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拉波爾塔“果斷”地讓哈維下課,隨即轉身擁抱弗裏克時,這注定將會是一場賭博。

德國教頭鮮有在西班牙,尤其是在巴塞羅那取得成功,但弗裏克也的確是巴薩當前能請到的最好的教練。那麼距離他成爲巴薩的克洛普,還缺了點什麼呢?

01

弗裏克的攻防轉換:邊路起速與後排前插是關鍵

a. 邊路的起速:弗裏克的成敗關鍵

從當初那支三冠王的拜仁可以看到,球隊不只是有出色的邊鋒羣,更是有2名進攻能力非常出色的邊後衛。

甚至說正是因爲阿方索-戴維斯和基米希的存在,使得弗裏克在邊鋒位置用的是2名無球意識很好,隨時可以當前鋒使用的佩裏西奇和格納布里。

拜仁三冠王這一年,恰恰也是阿方索-戴維斯個人狀態最好的一年。很多巴薩球迷會說本隊的右後衛塞梅多當時被阿方索-戴維斯“蹂躪”,不過事實上,塞梅多或許已經是防守端讓對方最不省力的那個人了。

在執教德國國家隊時,恰恰也是邊後衛的能力遠不如拜仁,對弗裏克的影響不小。

再來看看這一次的攻防轉換,布斯克茨傳到德容的腳邊球,後者沒能拿住被對方攔截。隨後拜仁的反擊,就是給到邊路,隨後帶動整體隊形向前。

弗裏克的體系下,會有大量邊路起速後傳中到核心區域,隨後通過後排的前插,完成最後的致命一擊。巴薩在力量上的缺失,使得他們尤其承受不住拜仁的這個踢法。

b. 後插上的得分效率:弗裏克成敗的關鍵點

相比於那支拜仁的成功,弗裏克在德國國家隊的失敗,首先跟邊後衛的能力落差有一定關係。勞姆這一側承擔了太重的上下任務,當球隊無法如拜仁一樣快速連續進球,就會留下隱患。

同時球隊沒有得分效率高的中鋒,弗裏克一度信任哈弗茨,就是要增加後排前插,但很顯然,世界盃期間,後插上的得分效率始終上不去,成爲了致命傷。

把基米希放在後腰的位置上,被證明是一個不明智的決定。不過弗裏克的踢法還是很明白的,他的球隊會很偏愛一些中長距離的轉移或者過頂球,釋放出衝刺跑打縱深的機會。

關鍵點在於側翼跟進之後,中路哈弗茨和穆勒一起衝禁區,帶來門前的包抄。

對戰日本隊的比賽中,球隊可以利用點球打破僵局,一方面是邊路無球人可以打擊到日本禁區的後點,同時中路哈弗茨和穆勒都已經包抄到位,隊形站位是很弗裏克的。

日本門將出擊後的犯規也是很無奈,因爲對方在中路已經多點包抄,一旦球傳出來,就是必進的機會。

弗裏克執教拜仁和德國國家隊,球員的衝擊力還是比較醒目的。這種轉移球結合衝刺跑利用空間的打法,在撕開防線時的效果非常好。

問題是沒有一支球隊可以持續90分鐘這樣的強度,拜仁的成功,有賽程中斷帶來的體能儲備期優勢。德國隊的失敗,就是球隊明明打出了一邊倒的場面,卻無法擴大比分埋下了隱患。

可以看到,弗裏克的球隊並非必須走邊路起速,但他們後排前插的威力,很適通過過頂球來釋放。

所以弗裏克欣賞佩德里的創造力,將他視爲未來倚重的關鍵球員是有道理的。因爲在巴薩,他會需要有人送出一些轉移球和過頂球。只是德國隊這邊,獲得了太多機會,卻無法再一次攻破日本隊防線,成爲了最大的敗筆。

02

弗裏克是優秀的教練:世界盃時的失敗有偶然性

a. 被日本隊逆轉:有太多的偶然性

弗裏克執教生涯最大的滑鐵盧,就是在世界盃小組賽首戰1比2不低日本隊,這也讓他的風評急劇變差。

問題是那場比賽,控球率高達74%,是對手3倍的德國國家隊,射門數26次只打入1球太不應該了。德國隊預期進球3.09,日本隊預期進球只有1.46,要知道在比賽的前70分鐘,德國隊是一邊倒壓着對手打,在體能下降和三笘薰出場前,實在看不到日本隊有翻盤可能。

勞姆這一次獲得了很多的空位機會,他的前插也很有威脅。問題是中路的京多安,雖然他罰進了點球,卻錯過了太多的得分良機。

不知道弗裏克跟老熟人再一次碰頭,看到得分效率都在下降的萊萬與京多安(上賽季進球多,也跟他是巴薩點球手有關),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因爲弗裏克的踢法下,會有大量衝刺跑前插,對手容易跟不住,但本方球員也會出現更多的失誤。

