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像有喜歡的異性同學,我該怎麼辦?


曾經有一個孩子,因爲學業壓力、失眠、情緒不穩定,父母帶過來找我諮詢。


第一次見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她的焦慮,而是她的滿臉不在乎。


父母和她對升學的態度是比較一致的,並沒有過分的期待和考前壓力,家庭氛圍也比較自由開放,女孩談起升學考試是“現在躺平也能隨便考到預期內的學校,努力和不努力差別不大。”


可是爲什麼又焦慮失眠呢?難道因爲人際關係、親子關係?


圖源丨圖蟲創意


幾次諮詢下來,破案了:女孩對自己與異性的關係非常焦慮。

 

她明明第二性徵發育非常明顯,在同齡的女孩中是長相較好的。面對異性的關注和喜歡,她只能用黑色的、中性化的服飾層層包裹住自己,用厚厚的劉海遮擋住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和臉頰,模糊自己的樣貌甚至性別。

 

其次,她苦惱於自己和男生的關係像哥們,男生們有時候會忽略她是個女孩,說話和行爲有失分寸。尤其當一個青春期女孩與異性羣體走得較近時(似乎更受異性歡迎),還會遭到其他女孩的敵意和排斥,所以這位女孩幾乎沒有同性好友。


這是特別典型的青少年同一性危機現象,青少年在青春期會更加敏銳和迫切地想要認識自己,常常縈繞在他們心頭的三大“哲學難題”


“我是怎樣的人?”

“他們喜歡我嗎?”

“我喜歡我自己嗎?”


和青少年的諮詢,往往不像父母所設想的那樣,談學習、談方法,更不是做思想工作。


當我知道現在她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定義自己、如何處理同伴關係後,就像知心姐姐一樣和她聊:你喜歡男生還是女生?班上有人喜歡你嗎?他們喜歡你會給你造成困擾嗎?你怎麼和男生或女生相處呢?


(看到這裏,爸爸媽媽別激動,和孩子談“校園感情”實際上是談“他們自己”,並不會增加早戀帶來的風險。)

 

就這樣大概七八次諮詢後,有一天她把劉海別起來了,長頭髮也紮起來了,精神非常飽滿地坐在那裏,和我說:老師,我戀愛了,你千萬不要告訴我媽。

 

我心裏又喜又擔憂。她在最困難的時候,男孩安慰她也表達了心意,並且在這段時間隨叫隨到地陪伴她、看護她,她明顯非常開心,情緒穩定很多。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對人際的掌控,與其他異性有了邊界,少了很多麻煩,而她和女同學們分享心情,也和同性增加了親密感。

 

她在戀愛關係裏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被重視,獲得了情感支持和安全感;面對學業和即將來臨的畢業,她似乎也更有信心和目標感了。


*本案例信息由作者提供,已做模糊化處理


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早戀?


從發展青少年心理同一性、提升自尊水平來說,這是好事情[1]


但是我和所有父母一樣擔憂的是:早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圖源丨圖蟲創意


例如,是否會因爲沉迷戀愛,而耽誤學業;是否會掌握不好親密的尺度,做出越軌行爲;或者會不會年紀小不懂什麼是愛和責任,而受到傷害等等。


甚至會不會因爲處理不好戀愛和同伴關係,引發更多的人際壓力,從而增加抑鬱的風險[2]


也有調查研究早戀和性風險行爲之間的關係,發現青少年意外懷孕風險增加[3],而他們還會因爲無法兼顧學業和照顧孩子,導致人生變軌,陷入“懷孕——貧窮”的惡性循環[4-5]


正因爲這樣那樣的負面風險,家庭和學校幾乎持抵制的態度。


當孩子好不容易敞開心扉,卻又不得不警惕地告誡我“千萬不要跟我爸媽說”


而另一頭家長可能會說:“我發現孩子談戀愛了,他們班主任也跟我私下說過了,您要勸勸ta,千萬不要誤入歧途啊!”


我也是當媽媽的,非常理解父母發現孩子早戀後的慌張。昨天還一門心思搞學習的孩子,今天就無師自通開始“談情說愛”了。我們還在琢磨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是什麼,以後給孩子選什麼學校什麼專業,他們已經開始先選起“對象”了。


父母是既想和孩子談,又害怕跟孩子談崩。萬一勸沒勸分手,還不學習了,怎麼辦?


這時候有的父母找到班主任,希望老師能和孩子談談;也有搬來孩子的哥哥姐姐當救兵去談的;還有夫妻倆人演雙簧,讓其中一個去談,另一個補救;當然,剛好撞上孩子正在做心理輔導,那簡直是撞大運了,幾乎所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給我這邊提過“老師,您幫忙引導一下”。


在早戀這件事上,父母能如此“大顯神通”,畢生的談判技巧全用上了。說到底,在父母眼裏孩子始終是孩子,很難接受他們已經慢慢長大的事實。


但這終究是父母必修的一堂課。


比起阻止早戀,不如試着引導


其實早戀並不是一個心理學專業詞彙,沒有明確的定義,也沒有具體的年齡限定什麼才叫“早”。青少年身心特點在這個時期,性器官的成熟帶來性心理的發展,無論我們如何迴避、抵制,也沒辦法讓他們一直保持童貞。


圖源丨圖蟲創意


與其活在擔憂裏,其實可以想想如何做好迎接孩子長大的準備。在上面的個案中,我的另一個擔憂是我只是一名心理諮詢師,我只能在那一個小時進行工作,而孩子由於害怕父母批評指責,就不對父母坦誠,有了困難不第一時間求助父母,這纔是最需要重視的。


