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起來雞湯成功學,實則是被名字耽誤了的成長利器…看完以後神清氣爽,給我注入了很多能量。
直面生活的變數,在命運面前做一個自由的靈魂!
“聰明人的個人成長”指的是:讓你的人生在更高程度上遵循真實、愛與能量的基礎原則(以及進一步的衍生原則)。當你的信念和行動真實、有愛又充滿能量時,你也就是在清醒自主地生活。生而爲人,這也許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
大家好,我是小遊。
開門見山,《聰明人的個人成長》。
這本書能翻譯到中國也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最早推薦它作者說:“如果你能啃完這本書,在面對人生中很多關鍵選擇的時候(職業發展、親密關係、金錢財富······),視野都一定會變得非常不同”
對我來說有點誇張,但是瑕不掩瑜,好用就行。
我覺得這本書首先就強在好用。也就是說,雖然沒新觀點,但是有新奇的方法論,他在書裏提到的方法我一看,在腦子裏轉一轉,就會嘗試這麼操作,然後產生積極作用,好用;
其次,表達方式不錯,把哲學變成了現實實操的思維,適合在有點掉線的時候和自己對話,然後恢復狀態。
讓整個人變得積極清爽,少了很多沒用的負擔,自然就能靜下心做事情,還能把事情做好。
不是多精細的知識寶庫,更像人類貓條,精神補劑。你可以選一個懶洋洋的早晨或者週日晚上,懷抱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比如“怎樣才能按時完成項目”“怎樣不在乎別人的想法”這種不好意思和別人講,容易暴露自己不自律或者有點兒小內耗的問題,去這本書裏找答案,肯定能找到。
空手去,滿載而歸。

我就給大家展示這本書裏最有價值的部分了。
接下來我慢慢解釋是什麼意思。
一、動力問題,迷茫問題,能量原則
這個問題,靠哲學解決比較好。現在的暢銷書,可以概括爲,用各種方法爲哲學做註腳,用各種方法喚起你的思想,讓你自己想明白,達成自洽而不是滑向自我毀滅的深淵,或者虛無的迷茫。
舉個例子:哲學就是雞湯,表達形式就是不同口味。
所以,你要是把他們概括爲“不同口味的雞湯”其實沒問題,因爲我們大多數時候不是看懂了腦科學,而是看懂了道理。
所以,這本書就表達的很好,那個觀感,你一看就接收到了動力,有想改變現狀的強大欲望。
如何讓人們有持續不斷的能量呢?這本書一共有7個原則,但是我覺得“能量”原則最好,其次是“清醒自主原則”。
通常理解,動力和自律是能量的兩大支柱,但觀點最有啓發性,起決定性作用的,我覺得是責任。
具體怎麼做?責任就是自己做決定,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信任自己的判斷。自我信任讓人自由,自我懷疑則成爲他人信念的奴隸,永不讓安全感、錢、虛名這些東西變成真實原則的阻礙。
放棄了自己人生的主導權,其他人就會替你接管,恐懼不該被逃避,恐懼是找回真實自我的通路,懶散沒有動力,是因爲與真實自我斷開了聯結,而行動上的自律水平越高,同一個問題就顯得越小,保證了結果成功。
二、目標的理解很新奇。
一般理解,目標是爲了未來更好,但是更好的做法是,應該讓現在更好。
設定目標的價值不在於結果達成,而在於是否能激發此刻當下人的狀態。
控制未來是沒有意義的,因爲未來只存在於你的想象中。設定目標的真正意義,在於提升你當下的狀態。設定目標能夠給你帶來更大的清晰感,讓你在當下能更加保持專注。每當你把目光放在某個目標上時,問問自己:設定這個目標,給我的當下帶來了哪些提升?
好的目標應該是一旦提及便充滿激情,令人興奮,具有牽引作用。
這個理解,讓目標看上去不覺得累了,完成的概率就大了很多,對提高效率、堅持某件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很有效果。
三、清醒自主的狀態如何達到?
是把真實、愛和能量三條原則組合在了一起。清醒自主,是我們生而爲人最強有力的自我表達。
建立在真實和自我主導性以上,那就首先要找到真實自我:
開始選擇之前,摘取一句很不錯的話:過度常規化的人生,是智慧的一大阻礙。
所以,接下來自由選擇——
按照這幾個維度,你可以試着打一下分:1)生活習慣 2)職業發展 3)財務狀況 4)身體健康 5)心理 6)社交&關係 7)情緒 8)性格 9)人生目標&社會貢獻 10)身心靈發展
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生活的各個方面,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的夢想是什麼?我對未來的期待是什麼?什麼是我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東西?我猶豫,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是因爲我做不到嗎?我想要擁有怎樣的人生體驗?
然後有意識的展開實驗,設定短週期讓自己去完成幾件事,好習慣能讓潛意識自動接管較低層級的慾望,注意力得以集中,探索生活的更多可能。
其次,是做到真實。
身體是物質世界的通道,經由通道,才能向外部世界表達自己。每個人應該尋找合適的媒介,用合適的方式向外界表達自己。外部成就無法彌補你對真實自我的背叛,社交圈也是身體的一種外部延伸,交友看重對方是不是主動成長的人,保持與外界的聯結,避免思維過於脫離實際。
把職業看作人生中創造性自我表達的首要途徑,脫離困境的最好方式,是讓舊世界崩塌。
還記得這篇的標題:改變人生現狀的書嗎?到了這一步,我還是要通過追問一遍前提,來讓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纔有可能懂。
爲什麼要改變呢?現在的狀態不好嗎?
因爲隨着不斷成長,你的認知肯定會發生變化。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允許自己學會放手,告別那些無法與你同頻的組織、人、職業、行爲⋯
然後,新的機會才能進入你的生活。當你決定繼續向前的時候,請帶着愛向過往道別。然後,把珍貴的記憶保存起來,開始迎接新的生活。
放棄是艱難的,但它是個人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果你無法移除生活中那些不能兼容同頻的部分,就只能生活在一味地忍耐中,無法建立起新的聯結。
結果你會更加隔絕真實的自我。忍耐不是愛的表現,恰恰相反,忍耐是拒絕愛的表現。
所以,放下的是不再適合的包袱,我們的生活,總是無限接近於一個找到主線,撥亂反正的過程。
只有這樣,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去尋找想抵達的最高層。
end

分享和喜歡是更好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