這一次格納布里回做霍夫曼,甚至有點多餘。如果格納布里狀態好,都能自己進球。不過弗裏克的球隊,注重多人前插,二排收割效率也極爲重要。

比賽的第70分鐘,這一次傳中進禁區,德國隊在日本隊的小禁區附近有3個攻擊點。

非常可惜,格納布里頭頂腳踢,非常好的機會居然都沒把握住,讓進球與自己擦肩而過,也導致日本隊隨後完成逆轉。

b. 大量的衝刺跑後,不能進球會有隱患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穆西亞拉與日本隊的世界盃小組賽上,完成了77次的衝刺跑。

如此大的消耗與輸出,如果無法得到比分上的體現,後續還是會存在隱患。所以弗裏克需要有足夠穩定的得分點,而在德國國家隊,他缺少一個巔峯期的萊萬。

很多人說弗裏克必須要有中鋒,這一點不大準確。當然有了中鋒,有利於他的球隊直接傳中打禁區,隨後後排前插。

不過弗裏克真正的殺招,是攻防轉換時的後場出球和邊路推進起速。這一次尼科-威廉姆斯被斷球后,德國隊從後場打出的三角傳遞與推進太成功了,薩內一瞬間就獲得單刀。

問題薩是內獲得單刀後,甚至沒能完成射門。弗裏克缺的不是中鋒,而是一錘定音的得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弗裏克的戰術體系下,也並非一定要掌握控球權。因爲他的球隊在攻防轉換時的起速很強,哪怕對手能控球,但只要他們可以打出自己的特點,依舊很有威脅。

世界盃上與西班牙隊的次輪比賽中,德國隊的預期進球1.29比0.62領先於對手。射門數同樣11比7佔優,哪怕控球率不高,但進攻質量並不低。

03

弗裏克的戰術軟肋:或許會被巴薩放大

a. 後手邊路如果被壓制:弗裏克的問題會很多

前面也說了,弗裏克的球隊先手並非一定要強勢的邊鋒,因爲他的邊後衛助攻力度很大。但是在體能下降時,如果後手邊路有人可以壓制對手,會有利於弗裏克的攻防平衡。

輸給日本隊,就是因爲對方後手安排三笘薰出場,帶來了邊路優勢。前場的淺野拓磨和南野拓實的穿插力度很大,恰好打到了德國隊球員體能下降後的漏洞。

這一次三笘薰持球壓制德國側翼後回傳,接下去一記過頂球打到禁區內,伊東純也的射門和酒井宏樹補射幾乎進球,就是給了德國隊一個警告。

邊路沒法把反擊打出去,後場體能下降後移動變慢。弗裏克的球隊又很講究侵略性和陣型向前提,就很容易被對方在比賽後段打穿。

日本隊扳平比分的進球依舊是這樣的道理,三笘薰持球發起進攻依舊是關鍵的起點。

南野拓實走肋部接球橫傳,門將干擾了一下,跟進的堂安律補射破門。

b. 注重局部壓迫:會被以點破面

另外一方面,弗裏克的防守邏輯下,注重壓迫和局部兵力集中。拜仁贏得三冠王之後的那個賽季,歐冠被巴黎淘汰出局,其實就是因爲球隊的防守邏輯,被內馬爾以點破面。

內馬爾回撤力度很大,他可以從中圈開啓向前的整體推進。隨後爲了彌補錯誤,拜仁球員一股腦向內馬爾靠攏,但姆巴佩的無球移動速度很快,就可以利用到空間。

這個球內馬爾近乎於一己之力破防,關鍵是阿拉巴向前頂的這一步,站位是很激進的。所以當內馬爾面對2人夾擊時,與迪馬利亞打出一個撞牆配合,就直接洞穿了拜仁的防線。

隨後面對4人包圍,內馬爾又無私地分球,讓姆巴佩輕鬆破門得分。

輸給日本隊的那場比賽也是因爲中衛站位太激進,施洛特貝克直接放空淺野拓磨,對手拿球之後他才反應過來就來不及了。

尤其是體能下降後,依舊保持高位,如果防線沒有足夠強的掃蕩點和對抗點,問題會很大。這樣的踢法,在巴薩也很常見,同時球隊的容錯能力更弱,恐怕只會放大弗裏克的軟肋。

結束語:

弗裏克與巴薩的結合,在進攻端應該會打出更好的內容,甚至有可能會打出部分精彩的比賽。

但他若想要真正取得成功,贏下重要的冠軍,恐怕需要在中軸線和邊鋒位置,補上他需要的元素,否則反倒是放大了巴薩的漏洞。

喜歡本文的朋友

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