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察俄烏戰爭的影響時,西伯利亞同源族群間的文化交流,構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戰爭帶來了人口流動,也讓俄國的少數族群年輕人,第一次有機會感受到真正而原生的“傳統生活”。


外人視角中,他們是可以被歸類的“同類”族群。但內部,確實存在層層隔閡。對這些在俄國主流文化環境中長大的人來說,祖先的文化基因,此時正在在以另一個視角重新浮現。


文字:吳韃靼
攝影:Аюна Шагдурова
https://takiedela.ru/2025/03/v-moem-kosmose-pakhnet-kislym-molokom/


2022年俄烏戰爭開始後,蒙古接納了成千上萬名俄羅斯移民,其中大部分是來自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圖瓦和阿爾泰自治共和國的居民。

對這些人來說,在蒙古的生活經歷幫助他們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身份認同。

這也是獨立攝影師 Аюна Шагдурова 第一次深入地融入這樣一個有著濃厚的亞洲文化環境的地方,她用鏡頭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

以下是她的拍攝手記。

我於2023年4月移居蒙古,在那之前,我曾兩次到訪這個國家。

第一次是在2019年,當時我作為布里亞特代表團的一員前往蒙古的布爾幹省參加布里亞特-蒙古傳統節日慶典。布爾幹省是與布里亞特接壤的蒙古地區之一。從20世紀初開始,那裡就居住著許多布里亞特人的後代。

他們的祖先可能是為了逃避俄國哥薩克的暴行、動盪的革命時期,或者是後來——在1930年代——為了躲避莫斯科對佛教僧侶的鎮壓而逃往蒙古的。也有一些人則是在遷徙至夏季牧場時,剛好被劃入了新設定的國界線另一邊。

第二次前往蒙古是在2022年11月,那時我和幾位朋友一同去了烏蘭巴托。那段時間,在市中心經常能聽到人說俄語——主要是當年9月開始的動員令所帶來的影響。

面對成千上萬移民的到來,蒙古社會展現出了極大的幫助意願。許多企業家,尤其是第一波布里亞特移民的後代,積極協助俄羅斯人解決住房、工作、衣物、電話卡,甚至是機票等問題。本地志願者還為新來者組織了免費的蒙古語課程,並建立了分享生活信息的聊天群。

因此,當我最終搬到烏蘭巴托時,並沒有遇到太多困難,只是沿著俄羅斯移民與蒙古人早已開闢出的路徑,繼續前行而已。

“Цээж”是“胸”,“зураг”是“照片”。“拍到胸部的照片”,意思是這裡拍證件照。

我們在烏蘭巴托散步時,表妹一邊看著商店的廣告招牌,一邊翻譯著這些詞,試著猜測它們的意思。

“你看,這樣也可以啊!所有東西都可以用俄語來拼寫!”她激動地說。

表妹來自布里亞特,這是她第一次來到蒙古。她在烏蘭烏德郊區的一所學校教授布里亞特語,最近她還在抱怨,說布里亞特家庭的孩子在課堂上竟然說:“我們聽不懂你教的語言。”

確實,如今很難說布里亞特語是一種“有活力的語言”:它的活躍使用者越來越少,尤其是在城市環境中。

而在蒙古,熟練掌握布里亞特語或卡爾梅克語(這兩種語言都屬於蒙古語族)的人,在語言適應方面幾乎不會遇到什麼障礙。因此,我表妹很樂意與我的鄰居、市場上的小販聊天,也總是帶著羨慕的眼神在書店裡翻看那些用蒙古語講解數學的中小學教材。

蒙古曾是蘇聯的衛星國,社會主義的歷史痕跡至今依然清晰可見:

無論是那些在學校裡學過俄語的老年出租車司機,還是牆上的馬賽克壁畫——它們謳歌著勞動精神以及蒙古和蘇聯人民之間的友誼。

我有一位叫瑪莎的朋友,她從阿爾泰共和國搬到了蒙古。她注意到,在蒙古,傳統生活方式,早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瑪莎告訴我,她剛來的時候感到非常震驚:居然在小型超市裡就能看到自動奶茶機,按個按鈕就能倒出奶茶。

