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陳榮課題組WR:厭氧汙泥EPS在微汙染物吸附和生物轉化中的作用

第一作者:王連旭

通訊作者:陳榮 教授

論文DOI: 10.1016/j.watres.2024.121718

圖文摘要

成果簡介
近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陳榮教授團隊在Water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爲“Deciphering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the adsorp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during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的研究論文(DOI: 10.1016/j.watres.2024.121718)。研究人員評估了厭氧消化(AD)過程中胞外聚合物(EPS)對16種不同化學類別微量有機污染物(OMPs)的去除效果。結果顯示,疏水性OMPsHBOMPs)無法通過EPS去除,而親水性OMPsHLOMPs)可以通過EPS的吸附和生物轉化去除。EPSHLOMPs的吸附和生物轉化分別佔總去除量的19.4 ± 0.9%6.0 ± 0.8%。利用光譜分析、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電化學分析進一步探究了EPSHLOMPs的吸附和生物轉化機制。結果表明,EPSHLOMPs的吸附提供了豐富的結合位點。HLOMPsEPS中類色氨酸蛋白結合形成了非熒光複合物。氫鍵、疏水相互作用和水橋是結合過程的關鍵,有助於穩定複合物。EPS生物轉化HLOMPs可能歸因於胞外氧化還原活性組分(c型細胞色素(c-Cyts)、c-Cyts結合的黃素)的存在
全文速覽

EPS參與厭氧廢水處理中OMPs的去除,但去除的主要途徑和詳細機制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全面探索AD過程中EPSOMPs的去除途徑和機制。首先評價了EPSOMPs吸附和生物轉化效率的影響。然後,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和光譜分析闡明瞭OMPsEPS之間的結合機理。最後,採用電化學方法對EPSOMPs的生物轉化進行了研究

引言
儘管污水處理廠(WWTPs)的出水中OMPs濃度很低,但對公共健康和生物羣落構成了潛在威脅。在厭氧消化過程中OMPs的去除主要依賴於微生物和EPSEPS去除OMPs的主要途徑和詳細機制仍然不清楚。本工作通過質譜、光譜、分子動力學模擬和電化學方法詳細研究了EPSOMPs的吸附及生物轉化過程
圖文導讀

OMPs的去除途徑

厭氧消化過程中OMPs的去除途徑

通過吸附/生物轉化實驗評估了EPSOMPs吸附和生物轉化效率的影響。如圖1所示,HBOMPslog D ≥ 3.2)難以通過EPS去除,而HLOMPslog D < 3.2)可通過EPS的吸附與生物轉化去除,EPS的吸附和生物轉化分別佔總去除量的19.4 ± 0.9%6.0 ± 0.8%。以上結果表明log D是決定OMPs去除路徑的關鍵因素,EPSHLOMPs的去除中起重要作用

EPSHLOMPs之間的反應

2 EPSHLOMPs干擾下的官能團變化:(aFTIR吸收光譜;(b)同步光譜;(c)異步光譜;(d)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分析EPSHLOMPs之間的相互作用。如圖2所示,在低濃度(200400 µg/LHLOMPs存在的系統中,響應峯的峯值均減弱,表明這些官能團參與了OMPs的吸附。高濃度(8001200 µg/LHLOMPs存在的系統中,響應峯的峯值均增強,這可能是因爲HLOMPs自身的官能團濃度太高,超過了它們與EPS相互作用部分的強度。通過二維FTIR相關光譜分析研究了不同官能團在低濃度HLOMPs干擾下的變化順序,發現O−P−OC−O−C最先響應。這可能是因爲核酸中的磷酸基團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多糖通常位於EPS的外層,容易與HLOMP發生反應。紫外-可見光譜(UV-Vis)分析發現在200−232 nm波長區域內酰胺和羰基的π-π*電子躍遷;在232−290 nm波長區域內芳香族氨基酸的n-π*π-π*電子躍遷。在低濃度HLOMPs的干擾下,吸收波長強度降低,驗證了FTIR結果,即EPS可以通過酰胺和羰基官能團與親水性OMPs結合

EPSHLOMPs結合形成複合物

3 不同濃度HLOMPsEPSEEM-PARAFAC分析:(a)峯1;(b)峯2;(c)峯3;(d)峯123的熒光強度變化;(e)使用Stern-Volmer方程對峯1和峯3的熒光強度進行擬合

