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憋尿對孩子不好,但學校的衛生間使用政策沒什麼進步

大多數人可能認為隨時使用衛生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辦公室都很自由。但對孩子們來說,在學校並沒有這麼“奢侈”的自由。

婦女健康研究協會 2018 年 11 月發佈了一項調查結果。調查發現,學校經常忽視兒童的衛生間使用權利,既沒有制定相應的衛生指導規範,也沒有為員工提供有關膀胱健康的教育。由於缺乏官方政策,一些醫生和家長表示,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規定,其中有些近乎荒謬。比如有老師規定學生每 2 個月只能有一次在上課期間去衛生間,一些學校經常在午餐時間或放學後鎖上衛生間,這是為了防止霸凌。

學校希望儘量減少孩子在課堂上花在衛生間的時間,以確保他們從教學中獲得最大收益,並且通常學校會限制學生使用衛生間,而衛生間往往無人監管。但是將衛生間的使用作為一種紀律訓練方式,可能會對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尤其是需要去卻不能去的時候。

84% 的學校護士在調查中將老師們通常限制學生使用衛生間的原因歸為三點:去衛生間只是藉口,也許是為了跟朋友見面、在走廊打鬧;可能會發生行為不端,比如霸凌;課間休息的時間足夠他們解決問題。在衛生間使用政策方面,只有不到 8% 的護士說存在書面規定,有 64% 的護士說沒有相關政策。不到一半的學生可以隨時使用衛生間,但需要得到正式許可。

2015 年的一項獨立研究強調了以紀律為重點的衛生間使用政策和兒童健康之間的脫節。在 4000 名參與調查的小學老師中,81% 的老師說他們允許孩子可以隨時喝水,88% 的老師說他們鼓勵孩子憋尿;36% 的參與者表示他們制定了規則,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上不要去衛生間。同樣值得注意的是,80% 的老師認為霸凌、不當行為、破壞或其他負面行為都發生在衛生間。

《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表示,儘管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證明憋尿對孩子不好,但學校的思維方式似乎沒有太大變化。在2012 年的一項調查中,600 名學校護士中只有不到 50% 的人回答懷疑尿頻、出現膀胱和腸道問題的兒童可能正在遭受潛在的健康問題。在 2003 年,這個數字更小,大概不到 20%

愛荷華大學的兒科泌尿科醫生 Christopher Cooper 參與了 2012 年和 2003 年的研究報告撰寫。他在注意到自己的年輕患者出現尿頻問題和極高的排尿功能障礙比率後開始此項研究。他認為,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被膀胱問題分心,那麼很難在學業上提高,並且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取得進展,“在學校尿溼褲子是孩子面對或想象中最有壓力的事情之一。”

在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們的膀胱系統、對這些生理感覺的心理反應都在發育的關鍵階段。根據 Cooper 的說法,當他們去衛生間的請求被多次拒絕後,孩子們“非常善於忽視(他們的膀胱)信號”。從失禁到反覆發生的排尿問題可能會對膀胱產生壓力,這會使這塊肌肉過度強壯和活躍,從而造成進一步健康問題。

在美國各地的 K-12(包含幼兒園、小學、中學)校區,兒童的衛生間需求被擱置了,因為學校很少制定政策,教師缺乏如何平衡教學和滿足孩子需求問題的培訓。在 2015 年的研究中,只有 2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參與了針對兒童衛生間使用的“職業培訓”。

在另一個層面,教師們不應該無法理解孩子們的問題。因為衛生間使用問題其實也是老師們面臨的困境,他們很少有機會在上課期間解決問題。 事實上,在 2015 年量一下那個向老師詢問其工作生活質量的調查中,30000 名受訪者中有 45% 的教師沒有充足的使用衛生間的時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健康問題和日常壓力。


題圖來自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