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醫生好護士】致敬2024年4月月度人物!聽,好醫生好護士的從醫志、為民情

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舉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之“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2024年4月月度人物發佈。他們來自西醫、中醫、護理、基層等各個領域,讓我們來聆聽他們的從醫故事。


2024年4月月度人物入選名單

(以姓氏筆畫爲序)

王春娥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

鄧經銘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龍口鎮嶂下村衛生健康服務室鄉村醫生

石祥奎

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主任藥師


劉小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護師

李 成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醫師

陳雅靜

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技師

林樂清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羅小兵

四川省骨科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中醫師

金髮光

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唐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







高明道

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副主任醫師
無論何時,他們以患爲先


有這樣一位“江西最美醫生”“江西好人”,爲了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不論什麼時候,不管山高路險,他都隨叫隨到。他就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龍口鎮嶂下村衛生健康服務室鄉村醫生鄧經銘。


嶂下村村民散居在山頭上或山坳中,村民出行不便,爲了讓患者得到及時治療,鄧經銘經常上門幫村民看病。因爲山高路陡,他出診時用扁擔一頭挑着中草藥,另一頭裝着藥箱和醫療器材,這一挑就是33年,直到2016年村組公路通車。


這33年,“扁擔醫生”鄧經銘每天挑着擔子出診,行走山路至少20公里,經常一天下來只能診治一個患者。這33年,他挑壞了31個竹筐,用壞了16根扁擔,穿破了83雙膠鞋,行走山路24萬公里以上。


有人問鄧經銘:“是什麼原因讓你33年如一日紮根在大山深處?”他說:“我守在這裏,村民生了病,就有地方看、有醫生治。”


“作爲醫生,熱愛病人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技術,有技術才能治好病。”這是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唐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金髮光對患者的態度。


多年來,金髮光堅持每天7點到病房,晚上11點回家,日門診量近一百人次。而今,雖已過了退休年齡,但金髮光仍然堅持在臨牀一線,爲呼吸道疾病患者解除病痛。他將“看一個病人,交一個朋友”作爲行醫宗旨,把呼吸醫學當作畢生事業,用高度的耐心和細心查找病徵線索,用暖心的言語和行動給予患者信心。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正在醫院查房的遼寧省錦州市中心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技師陳雅靜,聽說遼寧省要組建援鄂醫療隊,她便瞞着年邁的父母,在愛人支持下,作爲院感防控專業人員報名援鄂。


2020年1月26日,陳雅靜被分配到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在這片“責任田”整整55天裏,她最終和隊友成功救治了700餘名患者。


現在,在錦州市中心醫院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熟悉她的不止醫護人員,還有醫院的保安、保潔,因爲她常唸叨“院感無小事,院感防控人人有責”。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林樂清,至今還記得他踏上工作崗位不久時遇到的一位特別的患者。這位老人出院後病情有所波動,卻不願意再次入院,家屬十分爲難。得知情況後,林樂清當即決定下班後上門觀察。這每週一次的上門,一堅持就是大半年,直到老人逐漸健朗起來。


一路走來,林樂清保持着這份初心,始終把患者裝在心裏,只要患者有需要,他都會以最快速度來到患者牀邊。


從事重症醫學專業,面對的都是生命垂危的患者。林樂清不但見證了醫院這個學科的從無到有,也在崗位上發揮出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良好素養,更是在實踐中摸索規範、創新和發展。


生命至上,他們精益求精


“我謹代表家人,衷心感謝呼吸科王春娥主任及她的團隊,是他們給了我母親再一次生命,重獲新生!”這是一名患者家屬寫給王春娥團隊的感謝信。


王春娥是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30年來,她一直致力於呼吸系統疾病中西醫結合臨牀、教學與科研工作,在中醫藥的“森林”中不斷求索。在她看來,如果既能用西醫,也能用中醫,那對付疾病不是多了一種武器?就這樣,她買來中醫基礎理論書籍,參加西學中培訓班,學起了中醫。王春娥說:“從西醫再學中醫,我覺得自己手中又多了一個‘武器’。”


