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講述鄉愁的《寶島一村》,夏天將於上劇場上演

5 月 26 日,上劇場舉行的丁乃竺會客廳活動中,戲劇導演賴聲川、上劇場負責人丁乃竺、戲劇《寶島一村》的主演屈中恆以及新浪高級副總裁魏江雷圍繞即將在上劇場上演的《寶島一村》舉行了一場對談。

這場面向數百位觀眾的對談傳遞的最重要的消息是,賴聲川經典的戲劇作品《寶島一村》要“回家”了。

《寶島一村》是賴聲川最為知名的作品之一。2008 年至今,該戲劇演出場次達到了 217 場,足跡遍佈美國、新加坡、香港、澳門、上海、北京等地。之所以說這次是回家,是因為上劇場是賴聲川自己的劇院。

《寶島一村》講述的是發生在臺灣眷村三代居民、四個家庭的故事。1949-1960 年代,因政治環境動盪從內地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裡生根落地。

從一些媒體和觀眾的評論來看,《寶島一村》關於鄉愁的主題、對上個世紀一種特有文化的追溯和呈現是它打動人的重要原因。《寶島一村》的編劇王偉忠、主演屈中恆都是眷村長大的第二代。原本有上百戶村落的眷村現在已經被拆得差不多了,僅保留著的一些也都是供人參觀的。

因為位置在美羅城的 5 樓,上劇場給《寶島一村》道具的前期運送和佈景帶來了一些挑戰。據丁乃竺介紹,因為側舞臺比較小的緣故,《寶島一村》部分佈景會採用懸吊。不過演出本身並不會受到影響,上劇場還能實現《寶島一村》中代表天翻地覆感覺而讓房子轉動的場景,這也是讓賴聲川下定決心把這齣劇搬進來的原因。相比那些大規模 3000 人左右的劇院,上劇場只是它的四分之一,這也讓賴聲川期待戲劇與觀眾更近距離接觸後得到的反響。

至於《寶島一村》這齣戲本身,相比以往的演出並沒有什麼大的不同。在賴聲川看來,戲劇的靈活度或者即興發揮主要是在排練過程中的,一旦劇本確定下來,就應該嚴格執行。“其實我常常覺得每個戲都像是有一個密碼一樣。這個密碼,是我們參與的人懂。如果你動了手腳改變了那個密碼,它就不是這個戲,可能沒有原來的震撼力或者味道。”

演員更迭會帶來一些改變,但在《寶島一村》中,三戶居民的主演從來沒有換過,賴聲川認為這讓戲多了一種穩定感。

據悉,《寶島一村》首輪 6 月 30 日-7 月 2 日的三場演出現已基本售罄,加開的 6 月 28 日、29 日的兩場,售票已經過半。

對談結束後,我們和賴聲川導演還聊了一些其他的話題

Q:從哪裡獲得行業的新知或者創作的靈感?

A:自然會獲得。然後好比烏鎮戲劇界,一年一度有機會和全世界的同行交流,也看到他們的作品。旅行的時候也可以看作品。(還有)《紐約時報》看最新發生的一些事情。這些年我有時候比較被動,我不會主動去了解有什麼最新科技可以用,因為我覺得戲最重要的還是說故事,就是我們怎麼樣去說一個故事……我更多時候還是在關注生活本身,而不見得是行業裡面的事情。

Q:最近有沒有特別佩服的人或者作品?

A:好比我在紐約看的這兩年最轟動的一個作品《漢密爾頓》,覺得它有很創新的一面,同時覺得大家把它捧得那麼高,但它的基本元素也沒有離開我們平時重視的一些東西。

Q:你是怎麼看待國內外的戲劇市場和做這一行的人?

A:我這幾年也有很多在國外工作的機會,好比《暗戀桃花源》在美國演英文版、《紅樓夢》的歌劇在舊金山歌劇院創作。你會看到國外工業的一些進步,也有一些侷限。其實我覺得創意在全世界算是在一個低潮裡面。我不覺得這幾年有看到特別令我們眼前一亮的新東西。不斷會有一些東西是好的,但是全新的說故事的方式和表現方式到不是那麼容易看得到。當然有很多新的科技,但科技本身是沒辦法說故事的。

我們國內的話,比較多的一些製作比較商業化,換句話說它的目標就是做一個商業的作品。這個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要看相對平衡上有沒有它的藝術價值或者整個以藝術價值為主的舞臺。我覺得這是我們比較需要建立的。

Q:從業那麼多年有沒有感到過疲倦,有的話是怎麼解決的?

A:我運氣很好,覺得自己不斷對這個世界有興趣,所以不會有什麼疲憊。


題目和文中圖片由上劇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