通過熒光光譜(EEM)光譜結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發現EPS中存在3種組分,如圖3所示,其中激發/發射波長爲280/335 nm(峯1)和277/355 nm(峯2)的是類色氨酸蛋白,激發/發射波長爲418/465 nm(峯3)是腐殖酸類物質。隨着HLOMPs的加入,峯1和峯3的熒光強度逐漸減弱,發生了熒光猝滅現象。熒光猝滅包括靜態和動態兩種過程:前者涉及熒光團和猝滅劑形成了非熒光複合物,後者由熒光團和猝滅劑的碰撞引起。通過Stern-Volmer公式計算的熒光猝滅速率常數(kq)顯示,峯1和峯3kq值均遠高於生物大分子與各種猝滅劑的最大擴散碰撞猝滅速率常數,這表明HLOMPs添加後與EPS形成了非熒光複合物。不同於峯1和峯3,峯2的熒光強度增加,這是由親水性OMPs固有的熒光特性引起的

HLOMPsEPS的結合位點

4 TMP與細胞外蛋白(PIMT)結合的分子動力學模擬:(a)根均方偏差(RMSD)的變化;(b)在整個模擬過程中PIMTTMP的相互作用。

胞外蛋白質在親水性OMPsEPS結合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爲了探明親水性OMPs與細胞外蛋白質的結合位點,採用了分子動力學模擬作爲研究工具。選取了在EPS中具有高吸附效率的TMP和已知結構的蛋白質-L-異天冬氨酸 O-甲基轉移酶1PIMT)進行模擬。圖4a顯示了根均方偏差RMSD)的變化情況,RMSD常用於評估複合物的穩定性和模擬的可靠性。PIMTTMPRMSD分別穩定在1.4 Å1.1 Å,表明系統已達到平衡,可以在模擬時間內進行嚴格分析。TMPRMSD低於PIMT,說明TMP在結合位點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結構和位置。在分子動力學模擬中,PIMTTMP之間出現了三種分子相互作用:氫鍵、疏水作用和水橋(圖4b)。這些分子相互作用在錨定TMPPIMT活性位點中起着重要作用

EPS介導的HLOMPs生物轉化

5 電化學分析:a)污泥的DPV曲線;bEPSDPV曲線。

採用差分脈衝伏安法(DPV)來揭示HLOMPs的生物轉化機制。如圖5所示,污泥中觀察到電壓分別爲-12.5 mV175.5 mV處的兩個氧化峯,對應的電流分別爲174.568.8 μA-12.5 mV的峯所代表的物質與c型細胞色素(c-Cyts)結合黃素相似,而175.5 mV的峯通常表示c-Cyts,這些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組分可以介導HLOMPs的生物轉化。EPS中也發現了c-Cyts類物質,但其峯電流較弱,表明微生物外膜上氧化還原物質的濃度較EPS更高。添加親水性OMPs後,污泥中-12.5 mV的峯電流增加到256.5 μA,增強的電流表明HLOMPs的存在導致更多的c-Cyts結合黃素被分泌,這可能加速電子傳遞並增加EPSHLOMPs之間的相互作用

潛在機理

6 電化學分析: EPS在吸附和生物轉化OMPs中的潛在作用。

HLOMPs可被EPS去除,而HBOMPs的去除效率僅受細胞吸附和生物轉化影響,這有兩個可能的原因:(1HBOMPs可以與細胞膜內的疏水區域相互作用,從而更易被吸附;(2HLOMPs在水中的溶解度較高,更傾向與EPS結合。EPS吸附HLOMPs的機制通過FTIR3D-EEM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揭示,EPS中的多糖、蛋白質和核酸含有豐富的官能團,通過氫鍵和水橋與HLOMPs結合(圖6)。不同於氫鍵和水橋,疏水相互作用涉及非極性分子的直接接觸。EPS中的蛋白質包含疏水區域,可以與HLOMPs的疏水部分相互作用。EPS生物轉化HLOMPs的機制通過DPV揭示,在細胞外膜上的c-Cyts結合黃素能從細菌細胞中持續提取電子,並通過EPS中的c-Cyts將其轉移到HLOMPs,從而發生生物轉化。

