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大行率先調整存款利率後,股份制銀行火速跟進。


7月29日,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10家股份制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其中,浙商銀行、渤海銀行、恆豐銀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由2.30%降至2.10%,其他7家銀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由2.05%下調至1.85%,均下調20基點。



  • 中信銀行


單位:年利率%


  • 光大銀行




  • 民生銀行




  • 浦發銀行




  • 興業銀行




  • 華夏銀行



  • 廣發銀行



  • 浙商銀行




  • 渤海銀行



  • 恆豐銀行




此前,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已於7月26日起調整存款掛牌利率,各期限降幅在10基點至30基點不等,其中平安銀行2年期存款利率降幅最大,下調30個基點至1.60%。


截至目前,已有12家股份制銀行下調存款掛牌利率。


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的背後,是不斷走低的息差。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商業銀行的淨息差首次跌破1.7%的關卡,降至歷史新低的1.69%,突破了淨息差1.8%的警戒界限。今年一季度,境內商業銀行的淨息差降至歷史最低點1.54%,相較於上年年末減少0.15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的1.74%下降了0.2個百分點。


興業研究的研報指出,伴隨未來我國對金融總量指標關注度的降低以及存款增速的減緩,銀行規模的增長速度也將步入新的臺階,“以量補價”的策略或許難以持續。同時,處於低利率、低息差的時代,倘若過度依賴投資交易,一旦出現對市場利率的誤判,可能會給銀行的盈利乃至生存帶來嚴重的負面衝擊。由此可見,穩定息差依舊是當下我國銀行的關鍵任務。


一般而言,存款利率下調按照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中小銀行的順序分批次推進。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考慮到銀行淨息差較低,在國有大行降低存款利率的情況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一定會跟進,並且這次跟進的速度可能會比較快。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國內存款利率仍有下調可能。


東興證券林瑾璐分析認為,按國有行2023年末存款期限結構靜態測算,本輪存款掛牌利率加權降幅約10基點。而資產端,相同階段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降幅分別為10基點、48基點、38基點。可見存款利率降幅仍顯著小於資產端,從呵護銀行息差、維持銀行合理利潤和金融體系穩定的角度出發,後續存款定價仍有下調空間。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計,今年三季度,市場很可能再度迎來存款利率的新一輪調整。在他看來,在金融支持實體的背景下,貸款利率顯著下行,然而銀行的負債成本保持相對剛性,息差持續壓縮,加大了經營壓力。同時,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且長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產品定價偏高。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麥穗)、金融時報、南方+



SFC

本期編輯 金珊 實習生 黃麗鴻

 21君薦讀 

事關“降息”,第三家股份行表態


最高降30BP!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官宣


剛剛,六大行宣佈集體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