而今,作爲科室帶頭人,王春娥帶領團隊以爲患者解決問題爲目標,提高慢性危重症患者生活質量,迴歸家庭和社會。


作爲一名臨牀藥師,始終不忘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參與臨牀查房和搶救;作爲科室主任,嚴把藥品質量關、規範管理;作爲醫院總藥師,堅持合理用藥的持續改進。他就是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主任藥師石祥奎。


從事藥品管理多年,石祥奎深知各類藥品質量驗收鑑定要點。他嚴把質量關,在工作中多次識別、過濾出假劣及可疑藥品,可謂“火眼金睛”。在他的建議與指導下,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建立了規範的冷庫、陰涼庫、麻醉藥房、煎藥室、危化品庫,制定了系列藥品管理登記表。作爲徐州市藥學會藥品不良反應與特殊藥品管理專委會主委,他帶領團隊定期分析徐州地區特殊藥品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抗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中藥注射劑等的使用情況,爲安全用藥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是以老年患者救治爲特色的醫院。有着“上海好醫生”稱號的該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醫師李成帶領團隊一直致力於保障每位患者圍術期安全,併爲他們提供舒適的就醫體驗。


在每一次疑難危重創傷患者救治中,李成總是衝在臨牀第一線。他對於圍術期急性大失血患者管理有深入研究,爲出血風險高的骨腫瘤患者提供手術機會,並多次成功搶救危重症患者。近年來,李成創新性開展臨牀研究和新技術10項,在多家三甲醫院推廣,累計使10餘萬麻醉手術患者獲益。


發揮專長,他們傳遞力量

  

2023年5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護師劉小娟獲得第49屆南丁格爾獎章。工作35年來,她培養出一批批優秀護理人才。


她從北京朝陽醫院第30屆南丁格爾獎獲得者司堃範手中接過志願護理服務“愛心接力棒”,讓“司堃範志願者愛心工作室”志願服務工作得以延續。多年來,她帶領志願者與團結湖社區41名孤寡獨居老人結對幫扶,志願服務上萬餘人次。


2021年6月,劉小娟退休了。她說:“雖然我退休了,但我所熱愛的護理事業沒有終點,我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繼續關愛需要幫助的人們。”


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這是四川省骨科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中醫師羅小兵服務的又一次運動盛會。自2018年起,羅小兵就輾轉我國多個冰上、雪上訓練基地,進行運動員傷病會診工作,親歷了我國競技體育無數的高光時刻,被體育名將們稱讚爲“金牌背後的人”。


將競技體育醫療工作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和精湛技術服務於廣大患者也是羅小兵另一個工作重點。“同樣的傷病,普通病人和專業運動員的診療原則有什麼區別,哪些手段和方法可以直接應用,哪些需要調整?”這是羅小兵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通過數十年的臨牀和科研工作,他把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實實在在落地於臨牀,提高了療效,減少了患者負擔。近兩年,羅小兵帶領團隊深入中小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地,積極開展科普和義診。


今年2月10日,雲南昆磨高速公路上進行了一場生死救援。當時,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副主任醫師高明道看到路邊有人焦急地招手求救,來不及多想,他下車快速跑到突發疾病的患者身邊,發現患者已無生命體徵。


“我是醫生,大家不要慌,聽我的。”向家屬表明身份後,高明道立即跪地開始胸外按壓。同爲護理人員出身的妻子安頓好兩個不滿10歲的孩子後,也火速趕來支援。他們和當地“120”急救人員配合進行胸外按壓、口對口人工呼吸、靜脈給藥……直至將患者安全送上救護車。


從事院前急救、教學培訓工作近20年,高明道認真、專業、細緻地對待每一位患者,近5000趟次的急救出車,救治各類患者數千人。院前急救工作雖有艱辛,但他一直存有敬畏之心,用專業致敬初心。


高明道說:“生命至上、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和使命。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竭盡全力去挽救生命。”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健康報
記者:嚴少衛
編輯:吳風港、馬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