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乾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中央企業有這樣一批青年,他們是建築師,是工程師,是科研工作者,是各個崗位上的能手;他們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傳承五四精神,激情唱響青春;他們也是歷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獲得者,用腳踏實地的奮鬥,踐行着“踔厲奮發,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


在這個朝氣洋溢的日子裏,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風采吧~


YOUTH  DAY

強覈報國 創新奉獻

我是“硬核”青年



姜磊

中核集團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四所副所長、研究員

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他是核燃料專用裝備領域

青年一代領軍人物,

堅持核科技自立自強,

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

創新相關裝備保護系統設計,

取得重大突破,

填補國家技術空白;

主導優化裝備保護系統,

指標提升20%以上,保障示範工程啓動。


刻苦奮戰在科研一線的姜磊總是說: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並且是一部不可修改的劇本。

青年人要做到腳踏實地,

更要做到仰望星空。”


YOUTH  DAY

一把銼刀 屢建奇功

我是裝備青年



華成祥

航空工業集團沈飛公司鉗工,高級技師

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作爲一名航空產業工人,

華成祥始終堅守

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使命。


飛機起落裝置的一項零件

精度要求高達0.005mm,

不到一根頭髮絲的十五分之一,

且零件外形複雜,

難以使用機牀加工,

零件生產一度遭遇重大阻礙。

“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

越需要我們青年挺身而出!”

在華成祥堅持不懈的探索下,

他憑藉手工銼修,

成功實現了超越先進機牀的高超精度加工,

滿足加工和裝配需求。


參加工作10年來,

他帶領團隊改進工藝方法300餘項

上報技術質量攻關等30餘次

申報國家專利10餘項


YOUTH  DAY

千辛萬苦 爲國找油

我是物探青年



秦寧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總工程師

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羣山、高原、沙漠,

都見證過她的堅守和奉獻。


作爲物探工程科研人員,

秦寧長期從事油氣勘探地震新技術研究

自主研發高精度地震成像技術

及配套軟件,

支撐2.7億噸規模儲量

春暉和阿拉德等油田發現。

首創水陸雙檢融合新方法,

有效壓制海底鳴震,

降低成像深度誤差,

助力灘淺海1.2億噸規模儲量發現。

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等課題27項

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發表論文52篇,授權發明專利11項,

出版專著3部。


YOUTH  DAY

探尋海洋油氣  我是海油青年



謝仁軍

中國海油研究總院方案設計項目經理

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如果說海上油氣生產平臺

是看得見、摸得着的鋼筋結構,

那海面以下的鑽井作業,

是一場與大海之間隱祕而無聲的較量。

作爲海上油田項目設計經理的謝仁軍,

每天面臨的就是“深海挑戰”。

在鑽頭入水之前,

他已經用數據和模型

爲無數油氣田繪出一整套“開發藍圖”。


工作14年來,

他主持和參與了

30多個油氣田的鑽採設計方案

包括“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這樣

在國內無先例、無經驗的高難度項目。

在一步一梯紮紮實實的科研探索中,

謝仁軍充盈着自己的青春。


YOUTH  DAY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我們是核電青年



中國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運行部

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得者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運行部青年團隊

是攀登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高峯的

傑出代表。

這支隊伍平均年齡32歲,

團隊全面參與項目設計、安裝、

調試、運行全過程,

攻克了多個“首堆難關”,

創造多個“全球首次”

