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源自博主逗是甜,其餘均源自小紅書,侵權刪

個體的戀愛和生活,不需要太多無關緊要的註解。

Start.


我在很多年前就是大冰的忠實讀者,雖然畢業之後,不再熱衷於每本書都買,但我喜歡他書裡面的那些小人物,都在勇敢而颯爽地生活著!


從一開始的被喜歡被追捧,到後面的被群嘲被辱罵。


每個從網暴裡面走出來的人,都會蛻掉一層皮。


更加諷刺的是,當他再次火起來的時候,風向好像一夜之間就變了,所有人都在吹捧他的江湖氣。


好像互聯網的世界就是這樣,如果你有一定的敏感度,就會發現每個階段的互聯網思想都有著很強烈的關鍵詞,無比堅韌且絕對。


當一種聲音出現的時候,另一種聲音便被急吼吼地吞滅,於是我們活在一種正義的極端裡面。


大概是最近一年吧,我一直都在嘗試感受真實而腳踏實地的生活,暫時感覺特別良好。



1.


真實的戀愛和婚姻到底需要多少錢?


閨蜜這段時間正好處在談婚論嫁的階段,男友會送她價值5位數的手機,還會商量著購買一個大鑽戒。


當她快樂而滿足地向我分享這些時,我會羨慕她們的鈔能力,羨慕她們被家庭託舉著,有著金錢方面超絕的鬆弛感。


但現實生活中,我和孟同學都很摳門,我們每個月收入的60%都會被存起來應對風險。


日常的開銷無非是各種吃吃喝喝以及電費,沒有超前消費,也沒有每個月必須還的信貸。


我是超典型的J型人格,喜歡提前規劃,喜歡寫任務表。


當前段時間準備換季衣物,整理衣櫃的時候,我才發現家裡的東西還是有些超標的。


包包雖然都很便宜,但堆在那裡也有幾十個;


衣服很多,有些成套,有些不成套,有些永遠都不會穿出去;


鞋子有新有舊,家裡塞不下去了,但舊的還遠遠不到扔的程度。


一想到購買時候的價格,便無法心安理得地把它們處置在垃圾桶裡,於是新的一年裡,還是決定繼續極簡。


不是一股腦地斷舍離,而是儘量剋制著少買進,當舊的東西真的達到報廢的標準時,再購買新的替代。


好處是逃脫了消費主義的陷阱,能夠揣測一件物品真實的價值應該是怎樣的,兜裡存到了錢,有了更大的能力應對風險;


壞處是,別人看來也許你的生活有些破爛,不夠光鮮。


好在我們價值觀一致,並不想活在別人的標準裡。


聽慣了別人對於金錢的誇大和吹捧,但我們倆兜裡揣著每週每人400的生活費,還樂此不疲地請對方吃飯,為對方準備小禮物。


我不是啥戀愛腦,也不是啥苦行僧,只是我們給對方的愛,讓我覺得一切都是凌駕於金錢之上的。


我不需要很多錢來標榜我此刻的生活,但我們會漫長地計劃著老年之後一起旅行一起環遊中國。


不是夢幻的想象,而是從20多歲的某一天便開始存錢了。



2.


賢妻良母真的很糟糕嗎?是對女性的貶低嗎?


相比於從小讓女兒穿花瓣裙,學跳舞,我對她唯一的期許就是去學拳擊之類的,能夠提高體能的運動。


能夠最大能力地消除男女之間體力的懸殊,在出現問題時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但在我身上,應該是有著很多不女性主義的地方。


我喜歡做飯,喜歡打開小紅書研究學習新的菜品,也會猜測老公的口味喜好,只是很喜歡聽到他推門進來的時候,由衷地對我讚美:“老婆,好香啊!”


在讀《第二性》這本書的時候,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也製造了新的困惑。


波伏娃寫婚姻是對女性責任和義務的捆綁,生育是一種母職懲罰,於是她選擇不進入這些。


在婚姻的剛開始,我會覺得年紀輕輕便選擇結婚生子的我,一點都不酷,絲毫沒有選擇與外界對抗,沒有和大多數的年輕人站在一起。


但最近這兩年,我越來越覺得婚姻就是我的安全屋,這個常規而平庸的選項,最大限度的免於使我的生活受到動盪。


當我從各種帶有規訓意義的價值觀裡走出來的時候,真的輕鬆了很多,我才得以真正的自由,以及擁有瑕疵的道德觀!


3.


越來越覺得網絡上很多宏大的價值觀都是錯的,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總有強人所難的意味。


我們可以試著從那些規訓裡走出來。


去問問自己,你想要什麼?你想要怎樣生活?怎樣才會更快樂?


女孩子可以做全職媽媽,也可以馳騁職場,當我們內心自洽的時候,每個選擇都是好的選擇;


男生可以戀愛腦,也可以事業腦,這些都不影響他在戀愛關係裡是一個很好的另一半,至於這個的評判標準在於他的女朋友,而不是網絡;


有錢沒錢生活照過,但別因為一個虛無的假設而放棄真實地經營和感受生活的機會!


祝我們,可以少問點對錯,能夠脫離主流價值觀,去感受真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少做點條件判斷,多見一見朋友,多談戀愛,多去旅行,多去公園曬太陽,多抬頭看一看月亮,用真實而實際的生活,把內心的缺失和冷漠疏離填滿!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