朱瑞介紹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九七式6.5毫米狙擊步槍。

山西抗戰期間,國民革命軍獨立21師師長李仙洲將軍曾被日軍狙擊手用九七式狙擊步槍擊成重傷,而這顆子彈在擊中李將軍的左胸後將軍本人及其身邊衛士都未察覺,直到郝夢齡將軍在其背部發現血跡才覺察,由此可見日軍狙擊手的水平和九七式狙擊步槍的性能。(由於子彈從心臟和肺葉之間穿過,加之事後美國教會醫院的及時搶救,才使李將軍逃脫一死)

由於相比‘三八大蓋’‘歪把子’等我們所熟知的日式武器,九七式狙擊步槍由於我們繳獲較少,而且就是這些少量的九七式也全部裝備給了在太平洋諸島和美軍作戰的部隊。由於在中國戰場上這種狙擊步槍十分罕見,所以在國內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