成功完成示範工程首次臨界、併網、

雙堆滿功率等重大工程任務,

助推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

正式商運投產。


運行部青年團隊將繼續凝聚青春偉力,

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實現“雙碳”目標挺膺擔當。


YOUTH  DAY

錘鍊技藝 精益求精

我是鍛造青年



葉林偉

國機集團德陽萬航模鍛公司模鍛工、班組長

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葉林偉是大國重器

——8萬噸模鍛壓力機的首位操作員。

8萬噸模鍛壓力機高達42米,

相當於15層樓房的高度,

且總重量達2.2萬噸,

是集液壓、電氣於一體的龐大系統。

葉林偉憑藉對8萬噸模鍛壓力機液壓系統的深入瞭解,

憑藉着11年無數工件的鍛造經驗,

憑藉着精湛技藝,

成功完成了鍛造任務。


將青春夢想與民族裝備製造業振興

緊緊聯繫在一起,

葉林偉用過硬的專業技能,

鍛造大飛機的鋼筋鐵骨,

鐫刻強國製造、創新裂變的壯美畫卷。


YOUTH  DAY

以焊槍作畫  我是焊接青年



孫柏慧

哈電集團汽輪機公司冷作分廠電焊工,高級工程師

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十年磨一劍,

畢業十多年來孫柏慧紮根央企生產一線,

一直從事核電產品、光熱發電產品、

艦船主動力產品等特殊材質的焊接工作

在有色金屬焊接、異種鋼焊接等領域

技術精湛。


就是這樣一位愛鑽研的“90後”,

技藝精湛、一絲不苟

成了他響噹噹的招牌。

他在焊接技術研究及創新方面

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

爲公司創造了近千萬的經濟效益,

並憑藉過硬的業務水平,

成爲了哈電集團汽輪機公司

唯一一名擁有國際焊接工程師資質的

一線工人。


YOUTH  DAY

鋼材爲布 焊槍爲針

我是熔焊青年



胡奉雅

鞍鋼鋼鐵研究院焊接與腐蝕研究所研究員

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2008年,

胡奉雅第一次從電視上看到了

北京奧運會的鳥巢,

震撼的結構

在她的心裏種下了鋼鐵報國夢。


參加工作後,

她把目光聚焦在“別人不能焊”的材料上,

成功破解鈦鋼複合材料

無法熔焊的世界性難題;

負責深海裝備配套焊接材料和工藝開發,

用於中國萬米深潛器建造,

打破國外壟斷;

負責高效窄間隙焊接裝備與工藝研發

達國際領先水平。

她負責或參與國家“十四五”重大專項、

省級項目等近40項

承擔重點材料應用技術開發和評定

30餘項,

發表論文15篇,授權專利20項,

獲各級科研獎項10餘項。


YOUTH  DAY

鋼鐵報國 當“燃”不讓

我們是製造青年



中國寶武太鋼集團“手撕鋼”創新研發團隊

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得者



中國寶武太鋼集團的“手撕鋼”

薄如紙片,

卻支撐着我國高精尖端製造業

高質量發展。


遙想當年,

有些國外企業直接下了定論,

認爲我國永遠都造不出

0.02毫米的“手撕鋼”。

爲了突破“卡脖子”難題,

太鋼在2016年組建了創新研發團隊,

在技術專家的帶領下,

由14個平均年齡30歲的青年員工

共同挑戰這0.02毫米的難題。


就這樣經歷了700多個日夜、

711次失敗以後,

這支年輕的隊伍攻克了172個設備難題,

452個工藝難題,

成功生產出厚度只有0.02毫米、

寬度達600毫米的“手撕鋼”,

打破了國外450毫米最寬紀錄,

讓太鋼成爲全球唯一

可批量生產這一類產品的企業


YOUTH  DAY

築沙成塔 質量過硬

我們是建築青年



中國建築埃及新首都CBD標誌塔項目青年工程師團隊

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得者



在埃及首都開羅以東50公里的沙漠地帶,

一座嶄新的沙漠新城正在崛起。

這裏是“一帶一路”重大項目

——埃及新首都CBD項目,

是迄今爲止

中資企業在埃及承建的最大項目

其中高達385.8米的

“非洲第一高樓”——

標誌塔最爲顯眼,

而這座高樓的建設者

正是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埃及新首都CBD標誌塔項目

青年工程師團隊。


這支青年隊伍共有58人,

平均年齡29歲,

他們以中國方案、中國質量、中國速度

打造了被譽爲“埃及新時代的金字塔”的

城市地標。


YOUTH  DAY

鋼板之上繡“美”花  我是建橋青年



王中美

中國中鐵高新工業九橋工程電焊工,特級技師

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學習橋樑裝吊專業的王中美,

一畢業就扎進了焊工班,

沒想到這一干就是19年。


好鑽研的王中美也從一名普通焊工

成長爲公認的“大國女焊將”

她的多項焊接工藝填補了國內空白,

由她首創的“王中美焊接工法”

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準度,

她帶領的“女子電焊突擊隊”

先後參建完成了京廣高鐵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

京滬高鐵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京福高鐵銅陵長江大橋等

40多座世界一流橋樑的

前期焊接試驗任務


關於未來,她說自己有一個夢想:

“不光是想建更多、更大的橋,

我想咱們建的橋能布遍世界各個地方。”


YOUTH  DAY

犁濤耕海 鯤鵬擊浪

我們是“天鯤號”青年



中交集團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天鯤號”團隊

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獲得者



“天鯤號”是我國自主研發、

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

過去一年,

“天鯤號”與世界疏浚旗艦同臺競技,

成功站穩中東國際高端疏浚市場,

創造了享譽全球的“中國速度”。


依託“鯤青年”創新工作室載體,

“天鯤號”青創隊員

圍繞疏浚裝備應用關鍵核心技術

開展持續創新攻堅,

提升船舶“新質生產力”。

完成自動挖泥系統、絞刀豎置擱架的

製作及應用等技改技革35項

平均提升船舶產量達15%

創造產值超千萬元


奮鬥,是青春的底色

他們立足崗位,銳意進取

書寫着青春華章的新故事

在新時代的壯闊征程上

中國青年砥礪前行

強國建設前程似錦


———— / END / ————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獲取全文)
責任編輯丨王典

執行主編丨劉海草 張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