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盤中放雷

點擊上方關注「hi研報」→點擊右上角「···」→設爲星標☆,每天不錯過hi研報乾貨~

1
小藍覆盤 
直播預告:今晚10點,某音(主力行爲學),不見不散。
指數雖然翹尾翻紅,但走勢並不樂觀。晚上10點我們做一個詳細解讀。
先看一組神奇數據。整個5月份,平均每個交易日出一個雷,要麼警示函要麼立案調查。今天更是罕見的盤中出問詢函,朗源股份直接20釐米跌停。
這時候就出現一個奇葩的現象,網上流傳的潛在問題股名單,不斷擴大。從最開始的一兩百家,甚至擴大到了上千家。以前考60分以下算有問題,現在考80分,都不讓人放心。
而這件事的本質,就是去年,把分數線從80分降低到60分,一堆差學生進來了。今年又提高回去了,需要清退一批。但一進一退,喫肉的是股東和保薦機構,買單的是散戶。
而回到市場,今天跟週五對比一下,是完全反過來了。週五個股反彈,指數綠,今天是個股跌,深指和創業板頑強飄紅。按照週五視頻的計劃,會在上午給一個反抽5天線的退場機會,而指數也是摸了一下,就萎靡了。
背後的本質,就是個蹺蹺板的輪動反彈而已。
還是分ab陣營來看。A是代表國內,B是代表不看好國內,也就是出海,高股息和美股映射。
週五就是a部分小反彈,題材反彈更多,但b是跌的。今天則是反過來。相當於過去一週a和b同時破位後,分兩天做了個破位反抽。
那麼我們就挨個說一下不同板塊。
對於高位強勢股來說,以ai,出海,豬肉爲代表,屬於破位反抽性質,不是企穩。
對於連續回落的地產,消費來說,屬於週五小反彈後,繼續跌。
最後題材方面,則是被持續發酵的問題股搞怕了,內部分化,微盤股大跌,估計最新的一些熱門,比如ai pc,機器人等存在回落壓力。
綜合來看,目前位置,中期整理結束還需要一兩週,短期輕倉觀望爲主,要麼在題材上快進快出,要麼等待下一個超跌出現。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尾盤拉滬深300翹尾的遊戲又出現了,這就搞的沒意思了。
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真的病好了,是不需要拄柺杖的。另一方面,小盤跌成哈士奇,就靠着拉高股息保指數,這樣真的能有牛市嗎?週末媒體狂吹長江某力,但很多人也許忘了,上一個被吹的價投神話,還是三年前的長春某新……
最後還是我們的儀式感,點亮愛心,你永遠可以相信小藍。
2
衛星互聯網
衛星互聯網,作爲新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革命,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實行“先登先佔”。理論上,近地軌道可容納6萬顆衛星,就看誰有能力,製造更多衛星,發射更多衛星。

一般情況下,衛星聯網距地面越近,需要更多的低軌衛星組網,才能降低延遲(最好是50ms 以下),解決上網的“最後一公里”,比如視頻畫面不卡頓。只是這樣一來,衛星的壽命也會降低(starklink 的壽命只有 5 年)。這個競爭中,衛星也由“科研產品”轉變爲“工業品”,需要每年補充(發射)新的衛星。
目前,天上這張網主要是中美在 PK(其他國家規劃的衛星發射數量基本在千級別)。美國主要是馬斯克的Starlink,我國主要依賴“國家隊”。
先說美國這邊。23 年總共發射了 2238 顆衛星,預計24 年發射次數超過200 次。
其中,Starlink的經營數據是這樣的:全球用戶突破 300 萬(20240521),同比翻倍,24 年營收預估超 60億美元。
截止今年1 月,Starlink在軌衛星 5400 顆,發射目標是4.2 萬顆,推算下來,每年需要補充 8400 顆衛星,如果是獵鷹九號送的話,每年140 次。雖然次數多,但Space X 每顆衛星的平均發射成本能做到1000美元/kg左右。
近期的核心看點是6 月 5 日Starlink第四次試飛。
接下來我們說說國內。
先看下最近幾年行業發生的大事。2020年,發改委首次把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2021年,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統籌組網建設計劃。2023年,工信部將衛星互聯網設備正式納入進網許可管理範圍。2024年,商業航天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但發展到現階段,產業仍處於在軌驗證階段,未來還會繼續發射試驗星並進行驗證,還沒到快速組網部署階段。比如,去年我國只發射了 197 顆衛星(一年只生產不到 100 顆衛星),今年截止 5 月 31 日,僅發射 27 次,預計全年發射次數超100 次(大概是美國的一半),預計下半年將進入密集發射期,2025年左右國內將產生一個接近Starlink的星網。

目前我國已建成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航天發射場,其中海南文昌是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計劃2024年實現常態化發射,發射中心建設有2個工位,按每年發射16次設計,1號工位用於發射長征八號火箭(運載能力在6-7噸之間,出廠週期12個月),2號工位用於發射9個廠商的十幾型火箭。
即使目前的發展進度,發射成本還是高。就拿今年3月的數據,長征八號火箭發射的鵲橋二號成本約爲每公斤9000-10500美元。相比Space X 的1000美元/kg左右,還是高了許多。
但好在衛星的製造速度有跟上。2023年12月,某G60衛星數字工廠成功生產了首批衛星。預計該工廠每1.5天生產1顆衛星,年產量有望達到300顆。
另外,最近行業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上海藍箭鴻擎科技有限公司的鴻鵠三號星座計劃(1 萬顆衛星,中國版starklink)。
該星座是國內繼星網 GW 計劃和上海 G60 星座提案後實體計劃的第三個超萬顆衛星巨型星座,算是新的催化劑。另外,其母公司研發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三號,預計將在 25 年首飛。
二是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成立。看下股權結構圖就知道意義了。

特別申明


本號所載信息、意見不構成買賣任何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工具的投資決策建議,且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閱者應當對本號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

本號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爲該資料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不保證有關觀點或分析判斷在未來不發生變更。

文中轉發、摘編的其他專業人士或機構撰寫的研究觀點及數據僅代表其本人/該機構的分析判斷,不代表本號觀點,對其中的信息及觀點不做任何形式的確認或保證。對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對依據或使用本號所載資料造成的任何後果,均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

本號發佈的內容僅爲hi研報團隊所有。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製、發佈或引用本號發佈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研報是座寶藏,帶你深挖背後的價值
下午6點,hi研報與你不見不散
點擊關注,獲得更多免費工具和乾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