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本文作者:關麟、z_popeye

「老院區人擠人,新院區空蕩蕩?」

最近幾年,全國不少大三甲新院區在經過了幾年的建設高峰後,紛紛完工開診。然而,卻有不少人指出,與老院區往日的摩肩接踵不同,不少新院區落地後就診量略顯遜色。

有文章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這樣的情況。文中提到,去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江園區正式開診,首日上午門診量僅有 80 多個。

微信公眾號文章截圖

據此,文章評價道:「老院區在『人海中掙扎』,新院區卻在『空房中等待』。」

大三甲的新院區,真的不香了嗎?


高大上的新院區,與患者的心理落差

我們還是先來繼續看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情況。

2024 年 10 月,張江新院區正式開診。據當時的報道,張江院區床位數 500 張,門診首日開診放號約 260 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張馬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截止到早上 8:30,開診首日大概有 80 多個門診量,下午可能會逐步增加到 100 多個。

橫向對比來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老院區,以及上海的其他老牌兒童醫院,日均門急診量都在 5000 以上,如果遇到春秋換季,有時甚至會超過 6000 人次。

僅從數量上來說,新院區伊始,就診量確實不及老院區。

相似的情況不止一家。而導致這一結果的,往往在於兩方面因素:

地理位置與患者信任度。

通常來說,如今有頭有臉的大三甲老院區,大多坐落於擁擠的交通要道和城市中心,周邊已經無處擴張、無地可用。

2020 年 7 月,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等單位發佈《2020 年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並公佈了「全國十大最堵三甲醫院」。上榜醫院中,高峰期平均排隊時間最長的達到了 36.1 分鐘。

隨著近年來的城建規劃,想擴大醫院、擴充床位,這些大三甲們不得不「出走」,前往相對來說較為偏僻、或正在開發中的新區。

路途遠了,患者的就診體驗也自然很難「美妙」。

有人在評論區吐槽新院區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新院區開院伊始,老院區的科室尚未全部搬遷,人手、設備可能都有所不足。

當走入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新院區,推開診室門卻只有一位十分年輕的醫生坐診其中,患者也很容易產生一種「不信賴感」。

有患者吐槽西北某三甲醫院新院區

種種因素下,一些大三甲的新院區開診即遇冷,有文章據此評論道:「醫院舉債建新院又沒有患者,是策略性的失敗。」

事實真的如此嗎?現在就下結論,恐怕還是太早了。


新院區遇冷?就別替人家操這份心了

新院區對三甲醫院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聊三甲醫院到底為什麼要建新院。

去年,在「住院率破 20%」全網刷屏之時,我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開多少張床位,就能填滿多少張床位。(點擊查看丁香園往期內容:《「住院率破 20%」刷屏,到底怎麼看?我們和醫生、院長、醫保專家都聊了聊》)

這是「自負盈虧」之下,公立醫院不得不作出的選擇。

而在簡單的床位數字背後,對於三甲醫院來說,新院區不僅僅是單純地擴張地盤,更是一次對設備、團隊、學科的全面升級重要機會。

還是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江院區為例,據介紹,新院區定位以血液腫瘤學科群為特色,「強專科、精綜合」,對標的是國際一流的腫瘤診療中心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更具體一些,新院區甚至並不設置急診。

不難看出,單純的患者數量,可能本身就不是大三甲新院區的關注重點。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江院區是目前國內南方地區最大的兒童血液腫瘤診治中心(圖源:張江科學城)

另一方面,新院區醫療資源不如老院區,往往可能只是一種「偏見」。

當我們把時間線拉得更長就會發現,不少如今早已摩肩接踵的大三甲分院,曾幾何時也是「不被人看好」的新院區。

就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東院,據院史記載,當年隨著浦東開發的全面啟動,上海市政府決定在浦東新區建造一所三級綜合性醫院,而這個機遇被仁濟一把抓住,提出了建設仁濟浦東新院的報告。

1994 年,上海市計委批准的規模為 500 張床位、建築總面積 34500 平方米,而經過協調,最後的建築面積調整到 41280 平方米,總投資也從 1 億增加到 1.57 億。

而如今,隨著整個地區的發展,仁濟東院早已成為了浦東區域醫療資源的核心,甚至輻射整個上海市區乃至長三角。

像這樣的成功案例也說明一個事實——所謂的新院區「遇冷」,只是一種表象上的陣痛。酒香不怕巷子深,患者自然會用腳投票。


時代變了,以後建分院不能超過 3 個

不過,醫院狂建分院的熱潮,可能很快就將是過去時了。

今年,上海市衛健委在《2025 年上海市醫政工作要點》中明確指出,公立醫院分院區數量要控制在 3 個以內。

《2025 年上海市醫政工作要點》截圖

這不是官方第一次對分院熱潮「降溫」。

國家衛健委早在 2022 年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導原則(2021~2025 年)》中就提出,到 2025 年末,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舉辦分院區不得超過 3 個;新增分院區的,每個分院區的床位數量不低於二級同類別醫院最低要求、不高於本指導原則確定的同級綜合醫院床位最高標準,各分院區總床位數不超過 2020 年末主院區編制床位數的 80%。

對於實力過硬的大三甲來說,確實不必唱衰或擔憂其新院區。但最近幾年,也有一些實力不夠雄厚的醫院,被大興土木的狂潮給「忽悠瘸了」。

例如梅州市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曾在 2020 年投資 1.2 億建新門診大樓。有該院醫護回憶,就是在建成開診前後診斷時間裡,醫院資金緊張的風聲開始多了起來。(點擊查看丁香園往期內容:《廣東一公立醫院停診,員工表示欠薪 10 月?衛健局回應》)

圖片
圖源:掌上梅州

最終,這所醫院在去年 10 月被曝出破產停診,截至當時,已欠薪 10 個月。(策劃:z_popeye|監製:islay)

題圖來源:上海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視頻截圖

丁香園招聘

新媒體運營(丁香園公眾號)點擊直接投遞
也可將簡歷投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郵件標題:新媒體運營 - 姓名,請將既往作品附在郵件中

丁香園社區運營(點擊直接投遞)
也可將簡歷投至郵箱 
[email protected]
郵件標題:社區運營 - 姓名,請將既往作品附在郵件中


丁香園是面向醫療從業者的專業平臺,以「助力中國醫生」為己任。在丁香園,可以和同行討論病例 ,在線學習公開課,使用用藥助手等臨床決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醫療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