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營能殲滅四個中國師?是誰給他的“勇氣” 梁靜茹嗎?菲律賓表示,曾經行,現在也行。

原本我以爲中國海警這次攜帶自拍杆成功繳獲八名帶槍特種兵,能讓菲律賓方面有所收斂。然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後發現,在菲律賓民間,竟然有高達70%的人支持對中國開戰。這一事件後,幾乎全國上下都呼籲對中國採取軍事行動,他們認爲這是中國對菲律賓的羞辱,並要求中國爲此付出代價。我當時就蒙了,不是,你們菲律賓人這麼勇,是誰給你們的“勇氣”嘛?梁靜茹嗎?

爲了探尋菲律賓人對中國如此強硬態度的背後原因,我深入調查後發現,並非梁靜茹給了他們勇氣,而是與一位名叫拉莫斯的前菲律賓總統緊密相關。拉莫斯曾是菲律賓的領導者,他的政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場戰役——所謂的“玉通之戰”。在菲律賓人的敘述中,這場戰役被描繪得異常輝煌,他們聲稱一個營的菲律賓輜重部隊竟能戰勝志願軍四個師五萬人,而菲律賓方面的陣亡人數僅爲24人。這一戰績在軍事上幾乎難以置信,但卻成爲了菲律賓民間引以爲傲的“勝利”,爲他們的強硬態度提供了某種程度的支撐。

有一說一我看到這個內容的時候愣了一下。

我也對這場被稱爲“玉通之戰”的戰役感到好奇,畢竟,如果菲律賓真的以900人擊敗了五萬志願軍,那將是一個震驚世界的戰績。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輝煌的勝利卻似乎只在菲律賓內部流傳,世界其他角落鮮有提及。

經過深入研究,我發現所謂的“玉通之戰”實際上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的一部分,更具體地說,它是丁字山之戰的前置戰役之一,與鐵原阻擊戰發生在同一時期。這一發現讓我對這場戰役的真實性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軍事上,這樣的戰鬥往往是爲了實現更大的戰略目標而展開的。而“玉通之戰”作爲丁字山之戰的前置戰役,其目的可能是爲了削弱敵方力量,爲後續的戰鬥創造有利條件。然而,從菲律賓方面誇大其詞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試圖通過誇大這一戰役的戰果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但事實勝於雄辯,真正的歷史不會因爲某個國家的自我吹噓而改變。

中菲在仁愛礁發生直接衝突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在志願軍的追擊下被迫撤退。志願軍在追擊過程中,將美軍從丁字山附近的一個名爲玉通山的小高地上驅逐。這個高地並非戰略要地,且地形易攻難守,因此美軍選擇主動放棄,避免被志願軍合圍。

這時,菲律賓的拉莫斯率領的900人輜重營主動提出,要奪回丁字山。美軍考慮後同意了這一請求。菲律賓軍隊採用了他們在菲律賓抗日戰爭時期摸索出的夜間摸哨突襲戰術,試圖對志願軍進行偷襲。

然而,志願軍與菲律賓軍隊連續交火了三天,菲律賓軍隊始終未能取得明顯進展。志願軍考慮到需要集中兵力對附近的美軍進行重點打擊,且玉通山並非重要戰略節點,因此選擇了主動撤離玉通山,轉而追擊撤退中的美軍。對於志願軍來說,爲了這樣一座小山頭而放棄對美軍的追擊,顯然是不划算的。

菲律賓方面對此並不知情,他們誤以爲志願軍仍駐守在山上,於是請求美軍提供炮擊和戰鬥機支援。美軍迅速響應,七架佩刀戰鬥機投放了凝固汽油彈,坦克火炮也進行了轟擊。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多名菲律賓軍隊士兵不幸被誤傷。

當菲律賓軍隊最終登上玉通山山頂時,他們發現這裏已經空無一人。志願軍早已撤離,留下了菲律賓軍隊獨自面對他們自以爲的“勝利”。

中國海警拖走菲軍快艇

在國內的軍事檔案中,這場戰役幾乎被忽略,因爲它只是一場小規模的營級衝突,既沒有改變重大戰線,也沒有產生顯著的戰役成果,更重要的是,我軍在這場衝突中並沒有傷亡。然而,在菲律賓方面,這場戰鬥卻被大肆宣揚爲一場大捷。他們聲稱僅以24人的損失就擊敗了志願軍500人,而回國後戰報更是誇大其詞,變成了打敗志願軍1100人。

這種自我吹噓的行爲在隨後的丁字山戰役中顯得尤爲荒謬。丁字山戰役是一場美軍與志願軍之間的激烈炮戰,美軍投入了大量彈藥和人力,最終僅以77人的損失擊敗了11名志願軍。與菲律賓的誇大其詞相比,這明顯是一場代價高昂的戰役。

更爲離奇的是,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在競選時,竟然將這場小規模衝突中的戰績誇大了50倍,聲稱自己帶領900人的輜重營,僅以24人的損失就擊敗了五萬志願軍。這種荒謬的說法不僅被菲律賓民間廣爲接受,甚至成爲官方宣傳的一部分。

這樣的說法無疑讓人啼笑皆非。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紛紛誇大自己的戰績,而實際上,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在歷次衝突中都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高昂的作戰成本。這種自我吹噓和誇大其詞的行爲,只能說明這些國家在政治宣傳上的無知和短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