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小卡片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好文
攝影師趙震經特許,進入到兵馬俑一號坑。按下一次次快門,但趙震忽然發現了一尊兵俑的臉上似乎多了東西,仔細一看,他頓時腦子裡轟地一聲傻在原地。
趙震是一位攝影師,但他的拍攝對象卻很特別,是秦兵馬俑!
為國寶拍照,既是美與震撼,也是一種文藝的修行。因為國寶珍貴,趙震每次下坑,都需要經過審批,並有幾個部門的配合。
而趙震本人也需要做好一系列準備,除了備好相機、檢查好電池,還需要沐浴更衣,下坑前一小時更需要停止進食。下坑時,趙震要穿上最軟的鞋和圍上貼身的圍裙,一切準備妥當,才能小心翼翼進入兵俑坑。
在一號坑拍攝時,由於兵傭間距小,為了能在眾多國寶中穿梭,冬天拍攝,趙震連大衣也不能穿,為了保暖,只能在腰上貼一圈暖寶寶。而夏天,趙震同樣不好過,坑底對溼度和溫度都有穩定的要求,而趙震只能在汗水中工作。
一號坑中八百多尊兵俑拍攝完成,趙震瘦了十幾斤。而讓趙震這個見多識廣的兵馬俑攝影師震驚非常的,正是在一號坑中。
趙震的拍攝工作,不僅是為了給兵馬俑拍“美照”的,而是盡享詳細地記錄兵馬俑的細節與情況,為了細節到位,趙震往往需要多機位、多角度拍攝,蹲著、趴下、起立、不停地走動,而正是在關注細節的過程中,趙震竟然在一尊兵俑的臉上,發現了指紋~
我們都知道,秦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2000多年前的一批頂尖工匠,塑造了威風凜凜的地下方陣,他們栩栩如生,眼神灼燙,他們器宇軒昂,互相補充,看到他們,就知道了為什麼秦朝兵將能夠叱吒沙場。
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審視,兵馬俑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但就是這樣的好大工程,卻是細節控的天下,眉眼分明的頭臉、風格突出的服飾,栩栩如生的姿勢,甚至衣裳上的針腳、甲冑上的鉚釘、千層底鞋中細密的針孔……
而且,這些數以千計的兵馬俑在髮型、鎧甲、頭冠、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甚至年齡上都各有風格,即便到了21世紀,用全新的AI技術對家7000多個兵馬俑進行面部掃描識別,也沒有發現一例相似度超過85%的。
秦兵馬俑在設計、製作、燒製過程中的精細用心,令人驚歎。但這樣標準及其嚴格的兵馬俑中,卻看到了兵俑嘴唇和耳後的工匠指紋,這一下子就將2000多年的時光,濃縮在一頁,造成了古今對話的通道。
在參加“國家寶藏”節目時,王震曾如此描述自己當時看到這一枚指紋的心情:“那可是2200多年前製作兵馬俑的工匠留下來的指紋啊!當看到那種景象的時候,時間已經消失了,就在同一個位置,他剛剛離開,而我就踩在他的腳印上”。
同一個位置,製作兵馬俑的秦朝工匠彷彿剛剛離去,留下指紋印跡,下一秒趙震接踵而來。“這一秒”的時間,跨越了2200年。
這就是時間的重量,這就是文物的魅力。數千年前的那一批工匠在繁複嚴格的工作中也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心血、甚至指紋會成為千年後的藝術精品,會穿越千年時間依舊生動美麗,會歷經地下歲月依舊光彩熠熠,會成為令無數人心潮澎湃的文脈延續,會成為一方土地千年歲月的最佳腳註……
光陰,就是如此神奇,經過了光陰的醞釀,一些東西流逝,一些物質濃縮,一些元素昇華,一些結構嬗變,那些最精華的物質留存下來,在等著一些人與它心意交通,再次感受其中蘊含的美麗耀眼與震撼。
當歷史的塵埃落定,許多喧囂一時的東西都會煙消雲散,惟有優秀的文化會長留世間。千年時光如萬里銀河,將我們與古人永遠分隔,但當我們懷著仔細、尊重、攀登的心去跨越光陰時,我們就能看到光陰中同的那一片最迷人的風景。
免責聲明:圖文素材來源網絡,本公眾號只提供交流平臺,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個【在看】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