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已經上岸,蔚來和小鵬誰能突圍?

以下從三個維度對比小鵬和蔚來,看看不同風格和策略的創始人,給車圈帶來什麼樣的風雲。    

第一維度:銷量與收入:蔚來規模佔優,小鵬增速亮眼

從全年交付量來看,蔚來以221,970輛的成績領先小鵬的190,068輛,同比增長38.7%對小鵬的34.2%。尤其在高端市場,蔚來品牌佔據中國30萬元以上純電市場40%的份額,顯示出其品牌溢價能力。而小鵬則憑藉大眾化定位和性價比路線,單月交付量已突破3萬輛,2025年一季度預期交付量更飆升至9萬+輛,同比增速超300%,野心可見一斑。

收入方面,蔚來全年總收入達657.3億元,小鵬為408.7億元,差距明顯。但小鵬的收入增速(33.2%)略高於蔚來(18.2%),尤其是在服務及其他收入板塊,小鵬同比增長89%,主要得益於與大眾的技術合作收入。蔚來則依賴汽車銷售,其他收入佔比僅11.4%,多元化佈局稍顯不足。    

第二維度:毛利率與虧損:小鵬逆襲,蔚來壓力陡增

毛利率是衡量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小鵬全年毛利率從1.5%躍升至14.3%,汽車毛利率更是從-1.6%轉正至8.3%,主要受益於規模效應和技術降本。相比之下,蔚來全年毛利率為9.9%,汽車毛利率12.3%,雖高於小鵬,但其淨虧損高達224億元,遠超小鵬的57.9億元。蔚來的經營虧損同比僅微降3.4%,而小鵬經營虧損收窄38.8%,降本增效成果顯著。

關鍵差距:          
蔚來的高研發投入(130.4億元)和銷售費用(157.4億元)拖累利潤,而小鵬研發費用(64.6億元)僅為蔚來一半,且銷售費用增速(4.8%)遠低於蔚來(22.2%)。蔚來“高舉高打”的策略雖鞏固了高端地位,但也讓現金流承壓。

第三維度:現金儲備與負債:蔚來“彈藥”充足,小鵬槓桿風險隱現

截至2024年底,蔚來現金及等價物為419億元,小鵬為419.6億元,兩者旗鼓相當。但蔚來的負債總額高達940.98億元,流動負債超流動資產,流動性壓力較大;小鵬負債總額514.3億元,槓桿率38.8%,雖高於蔚來的34.6%,但短期借款僅46.1億元,債務結構更健康。

風險提示:          
蔚來2024年經營現金流出擴大,若銷量不及預期,或面臨資金鍊緊張;小鵬則需警惕與大眾合作後的技術投入回報週期,以及高速擴張帶來的管理挑戰。
    

如大眾所感知,如今的車圈已經進入淘汰賽。車企創始人如何帶領車企突圍,至關重要。

蔚來和小鵬的策略有著顯著的區別,蔚來堅持“高端化+生態化”,小鵬選擇“規模化+技術變現”。;

但無論如何,小鵬和蔚來都存在一個尷尬的事實:持續虧損,尚未盈利;二者都面臨一個問題:還要虧多久,什麼時候能夠盈利。尤其在理想、零跑等車企實現盈利的情況下,這個問題顯得更致命。

對於持續虧損的車企,公眾也許存在一個道德層面的疑問:是真在造車,還是藉著造車的名義斂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