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蔣介石同意迴歸,提出六個條件!“廈門與金門合併”算一個



1965年7月,臺灣日月潭涵碧樓。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還有著名的記者、作家曹聚仁,根據多次和大陸的溝通,擬定了六項“迴歸祖國”的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將“廈門與金門”合併爲一個自由市。兩岸向統一邁出了一大步,但最終遺憾擱置……
這六項條件到底是什麼內容?之前有過幾次密談?
後來,蔣氏父子有沒有過迴歸的願望?


一切都讓我們從新中國建立後開始聊起……



第一次祕密接觸:

李次白的使命










李次白,何許人也?
原國民黨將領,黃埔六期畢業生。因爲鬱郁不得志,去了臺灣後開起了飯店。不過,他有一重特殊身份:他的妹妹嫁給了陳毅的哥哥。
本來無事,但是,有人來找李次白,讓其去大陸一趟。這是爲何?
新中國建立後,厲兵秣馬,大舉投入,準備武力收復臺灣。
蔣介石父子憂心忡忡。
在1950年3月的一天,蔣介石告訴兒子蔣經國:“我決定派遣祕密使者前往大陸,試探國共和談的可能性,爭取好的結局。這事由你負責。”
本來,蔣經國就有此意,於是開始着手安排。
因爲湯恩伯的建議,蔣經國派親信胡偉克去請李次白出山。胡偉克和李次白很熟。
本來就有種“壯志未酬”,聽完好友胡偉克帶來的消息後,李次白當即同意。兩人從臺灣出發至香港,胡偉克在香港負責聯繫臺灣和大陸,李次白隻身前往大陸。
1950年五月的某一天,李次白到了大陸。
陳毅見到李次白後,初步瞭解了臺灣的意思,然後將相關和談的意思反饋給了北京。
本來計劃武力攻臺,臺灣做出如此表現,上面稍微有些意外,也開始考慮此事。
但是,一個多月後,朝鮮戰爭爆發了,就此,蔣介石給胡偉克發來訊息:此事告一段落,以後再說!
這一次的祕密接觸,遠算不上和談。


如果沒有朝鮮戰爭,談判一定會開啓的。


第一次祕密談判:

章士釗成了重要聯絡人







章士釗
時間荏苒,歲月如梭。
1955年5月,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上,周總理提出: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毛主席也提出:“我們和臺灣,要‘和爲貴’。”
聽聞此消息,有個人激動了起來,他彷彿看到了祖國統一的那一天,他要爲這份大業貢獻一份力量,他叫章士釗。
章士釗,1881年出生,和魯迅同齡。
此人很有資歷,在國共兩黨中有很多的故舊熟人。1955年時,章士釗已經74歲了,但非常渴望全國統一。
章士釗主動請纓,毛主席、周總理等人非常高興。




臨行之際,中共中央專門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主要就是四個具體操作辦法:
一是外交必須由中央統管,至於人事、財政、軍事大權,繼續由蔣介石掌握;二是臺灣如果建設資金不足,中央願意大力支持,直接撥款;三是,社會改革,慢慢來,尊重蔣介石和臺灣人民;四是,之後,雙方不再做互相破壞對方之事。
看得出來,祖國還是很大度的,希望能讓臺灣早日迴歸懷抱。
信中有一個重要的結尾,是兩句詩:奉化之墓廬依然,溪口之花草無恙。
1956年春,章士釗來到了香港,將信件交給了國民黨駐香港負責文宣工作的許孝炎。
茲事體大,老許一刻也不敢耽擱,將信件送到了臺灣。
蔣介石將信看了好幾遍,沉默許久。
不得不說,他被觸動了少許,特別是結尾那兩句詩。共產黨還在很好地保護着自己的老宅,還在保護着自己家族的墓地。
可是,老蔣很快將情緒調整了過來。他要再看看。
此後,毛主席也好,周總理也好,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了對臺灣迴歸的期望,甚至,毛主席提出:“如果臺灣迴歸祖國,一切好說,一切可以照舊,甚至可以繼續實行三民主義。”
這就是最早的“一國兩制”的提法了。
而周總理則對外說道:“如果統一了,蔣介石要安排在中央工作,蔣經國可以進人大或政協,陳誠如果願意到中央工作,不在傅作義之下。臺灣繼續由他們管理......”
這誠意是滿滿的。


終於,蔣介石派出了宋宜山。這是抗日名將宋希濂的哥哥。此時,宋希濂還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教育。
第一次正式談判開始了,這邊是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那邊自然是宋宜山。
李維漢根據中央的指示,提出了四條正式的合作條件:


第一,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
第二,臺灣可以作爲祖國的自治區,進行高度自治。
第三,臺灣地區仍然歸蔣介石領導,中央不派人過去,但國民黨官員可到中央任職。
第四,美國軍事力量必須撤離臺灣海峽。


宋宜山認爲大陸誠意滿滿,然後寫了15000字的書面報告,交給許孝炎,然後轉交給蔣介石。
對於這份報告,蔣介石不太滿意,他認爲宋宜山被大陸深深影響,文中說大陸的好話太多了。不久後,大陸又發生了一些“變化”,蔣介石認爲不能繼續談合作了。


就這樣,第一次祕密談判,失敗了。



第二次祕密談判:

曹聚仁出山了







曹聚仁
大陸的章士釗,是個兩岸都能說上話的人。而臺灣,也有這麼一位,他名叫曹聚仁。
曹聚仁,出生於1900年。他和魯迅是好友,是葉挺的座上賓,也是陳毅的至交。
1956年,章士釗到了香港時,曹聚仁也悄悄來到了北京,他有兩重目的,一是看信中所說是真是假,二是探探大陸領導們的態度。
雖然,直接談判的宋宜山沒有達到談判的目的,但曹聚仁對大陸的方方面面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並反饋給了蔣介石,特別是聽到“美廬”受到保護的消息後,蔣介石還是有幾分感動。


