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愛情灰心的?



我從日曆上找來一個藉口,聊一本很想聊的書,和一個淤塞於心的問題。

今天,6 月 29 日,是“世界小王子日”

*即《小王子》作者

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裏的誕辰


先說問題:

 爲什麼我們常常覺得,
 自己的心一片荒蕪?

後臺留言最能體現心態的流轉。爲情所困的比例在降低,越來越多人在憂心更基本的生存問題。討論「愛」是奢侈的。「愛」非緊急,「愛」非必要。

換到《小王子》的世界裏,這個問題可以這樣表述:

爲什麼我們越來越不願意被「馴養」了?



「馴養」這個詞,在《小王子》裏,與 3 個角色有關:

玫瑰,小王子,和狐狸。

小王子告別了自己的星球和心愛的玫瑰,在漫長的旅途中遇到了一隻狐狸。在狐狸的請求下,他「馴養」了對方,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也曾被玫瑰「馴養」過。

整個故事是一場關於「愛」的寓言。「玫瑰」和「狐狸」,是關於愛的一體兩面。

玫瑰像是我們第一次遭遇愛的樣子。

驕傲,自戀,對愛非常緊張。爲了美麗的相遇,要“仔細挑選顏色”,調整每一片花瓣的位置,越是精心打扮,越要裝作是剛睡醒,愛得很用力,但力求看上去毫不費力。

也不大會表達愛,甚至會動作變形,顯得有點“作”,一會要擋風隔板,一會要玻璃罩子,要拼命證明愛的存在、愛的程度、愛的特殊性,可越緊張越出錯,最後只能讓對方心煩,讓關係破裂。

那時,我們還渴望被馴養,只是毫不得法。


狐狸的樣子,則是我們年少時嚮往過的更成熟,更遊刃有餘,也更勇敢的愛人。

它主動要求小王子馴養自己,創造關係,它不會天真地等待愛從天而降,而是相信,愛是一種刻意的慣性,是“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還要預支耐心,甚至技巧,“你要在離我有點遠的地方坐下,但每天都要坐得離我更近一點”。

面對分別,它會傷心,但不會崩潰。比起玫瑰,狐狸是現實生活中更少見的一類人。


《小王子》原本是個關於成長和冒險的故事,像一部公路電影。男孩告別,男孩上路,男孩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男孩長大。

82 年過去,光怪陸離的冒險沉澱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留下了一朵玫瑰的影子,和一隻等待的狐狸。

它們共同回答了一個問題:

一個人應該如何確認愛,習得愛,在愛的基礎上建立關係,以及,面對愛的失去。



但這次重讀《小王子》,我越發感到沮喪

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曾苦惱於代入狐狸、小王子還是玫瑰,但如今我沮喪地發現:不行,誰我都代入不了。

 這個愛的故事裏,
 沒有我的位置。

我不是小王子,煩心的工作太多,做不到日日給玫瑰澆水;

我不是狐狸,生活磨損了勇氣,沒辦法甘冒“掉眼淚的風險”去愛人;

我甚至也不是玫瑰,至少玫瑰還有在愛裏折騰的力氣。

我連可以進入「馴養」關係的潛在對象都沒有。不止是我,在問了一圈同事後,我發現:

我們能對號入座的,竟然是故事裏那些“不把愛當回事”的大人

是看到畫着“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會認爲“這分明是帽子”的大人;


是做着掌燈一樣無聊的工作,每天的任務是開燈關燈的大人;

是忙到抬不起頭來,把佔有星星作爲正經事的大人;


是從不外出探險,只憑他人口述勾勒世界地圖的大人;


是交到新朋友,不再過問“他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樣?他收集蝴蝶嗎?”,而是問“他多少歲?他有多重?他父親賺多少錢?”的大人;

是描述房子的漂亮,不再說“這是一座窗臺擺着天竺葵的紅磚房”,而會說“這是一座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的大人。

 承認吧,
 我們已經變成後一種人了。

故事裏有個很不起眼的隱喻,關於“猴麪包樹”。它是一種“壞種子”,和玫瑰幼苗長得很像,如果不被及時拔掉,猴麪包樹就會長出樹根,入侵併覆蓋整個星球,直到星球破裂。


放在現實生活裏,去分辨猴麪包樹和玫瑰,意味着你要分辨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這很難,你必須及時打掃你的心。

我們是一羣心裏長滿猴麪包樹的大人。

這裏一片荒蕪,沒有供一朵玫瑰破土的位置。

我始終記得書裏的一段情節,在狐狸“久久地凝望着小王子”,磕磕巴巴地說出那句“請你……請你馴養我”的時候,小王子回答說:

