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沒人能逃得過吃滷煮的命運


我對於滷煮的感情,可以說是黑轉粉,從來對豬下水類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北漂多年,從未染指過滷煮。


有一次和家屬逛大集,早上沒喫飯,飢腸轆轆,剛巧碰上撐着棚子賣滷煮的流動商販,家屬要了一碗,上來就狼吞虎嚥,吸溜吸溜喫得那叫一個香,搞得我也開始不自覺咽口水,於是沒禁得住誘惑,嚐了一口。


不知道是太餓了還是什麼原因,總之入口的第一感覺是鹹香,完全沒有想象中腥臭的刻板偏見。當然,也有人說滷煮喫的就是下水味,太乾淨了反而失去了原來的風味。不過對我來說,總歸這都算一件好事情,因爲又打開了舌尖的味蕾新天地。


老北京滷煮  👆🏻


前一陣回家待了幾天,回北京下了動車後,正趕上飯點兒,搜了下附近的餐廳,看到東四滷煮,竟然又被勾起了上次的記憶,忍不住想要再好好喫一次滷煮。


這家滷煮也是北京有年頭的滷煮店,不算網紅,保留了國有餐廳的風格,前臺點餐,前臺取餐,一整個自助服務。


門釘肉餅  👆🏻


除了滷煮以外,我們還點了一個門釘肉餅。上次走在衚衕裏,聽一個正在拍視頻的大哥講,北京人家大門上的門釘,都按照身份等級有嚴格的數量要求,所謂“門當戶對”的門指的就是門釘的數量,而門釘肉餅,則是因爲圓滾滾的一個,很像大門上的門釘而得名。


因爲聽過了這段典故,一直很想試試門釘肉餅的味道。這個可愛的碳水炸彈,咬到嘴裏是會爆汁的,這一點令人感到十分驚喜。當然肉餡兒也相當瓷實,喫了半個下肚,就已經感覺有點飽了。


老北京毛肚👆🏻


還點了一道前臺阿姨推薦的爆肚。爆肚其實我在北京喫過很多次,但是每次都沒感受到爆肚的靈魂。這次去端爆肚的時候,遇到了一位熱情的北京大哥,他再三叮囑我,爆肚上桌,就不要動其他的菜了,先喫爆肚,爆肚的靈魂就在於趁熱,只有熱着的時候口感纔是爽脆的。喫到盡興,就把爆肚放到一邊,再喫其他的菜,等到再想喫爆肚的時候,拿到前臺,讓他們給你過一下熱水,再喫。


聽完北京大哥的熱情講解,我和家屬馬不停蹄地開始喫起來了“熱爆肚”,果不其然,味道確實增色不少。


老北京滷煮  👆🏻


無獨有偶,我們旁邊的餐桌上坐了一對年輕的男女,聽聲音,男孩是北京人,帶外地來的女同學來喫飯。“就是爲了喫爆肚才選的這家”“你快喫啊”“這個就要趁熱喫”“涼了就沒法喫了”。這似曾相識的對話讓我和家屬相視一笑,果然這是當地人纔會有的執念。


而那位熱情指導我們喫滷煮的大哥,在準備要走的時候,還特意來到我們桌,詢問我們這次的毛肚喫着感受如何。


炸咯吱  👆🏻


我去點評上看了這家店,評分不高,大部分差評都是說服務態度不好。


我忽然想起來陳曉卿說,3.5分評分的餐廳最值得去喫,爲什麼呢,因爲這便是老店存在的意義啊!不見得菜色有什麼花樣,也不見得服務有多專業,但這裏面最珍貴的地方在於——有本地人的存在。


糟溜魚片 👆🏻


他們會熱情地、毫無保留地把他們心中的摯愛,他們對家鄉美食的經驗,和盤托出,毫無保留。因爲本地人的認證,這樣即使對食物一無所知,我們也可以輕輕鬆鬆體會到什麼是地道。


畢竟,好喫的從來不只是食物,更重要的是人。


👇🏻關注我,一起逛人間,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