蔣介石父子託曹聚仁帶回的溪口遠景照片



可蔣介石仍有幾分猶豫。猶豫之際,在美國對蔣介石的支持下,蔣介石又有了“反攻大陸”的想法。
一時間,感覺國民黨大有捲土重來的意思。當然,或許就是蔣介石想多一些談判的籌碼。你敢呲牙,我就敢拔牙!在複雜的世界環境下,毛主席果斷地下了“炮攻金門”的命令。閱讀更多好文,敬請訂閱從老故事裏,讀到那個崢嶸年代”。
從1958年8月23日起,到1959年1月10日止,雙方炮火互有來往,總體來說,我方佔了大量優勢,總共進行了7次大規模炮擊,小規模炮擊則有十多次。引發的空戰有13次,海戰有3次。國民黨軍隊傷亡總計7000多人,飛機有36架被擊落,27艘艦船被擊沉。
這一番對轟下來,蔣介石明白,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如果沒有美國支持一二,臺灣會被很快拿下。


1958年,曹聚仁與女兒攝於上海


1958年10月,金門炮戰還未結束,曹聚仁第五次去了北京,毛主席和他談了很多,重要的三條是:軍隊可以保存,我不會壓他裁軍,不要他簡政,讓他繼續搞三民主義。
六十年代初,美國開始了拉陳(陳誠)抑蔣(蔣介石),這讓蔣介石的安全感大大減小。
而對蔣介石的處境,毛主席等人看得一清二楚。
1963年,正式提出了“一綱四目”。


一綱,只要臺灣迴歸,其他一切問題都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妥善處理。
四目:第一,臺灣迴歸祖國後,外交權歸祖國,其他軍政大權都歸總裁(蔣介石)與兄(陳誠)全權處理;第二,所有建設費用、軍費都由中央提供;第三,臺灣的社會改革,慢慢來,由總裁和兄商量決定;第四,互相不做破壞對方的事情。
這個“一綱四目”,其實和1956年寫信給蔣介石的四條基本一致,不過加上了陳誠。


那麼,蔣介石該如何看待這個一綱四目呢?



1965年,蔣介石提出了六個條件










終究,蔣介石還是心動了,自己統一全國無望,那就交給大陸吧!
曹聚仁等人經過數次和大陸的溝通,最後,在1965年的7月,在日月潭涵碧樓,蔣介石父子、曹聚仁一起,擬出了六項條件。
第一,蔣介石和那些老部下們,可以回到大陸,並要保證安全。可以定居在浙江以外的任何省區,但國民黨總裁依然是蔣介石。江西的廬山可以繼續作爲蔣介石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這是個容易滿足的條件。
第二,蔣經國擔任臺灣省省長,臺灣交出外交權與一部分軍事權。在農業方面,滿足北京的“耕者有其田”。其他的臺灣內政,則完全由臺灣省政府自己管理和全權處理。
這個和提前的約定,沒有大的出入。
第三,協定通過後,臺灣不接受外國的任何軍事與經濟援助,由北京照美國支援數額繼續補助。
這個考驗很大,畢竟,當時的中國並不富裕。
第四,臺灣的空軍、海軍併入祖國大陸。但要留四個陸軍師,三個在臺灣,一個在廈門、金門。
這一點看,蔣介石還是讓步了。
第五,廈門與金門合併在一起,成立一個“自由市”。這個主要是作爲北京與臺灣的緩衝區。至於,這個自由市的市長由駐軍的師長兼任。
這個提議還是挺有想象力的,既要回歸,也要留後手。
第六,國民黨官員、將領的待遇不能變,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保證: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不得不說,要滿足這個條件很不容易。
看得出來,這六個條件,也是蔣介石父子誠心研究出來的,而且,很有意願迴歸。閱讀更多好文,敬請訂閱從老故事裏,讀到那個崢嶸年代”。


曹聚仁此時已經66歲了,他感覺自己就要爲偉大的統一事業上,添上一筆了。可是,這個協定在溝通過程中,那個影響非常大的事件到來,談判擱淺了……這是離祖國統一多麼近的一次啊!



第三次祕密談判:

陳立夫出馬了!










1968年,聽說自己家的老宅、墓地被破壞,蔣介石氣急敗壞。但是,很快他又得知周總理下令保護了他家老宅和墓地,他被感動了。


1972年,尼克松訪華。這是一個大事件,如果新中國和美國和好了,臺灣該何去何從?


1973年,北京再次做出積極的舉動,派出了章士釗。當時的章士釗已經92歲了。然而這一次,章士釗再也沒有回來——他於當年六月在香港去世了。迴歸進度又放慢了。



1975年,祖國大陸釋放了數百名國民黨戰犯和特務,這讓蔣介石再一次看到了新中國的胸襟,有了迴歸談判之意。只可惜,曹聚仁已經在1972年去世了。於是,蔣介石將任務交給了元老陳立夫。


這一次,陳立夫直接邀請毛主席到臺灣。可是此時,毛主席病重,周總理也重病。怎麼辦?組織上決定派出鄧小平。
可是正當陳立夫積極協調此事之時,又出現了意外事件: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了!
就此,第三次祕密談判宣告結束。
臺灣,就像祖國的遊子,歸來爲何這麼難?好幾次感覺離迴歸很近了,卻又出現意外。說來說去,當時的新中國還不夠強大,蔣介石等人比較猶豫,有點舉棋不定,這是個重要的原因。


臺灣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失散多年的孩子,終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