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陪老友去東京看在那裡讀研的孩子,原打算帶一臺KONICA C35去掃街,馬來的影友楊兄說,要不換個思路,帶一臺重慶造?
我想了想,重慶造選擇不多,除了珠江就是華鎣,珠江S201太重,S207又是PENTAX K1000技術,都不太適合。剩下就只有華鎣了,華鎣雙反挺好,但同樣太重,看來只有華鎣AE-1最適合,於是搜遍防潮箱找出多年前修好的華鎣AE-1。
和華鎣AE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雖然其中有很多不愉快的經歷,但華鎣AE也曾經陪我去過峨眉山,拍過不少青蔥歲月的同學們。(往期介紹華鎣AE-1的文章:渝眼看山城(四))

於是,帶上華鎣AE-1,我去了東京。
該機是國產裡面為數不多的帶有速度優先功能的相機,但曾經手的許多全新機器都鮮有自動擋正常的,手上這臺也是我做過大保養,更換了CDS。僅從指標看,華鎣AE-1不算很出眾。據早年的資料介紹,該機使用的是進口copal快門,但我拆修時並沒看到有copal的標識,同時感覺快門做工也很粗糙;五片四組的鏡頭據說是採用的鑭系玻璃,但我無從考證。
以前曾用華鎣AE-1拍過不少彩色膠捲,這次出行就只帶了分裝的foma,衝洗出來後感覺,比彩色更有味道一些。
如果當年的紅光儀器廠能夠給該機一套金屬的上下蓋,我覺得華鎣AE-1作為一臺口袋機還是很合格的,前提是做好大保養。
BTW,東京日本照相機博物館館藏相機沒有華鎣AE-1,嗯,從這點上說,我比他多一個品種,哈哈哈。


自衝自掃,僅供參考
膠捲:FOMA分裝ISO100
沖洗:D76
掃描:minolta D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