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劉墨林至死不知,雍正為什麼一定要欽點他做探花郎?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本期來聊聊探花郎劉墨林

看過這部劇的朋友都知道,劉墨林這個人物,絕對是全劇中最為飽受爭議的一個,也是最悲情的一個。

他纔高八鬥,得纔女愛慕,又得雍正賞識,弘曆信賴,原本前途無量,卻又不能被同僚與清流所接受,最終裏外不是人,被弘曆推齣來當擋箭牌,死在瞭弘時派去的刺客手中。

我們迴頭來看,劉墨林之所以會死於非命,其實一切源起於雍正欽點他做探花郎。

換言之,如果當時劉墨林徹底落榜,與蘇舜卿遠走他鄉,以劉墨林的聰明纔智,傢世財力來看,雖不能為官做宰,但也能成為一代儒商,絕對好過留在雍正父子身邊。

那麼問題來瞭,當時的考生韆韆萬,雍正為什麼一定要欽點他做探花呢?

小編認為,一共有三方麵的原因。


01

敲打八爺

欽點劉墨林做探花這件事,對於劉墨林來說,或許是人生的大事,但對於雍正來說,卻是一件小事。

正如雍正自己所說,朕可以完全不知會你們,就下旨欽點劉墨林為探花,但朕還是要和你們議一議。

這句話看似一句很民主,看似雍正從諫如流,每次做重要決定之前,都事先與股肱之臣商議,以此徵求大臣們的建議而後施行。

但其實,雍正並不是在與他們商量,而是在通過這件事,敲打他們,敲打那些以八爺馬首是瞻的大臣們。

要知道,在劉墨林這件事之前,發生瞭兩件大事,一是諾敏案,另一個是張廷璐科場舞弊案。

雖然,雍正最終用兩位當事者的人頭,平息瞭事端,但他的心裏是非常不痛快的。

究其原因,在這兩個案子懸而未決時,有許多人在保諾敏與張廷璐,這些人無疑是他推行新政的阻力。

但他並沒有因此放棄新政,反而堅定決心,繼續乾下去。

那麼,為瞭更好地推行新政,他必須將預防針打在前麵,而劉墨林之事正好給瞭他以契機。

劉墨林在考試期間,去見瞭名妓蘇舜卿,這的確是事實,也確實違規瞭。

但雍正卻覺得這件事小題大做瞭,在雍正看來,這件事與前麵兩個案子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

雍正的想法是,你們可以為瞭自己的利益枉顧國法,去保那兩個人,卻獨獨不能給一個考生機會,實在本末倒置,抓小放大。

同時,雍正也知道,在這些保兩人的大臣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八爺的人,是受瞭八爺等人的暗中指使。

但為瞭新政得以順利推行,雍正暫時還不能動八爺,隻能暫時忍耐,但該敲打的還是要敲打的。

潛颱詞是,劉墨林是朕的人,朕想保他就一定能將他保下來,不要拿你們所謂的規矩去阻撓朕的決定,就如同新政一般,不要用你們口中的祖製來阻撓它的推行。歸根到底一句話,這是朕的天下!

因此說,欽點劉墨林為探花,是雍正的一次小規模勝利。


02

打開缺口

雍正之所以費盡心力地去開科取士,實是因為老十三的一句話。

當時,諾敏案讓雍正顔麵盡失,老十三無意間提到瞭鄔思道。

雍正聽後,當即黑臉,所幸老十三腦子轉得快,立即將話題引到瞭培養人纔這件事上,由此纔有瞭這場科舉。

因此,科舉的本質,一是為瞭發現人纔、培養人纔,另一個則是為新政做準備。

自雍正上位以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瞭新政鋪路,科舉也是一樣。

在眾多的學子當中,雍正尤為看好劉墨林。

一是他為人聰慧,寫起文章又快又好,另一個原因則是劉墨林不畏權貴。

殿試的時候,劉墨林第一個交捲,交談間提到瞭雍正,此時引來瞭隆科多的嗬斥。

但劉墨林不僅沒被嚇到,反而將隆科多懟得啞口無言,由此讓雍正發現瞭劉墨林身上的韌勁與魄力。

接下來,雍正要推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而這條新政所針對的是天下的讀書人,是朝廷中的清流。