小結

這項研究評估了EPS在厭氧消化過程中對OMP的去除途徑,並確定了吸附和生物轉化的機制。HLOMPs可以通過EPS去除,而HBOMPs的去除只通過細胞吸附和生物轉化。EPS中的多種功能團參與了HLOMPs的結合。氫鍵、疏水相互作用和水橋是結合過程的關鍵。細胞外的c-Cyts結合黃素可能會持續從細菌細胞中提取電子,並通過EPS中的c-Cyts將電子轉移給HLOMPs以進行生物轉化

作者介紹

陳榮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陝西省傑出青年基金、陝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現擔任西北水資源與環境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同時擔任H2Open Journal期刊主編、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期刊副主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等。主要從事污廢水資源化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10餘項。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水協會(IWA)全球項目創新獎、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特等獎等

王連旭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爲污水處理與資源化。






備註:

Permissions for reuse of all Figur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publisher. Copyright 2024, Elsevier Inc

參考文獻:

Li, G.F., Ma, W.J., Ren, Z.Q., Wang, Y., Li, J.P., Zhao, J.W., Li, S.T., Liu, Q., Gu, Y.N., Cheng, Y.F., Huang, B.C., Jin, R.C., 2021. Molecular insight into the binding property and mechanism of sulfamethoxazole to extracellular proteins of anammox sludge. Environ. Sci. Technol. 55, 16627–16635

文章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24006195



往期回顧:

●北京大學劉文研究員WR論文:過硫酸鹽高級氧化體系中自由基與有機污染物反應的動態電子結構解析

●中科院過程所謝勇冰/曹宏斌團隊ES&T論文:單原子催化劑界面調控•OH反應區間

●西南大學何榮幸課教授題組ACB:可調節的異質界面-空位增強效應提高RuO2@Co3O4電催化劑的全水分解效率

●北京工業大學魏佳教授課題組文章JHM:硼摻雜生物炭作爲高效非金屬催化劑活化過氧單硫酸鹽:-O-B-O-基團的重要作用

●重慶大學陳飛課題組文章JHM:面向抗生素去除的可見光輔助過一硫酸鹽活化系統的構建:Cl-的顯着增強作用

●武漢紡織大學和北京大學團隊ACB論文:具有電子自旋極化效應的氧空位型氧化鎢納米線太陽光下高效光催化還原鈾

●南京大學王遵堯課題組文章WR:烷基咪唑類離子液體在模擬陽光輻照高碘酸鹽體系中的高效降解:動力學、反應機理和毒性演化

●彭亮課題組文章JHM:生物土壤結皮通過生物成礦固定酸性礦山排水中的金屬(類金屬)

●大連理工大學柳廣飛課題組JHM:簡便製備鐵氧化物和溶解性有機質共沉澱用於諾氟沙星的高效類芬頓降解

●李海燕教授團隊白小娟課題組J. Clean. Prod.:石質建築表面高效抗腐蝕和自清潔的TiO₂基超疏水塗層構建新思路

●ACS ES&T Eng. | 四川大學賴波/張恆團隊:酸性條件下高鐵酸鹽(FeVI)氧化污染物的機制和規律解析

●江南大學王震宇教授課題組EST:蚯蚓驅動La2O3納米顆粒對蘿蔔塊根代謝物譜和根際微生物羣落的影響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曲廣波團隊發表ES&T:基於流式細胞術揭示黑磷納米片經肺暴露引起的免疫毒性和造血幹擾效應

●南京理工大學李健生團隊ACB:二維MXene-MOFs衍生異質結構促進過一硫酸鹽活化:增效性能及協同機制

●鄒建平教授課題組Angew. Chem. Int. Ed.: 高負載量單原子鐵催化劑活化過硫酸鹽100%選擇性生成單線態氧
●南京大學&中科大&東南大學Nat. Commun.: 單原子層AgInP2S6薄片上光還原CO2制乙烯的空位缺陷調製機制
●北京大學Nat. Commun.: 全無機Cs2SnI6鈣鈦礦負載單原子Pt-I3位點用於高效光催化制氫
●顏清宇、李述周、餘桂華、宋禮 Nat. Sustain. | 硝酸根和二氧化碳選擇性電催化合成尿素
●清華大學&江南大學Nat. Commun. :石墨烯封裝MnO2納米纖維用於臭氧高效分解
●山東大學許醒副教授Chem. Soc. Rev. 綜述:單原子催化在高級氧化中的環境應用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跳轉至文章主頁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