“沒問題,但我沒有多少時間。

我還有許多朋友要結識,還有許多事情要了解。”


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擔心:

 好的愛情降臨了,
 我們是接不住的。

生活有太多優先級,愛不在前列,我們很怕在愛裏當一個自私的壞人。但偏偏,在愛裏被自私打敗的幾率是很大的。

我們害怕輕飄飄地辜負一隻狐狸的勇氣和決心。



這種時候我們通常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自保,建立有限度、可控的關係,或乾脆不再毫無保留地進入一段關係。

另一種是正面迎接愛的不確定性。

兩種選擇都可以理解。前一種選擇更務實,既是爲了保存心力,隔絕傷害,維持對生活的掌控感,也是不想辜負他人。

更何況,我們早就習慣教育自己,人不能什麼都想要。

後一種往往出於衝動,是一瞬間閃過腦海的念頭,“要不試試吧”,“萬一我是那個在愛裏比較幸運的人呢”。

這些愛的樂觀主義者,愛到最後,大多會嚐到心碎、眼淚和後悔。

看起來,這似乎不是一個難做的選擇。



回到開頭的問題:

爲什麼我們的心一片荒蕪?

 因爲在不知不覺間,
 我們早就做好了選擇。

狐狸也選了。它選了後者。

但狐狸並不是個樂觀的人。在小王子出現以前,它對生活早已厭倦。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獵殺雞,人獵殺我。所有的雞都是相同的,所有的人也是相同的。我已經有點厭倦。”


它早已明白,這個世界的絕大部分不是爲自己設計的。它接受遺憾,知道不完美和不圓滿纔是生活的主旋律。

“(你的)那個星球上有獵人嗎?”

“沒有。”

“那太好啦!有雞嗎?”

“沒有。”

“畢竟沒有完美的事,”狐狸嘆氣說。


它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從“我”出發的,只分“有用”和“無用”。

比如小麥。它不喫麪包,小麥便是無用的。望着麥田,它什麼也不會想起。

這樣一個悲觀的狐狸,卻選擇了後者,選擇了主動拋出那句:

 “請你馴養我。” 

它明明知道,在馴養的關係中,雀躍的另一面是焦灼。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

比如說你定在下午四點來,

那麼到了三點我就會開始很高興。

等到四點,我會很焦躁,坐立不安;

我已經發現了幸福的代價。”


它明明知道,馴養關係可能會走向終結和分離。分離令人傷感,但分離無可避免。

《小王子》的結局我們都很清楚,小王子離開了狐狸,被蛇咬了一口後,踏上了尋找玫瑰的返程。

它早就預知到了這個結局。

然後,甘心付出一切早已知曉的代價,甘心把自己放在不利的位置,甘心獨自迎接一段關係的終結。

選擇了開始。

 這是一個內心原本一片荒蕪的人,
 對愛的決心。

然後呢?它獲得了什麼?

生活依然是單調的。人獵殺它,它獵殺雞。

世界依然是不完美的。雞總是與獵人同在。

但荒蕪的世界總歸變得有一點不同了。和小王子金色頭髮一樣顏色的小麥,風吹過麥穗的聲音,甚至被遺落在地球上的五千朵玫瑰,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爲這份存在過的愛下注腳。

老實講,我們很難證明愛的必要性。這不是一道步驟清晰的證明題,尤其愛這件事,本來就不公平。

可如果還有任何事,還能撼動我們那顆荒蕪的心,去在兩個理所當然的選擇之間搖擺,那就是:

一個悲觀者的決心。

或許狐狸做的不是少數的選擇。

而是我們內心渴望,卻無法堅決做下的選擇。



最後我想說,如果自我保全是你此刻人生的最優先級,那就抓緊一切能抓緊的,保住眼下的生活,不必苛責自己。

但如果你只是擔心和猶豫,害怕心碎,害怕愛的代價,害怕無法走到愛的結局,那麼我想說,放輕鬆。

哪怕這份愛後來面目全非,都沒關係。

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愛情的結局:

是我確認,在某一刻,你溫暖過我,我溫暖過你,愛不會憑空消失,愛會在兩個人身上都留下痕跡。

 你不會一無所獲,
 你擁有麥田的顏色。






撰稿:王雪琴

 晚禱時刻 

然而生活已經發生。去愛總比不去愛要好,去愛一個人總比什麼人都不愛要好,我在這裏,活在這世上,沒有一刻不希望自己活着。

——薩莉·魯尼
 其實你一直有愛的決心,
 只是你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