早戀並不可怕,真正要做準備的是父母,是我們的家庭教育。


首先是家庭面對早戀的態度


當我們通過某些途徑知曉了孩子早戀,先不要驚慌。


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我們還是少男少女的時候,是否也有過一些這樣的感受和經歷?可以試着確認和接納它,因爲這是每個人的情感需要,並不可恥。


然後再帶着開放、理性、尊重的態度來處理孩子早戀。


01

先聽聽孩子的心聲

瞭解一下他們最近在學校裏的人際關係,當他們談到“在學校不開心”“不喜歡這個同學”“xx喜歡我,我喜歡xx”等等,不輕易否定和批評他們,讓他們充分表達。


02

如果孩子和你說ta戀愛了

可以先不着急評價和教導,多問一下對方的情況,讓孩子有機會介紹一下ta喜歡的人,我們也可以理性地判斷一下他們戀情的進展,以及孩子的情感需求。


例如孩子說“ta成績不是很好,但是ta在別人孤立我時,挺身而出幫我說話了”,父母就要保持理性,和孩子一起分析這是感動還是崇拜,還是喜愛,這個探討過程能幫孩子樹立良好的戀愛觀。


03

告知相關的風險

最後和孩子確認早戀可能發生的理想情況和糟糕情況,都要告知孩子,儘量不誇大風險,製造恐怖氣氛,給予尊重,同時告訴孩子在需要的時候父母會幫助ta,歡迎隨時請教。



其次家庭面對早戀可以提前做的事


01

始終不忘記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

····

····

····

關心和關愛孩子,除了聊學業外,還能夠多和孩子聊輕鬆話題,聊同學、聊關係、聊心情、聊情感,讓他們能夠充分地感到溫暖和安全



02

儘早進行性教育

····

····

····

性教育預防不了早戀,但是能降低早戀帶來的負面影響,父母是最適合做性教育的人選,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讓他們明白性行爲的後果和責任。



03

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控能力

····

····

····

青少年早戀往往也是因爲他們缺乏自信,而越軌行爲也常常是因爲衝動。


曾經有位爸爸這樣教兒子“我以前很想很想和某個女孩在一起時,我就想物理題轉移注意力,電磁極的方向怎麼看來着?我就冷靜下來了。你試試看?”



04

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圈

····

····

····

這點很多父母會忽視,在高壓的學業環境裏,孩子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有可能寄託於身邊某個同學,平常學業之外的時間,多帶孩子接觸更多的人和事,見識優秀的人、參與有趣的事,反而減少了校園早戀的機會。


關於孩子早戀,父母儘量不做的事


很多父母都說孩子這時候就是叛逆,你說東,ta往西,越警告他們不要早戀,他們就私下偷偷早戀。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特點是在成熟和不成熟之間、理性和衝動之間搖擺,他們的目標是要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是對的。


當有一股外力強加他們時,反而激發了他們的鬥志,內心反抗的小火苗燃燒起來,只想着要和父母、學校對着幹,甚至和自己對着幹,不服氣不服輸,就要去談一場不一樣的戀愛。


所以,父母要記住自己的目標,我們是要降低早戀的負面影響,教會孩子在感情中自信和自控。多想想做什麼可以促進這個目標的達成,而和目標無關,甚至相反的事都不要做。


不要因爲自己的一時衝動,破壞親子關係,反而把孩子推向了早戀。


另外,早戀是一定要“管”的。也有父母說我們小時候也這麼過來的,沒人教沒人管啊,不也沒耽誤什麼事嘛。


那是比較幸運的,在原生家庭裏、親戚、兄弟姐妹中看多了學會了,但是現在孩子普遍生活在父母爲其構建的較爲單一的環境中(核心小家庭、少子化、重學科輕通識等),如果父母不主動和孩子談感情,讓孩子從家庭裏習得愛的教育,孩子是不太有合適的機會去學習瞭解的,更不用說放任孩子在網絡上自行學習了。


早戀並不可怕,沒有正確引導、放任自流的早戀纔可怕,希望父母們都能從容應對,成爲孩子情感發展之路的護航人。


本文作者:

點擊名片,諮詢心理師



像文章開頭的案例中,父母因爲孩子的學業壓力、失眠、情緒不穩定而尋求心理師的幫助,但在經過心理師長時間的諮詢後,才發現原來孩子焦慮的來源是因爲與異性相處。


有時候,在面臨育兒或者個人的困難卻不知如何解決時,不妨試着諮詢心理醫生或心理師,來幫助解答你內心的困惑。


怡禾有專業的心理師和心理醫生提供兒童心理諮詢成人心理諮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心理師和醫生。


如何更好地諮詢,

可參考此諮詢流程:


參考文獻

[1] Collins, W. A., Welsh, D. P., & Furman, W. (2009).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0, 631-652.

[2] Hankin, B. L., Stone, L. B., Wright, P. A., & Kovacs, M. (2018). Early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stress generatio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46(2), 281-295.

[3] “Early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Sexual Risk-Taking Behaviors" (2013)

[4] Spencer, G. A. (2001). Pregnant and parenting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1(7), 313-318.

[5] East, P. L., Reyes, B. T., & Horn, E. J. (2007). Association between adolescent pregnancy and a family history of teenage births. Perspectives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39(2), 108-115.

相關閱讀

“怦然心動”,早戀是洪水猛獸嗎?

女教師出軌未成年,性教育中經常被忽略的這件事很關鍵

專業校對:馬信誠心理師

責任編輯:劉斯雅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