另一個讓她驚訝的細節是在商店裡看到了工廠包裝的“борцоки”,一種油炸麵點。在阿爾泰,這種食物是純粹的“家裡的味道”,通常只有奶奶們才會在家裡親手做。看到它們像普通商品一樣擺在貨架上,對她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那些能在超市或家門口的小商店輕鬆買到的民族食品,也讓我感到驚訝。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各種乳製品:比如風乾奶酪“ааруул”,還有奶皮子“урмэ”。在布里亞特,我只有在鄉下探親時,才有機會吃到類似的東西,那還是長輩們特意招待我的時候才會有的。

俄國生活的布里亞特人逐漸失去了大量食用乳製品的傳統,這一變化主要源於鄉村的衰落和工業化生產的影響。

比如在描述“ааруул”時,布里亞特的媒體常常稱其為“一種因為多種原因而逐漸消失的傳統食品”。

幸運的是,這些“多種原因”並未波及蒙古。在蒙古,當地的公司和牧民仍然大量生產乳製品,這些產品和牛奶、麵包一樣,擺在商店貨架上,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鮮活而日常的蒙古文化讓我得以真正理解,我的布里亞特祖先當年是如何生活的:

他們吃乳製品,只說自己的母語——就像現在的蒙古人一樣。而對於我們布里亞特人來說,這些,幾乎已經成為過去。

蒙古文化也吸引了我另一位朋友——伊戈爾。

他出生在一個布里亞特母親和朝鮮族父親的家庭,2024年搬到蒙古。用他的話來說,蒙古擁有許多他在布里亞特所缺失的東西。

在布里亞特,他曾萌生過一個念頭:自己的布里亞特文化似乎變成了某種“異域風情”。

確實,對布里亞特人來說,“дээл”(傳統服飾)成了一種“異裝”,穿上它走在街上反而顯得奇怪、格格不入。

在布里亞特,伊戈爾的同齡人會因為他對布里亞特文化感興趣這件事而驚訝不已。而在蒙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дээл”,每個人都瞭解自己的文化,這一切再自然不過。

在蒙古,每年2月到3月間慶祝 Цагаан Сар(查干薩日,蒙古的傳統新年節日,類似於中國的春節)。

慶祝活動期間,蒙古政府宣佈放假,蒙古人帶著禮物拜訪親戚。當我走在街上時,我被那些穿著統一風格 дээл 的家庭吸引,看到年輕人和青少年穿著量身定做的漂亮服裝排隊在便利店裡等著。

這一切讓我既感動又流淚——首先,因為節日的家庭氛圍讓我更加感到孤單;其次,這些淚水也包含著一種嫉妒。我真希望布里亞特也能像這樣。

在蒙古,我感到非常安全。對於我這個在聖彼得堡長大並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布里亞特人來說,這種感覺是非常特別的。剛到的時候,走過一群青少年時,我會下意識地緊張,把頭縮進肩膀裡,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他們不會對我有什麼不滿——我和他們完全一樣。是的,我在布里亞特也感到過安全,但在這片單一民族的蒙古,這種安全感變得更加全面,幾乎無處不在。

這種包容接納的氛圍也讓我感到更加融入。經過一年在蒙古的生活,我幾乎在身體上都能感受到自己屬於這個龐大的蒙古世界,它跨越了俄羅斯、蒙古和中國(作者指的是內蒙古)的邊界。而且,這種歸屬感甚至超越了國界:在法國遇到蒙古人,或在德國與蒙古餐館的工作人員交談時,我感受到了如此多的喜悅和接納,忍不住思考,為什麼我的俄羅斯同胞沒有像蒙古人那樣對我表示同樣的熱情。