如果想新政可以順利實施,那麼必須要找一個人齣來,由此人帶領天下的讀書人踐行新政。

關於這個人,雍正其實有兩個人選,一是三王爺允祉,一是李紱。

這兩個人都是天下清流的代錶,如果他們帶頭推行新政,其阻力會小很多,但有一點,他們都不是雍正的人,而且對新政的態度並不明朗。

所以,雍正必須找一個人作為備選,這個人便是劉墨林。

單從能力上來看,劉墨林是符閤的。

除此之外,雍正清楚,自從有瞭蘇舜卿之事,劉墨林則很難被讀書人所容,加上他的探花是由自己欽點的,那麼劉墨林一定會十倍、百倍地報答自己,因為如果不討好自己,劉墨林無路可走。

所以,雍正隻用瞭一道聖旨,就將劉墨林逼上瞭“梁山”,讓他上瞭新政的這艘船,再也沒機會下去。


03

兄弟舉薦

除瞭上述兩點之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劉墨林以及當時的狀元、榜眼,都是老十三為雍正物色的人纔。

不知大傢是否還記得伯倫樓的神秘道士,他當時準確說齣瞭三人會高中,而且連誰是狀元,誰是榜眼,都說得一清二楚。

要知道,《雍正王朝》這部劇不是玄幻仙俠劇,而是曆史權謀劇,如果真的是這個道士算齣來,那這個人實在太過神通廣大瞭,比鄔思道還厲害,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個道士的身份隻有一種解釋,那便是老十三派去的。

在雍正正式啓動科舉之事後不久,老十三就已經命人去查看士子的情況,其中包括劉墨林在內的這三人,全都是經過老十三暗中考察過的,是老十三為雍正招攬的人纔,算是內定的。

原本以三人的纔華,金榜題名是沒有問題的,可偏偏劉墨林這裏齣瞭問題。

當然,那個道士也提到瞭這一點,說是需由貴人相助纔行。

當時的劉墨林並沒有去青樓,也沒有違規,那這個道士又是如何得知的呢?

其實,劉墨林平素的言行就已經預示瞭這一點。

比如,他進考場不讓搜身,這顯然是在挑釁規矩,甚至無視規矩。

後來他不聽勸,偏偏在剛考完試就去青樓,也是如齣一轍。

然而,劉墨林卻又極為關鍵,雍正並不想因此放棄他。

所以,雍正聯手老十三,舌戰群儒,最終說服眾大臣,欽點瞭劉墨林為探花。

再有一點,劉墨林被欽點為探花之後,蘇舜卿自感配不上他,重新迴到瞭青樓。

劉墨林情急之下,去找瞭老十三,老十三沒說二話就答應瞭,替劉墨林齣頭,將蘇舜卿接瞭齣來,還捎帶教訓瞭佟大公子,嚇得隆科多立馬去請罪。

劇中給齣的解釋是,老十三是俠王,所以纔仗義齣手的。

但其實老十三早就對雍正說過,十年圈禁,他早已不是那個“拼命十三郎”瞭,而他能在這件事上如此不遺餘力地幫劉墨林,完全是由於劉墨林是他嚮雍正舉薦的,自然要一管到底。


寫在最後

雍正之所以欽點劉墨林為探花,其目的便是將他推齣來,推行新政,藉機對付八爺黨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學子鬧事,弘曆將劉墨林推齣來,自己做好人安撫他們的原因所在。

因為弘曆很清楚,劉墨林存在的意義,便是雍正拿來,替自己擋刀的。

既然雍正已經做得這麼明顯瞭,自己又怎能棄而不用呢?

所以,劉墨林最終為雍正、弘曆父子的理想買單,客死異鄉,死於非命,實是令人嘆息!


 圖源網絡


作者簡介

燕雀君,一個熱愛追劇的細節控,一個寫過韆萬字網文的寫手,一個平和、喜悅,終身成長的新媒體作者。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