伊戈爾也有類似的感受。在他搬到蒙古之前,他曾持僑民簽證在韓國生活。伊戈爾說,在韓國,他是外國人,像任何一個非韓國出生的人一樣。而在蒙古,當地人會對布里亞特人說:“你們是我們的兄弟”,很難想象蒙古人會把他們當作外國人。

當然,我在蒙古的舒服經歷並不代表所有人的情況。

我的一個朋友曾分享過她的故事:在火車上,其他乘客利用她蒙古語不流利的劣勢佔了她的座位。另一個認識的朋友也告訴我,出租車司機因為她的口音把她當作哈薩克人(在蒙古西部有一個哈薩克人聚居的地區),並粗魯地說讓她滾回老家去。

生活中的一些困難也來自於日常,或者說是城市化問題:

烏蘭巴托是一個龐大的都市,交通擁堵幾乎沒有盡頭,車流如潮。可以用一次我早晨在空曠的道路上目睹的車禍來描述這裡的駕駛文化:一輛車因為“出於惡意”沒讓另一輛從停車場出來的車,就撞在一起了。

城市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空氣質量和冬季的霧霾,尤其是當烏蘭巴托的大部分蒙古包區開始用煤取暖時。住在靠近蒙古包區的地方,冬天(從11月到4月)我儘量避免晚上出門。

我的一些朋友認為這些問題無法解決——它們過於根本,唯一的辦法是再建一個烏蘭巴托。

然而,我在蒙古的生活經歷在很多方面是治癒性的。

“我生活在一個開放的宇宙中”——我是在一個安靜寒冷的夜晚醒來時有這樣的感覺的。

那晚,我在位於中戈壁省的蒙古包裡,睡在睡袋裡。蒙古包的真空寂靜和睡袋的擁擠感給了我一種穿著宇航服漂浮在太空中的錯覺。

我的宇宙裡,瀰漫著酸奶和羊毛的味道。

秋天,我有幸前往一個牧民家庭,進行了一次為我的朋友梅赫瑪(Мягмар)拍攝系列肖像的旅行。

梅赫瑪正在撰寫一本關於她的大家庭和家鄉歷史的地方誌。 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拜訪了她的親兄弟和侄子全家,還訪問了幾戶鄰居家。

這個經歷讓我更深入地瞭解了現代遊牧牧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與大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繫。我們與他們一起度過了一段時光,感受到了那種深厚的家庭紐帶以及遊牧生活的獨特節奏和寧靜。

在這次旅行中,我近距離體驗到了牧民的草原生活,它與我所熟悉的布里亞特鄉村生活大為不同。

如今的蒙古遊牧民大多住在帶輪子的房屋裡,房子裡有太陽能提供的電力和電視天線。傳統的蒙古包則作為廚房使用,在那裡準備湯和肉類,煮牛奶,然後用牛奶製作 “ааруул”和“урмэ”。

這種現代與傳統生活的結合,讓我感受到了遊牧文化的韌性和適應性,也讓我深刻理解了蒙古遊牧民如何在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融入了現代科技帶來的便利。

確實,描述這個經歷時,很難避免一些陳詞濫調或過度的異國化,因為對於布里亞特人來說,蒙古包和遊牧生活早已成為歷史的象徵,而不是現實中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更想集中於那些細膩的感受,講述那些溫暖的連接:

比如,在一起準備擠奶的山羊群中,我把腳埋在溫暖的羊毛裡,感受到了那種寧靜的溫暖。

比如,混合了山羊奶和牛奶做成的“ааруул”是多麼的美味。

比如,如何在強烈的草原大風中,那塊掛在繩子上晾乾的布條被風吹得不停翻動,形成一種自然的韻律。

最重要的,是我們與梅赫瑪一起,在這次旅行中,不知疲倦地欣賞那些壯麗的山脈,它們靜靜地佇立在遠方,給人一種深深的寧靜感和歸屬感。


圖片


老吳的推薦,好喝的格魯吉亞白葡萄酒

適合冬季佐餐,清爽不澀口

長按掃碼查看 

圖片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