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什麼時候能好起來

這是一次聚會的討論紀要。17位海歸博士從各自領域的視角,試圖還原一個經濟週期與技術革命的拼圖。

  01

第一輪發言

1. Z*博士(投資人):
地產週期已經結束,地方財政緊張。我們處於下一個週期的起點,未來會刺激消費,比如說消費電子今年將復甦,要關注新生代細分市場的消費。看好出海,去墨西哥等國家。期待接下來政府的措施,聽黨話,關注本屆三中全會以及後面的刺激措施。
2. WR*博士(供職於跨國檢測公司):
接觸很多客戶,公司內很多部門在收縮,但是新能源部門是在擴張的。同樣看好出海。感覺已經在刺激消費了。
3. WC*博士(醫藥和化妝品專家):
醫藥行業受到國家政策影響,比如集採可能導致一個產品的利潤急劇萎縮。化妝品行業存在很大的機會,利潤高,國產替代的空間巨大。國產的膚感和效果不輸進口。國家開始管控,現在開始需要專業的驗證報告纔可以上市。創業成本仍然可控,30萬就可以創立一個品牌。行業內有代工廠提供全套解決方案。
4. Y*博士(供職於領先科技企業):
公司受到制裁之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迷茫期,那個時候研發人員被要求進入產品交付部門。現在感覺開始觸底反彈,實驗室迴歸“N+2”(兩年以後才交付產品),留出更充裕的研發時間,說明公司的掙錢壓力沒那麼大。現在關注的話題都是AI。
5. D*博士(醫藥行業投資人):
上一波醫藥行業週期是從未有過的高點,實際上也是國內醫藥行業投資唯一的一次火爆。這樣的週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再出現了。
6. DX*博士(量子領域研究者):
週期性行爲是在閉合系統或者邊界條件相對穩定的系統裏纔會有的,政府的過度干預或者在一個開放系統裏都很難感受到週期性。當然由於我們個體接受到的信息有限,相當於對外界雜亂的信息有個濾波,混沌系統裏雖然不同的週期信號此起彼伏,但濾波效應讓我們自己想一個封閉系統,只獲得一些選定週期信息組成的像波包一樣的信號,呈現出週期性來,所以當我們感受到週期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拓寬自己邊界,或者探索新的領域,變成開放系統。
我在美國呆了十年,美國的房價也存在週期,2012年之後漲回來了。看到了美國深層次的對立,對華人的敵意上升。最近爲什麼會有奧本海默的電影,還受到奧寶馬的推薦,背後有針對中國的意味。同時看到科學界在脫鉤,邀請境外專家來國內參會的時候,境外專家會感到恐懼,甚至連Email也不敢交流。上一次這樣緊張的時候還是麥肯錫主義的時候,這也是一種週期。
7. MY*博士(供職於教育系統):
隱約感覺到我們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節點,要保住自己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需要做對某些事情。歷史上有很多好玩的教訓,比如上世紀90年代的蘇聯(俄羅斯),盧布瘋狂貶值;20世紀初如果你在大城市買了房子,那麼就跑贏了99%的人。現在又到了一個節點,如果做錯了某些事情的話,可能會跑輸絕大多數人。
自己比較關注黃金、美元、房產。它們應該不會同時貶值。相對人民幣,黃金是第一,我買了一些,黃金的問題是容易被做多或做空,未來陰跌十幾年也是可能的。美元對應的美國人的勞動價值,雖然美元在增發,但是美國人的勞動價值也在提升,增發並不一定帶來貶值。房產如果只看租售比,租金收益率低於銀行利率,是偏低的。但是房產還需考慮其綁定的教育價值,應該在租金收益率上面加1-2%,是合理的。如果這三個資產相對人民幣同時貶值了,說明中國人民創造的價值多,說明我們中國厲害了,反而是更開心的事情。
8. LD*博士(供職於頭部手機企業):
手機行業在2019年達到頂峯,到目前爲止還沒有觸底反彈。2019年華爲被制裁,對於其他廠商有一個大的機遇期,企業年終獎也很高,但後面就往下走。期待下一波反彈的話,一方面可能是週期到了,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新的技術。AI適合用手機做載體,比如AI P圖、AI記錄通話的功能。摺疊機也是新的增量。
9. C*博士(供職於頭部手機企業):
消費者越來越成熟。手機行業在從營銷驅動轉向技術驅動,消費者不再爲營銷手段買單,而是關注技術。現在消費者也沒錢,消費降級,加劇內卷。以前我不會在拼多多上買手機的,但是現在很多品牌商已經在拼多多上駐點了。疫情之後大家都認爲消費電子會復甦,但是實際上去年消費電子掉的很厲害,感覺今年比去年好一點。
我是計算機圖形學博士,最適合的方向是遊戲,但是遊戲受政策影響太大了。經濟低迷的時候,大家對娛樂的需求其實是高的。王者榮耀是十幾年的老遊戲了,但是數據仍然很高。年輕人願意爲精神層面的東西付費,買一個皮膚帶來的快樂跟買一個口紅是一樣的。企業要更加關注細分人羣的體驗。還有一個經驗是看每一代通訊技術的趨勢,凡是單數都失敗,雙數就復甦了,1G\3G\5G是失敗的,如果什麼時候開始搞6G了,就說明經濟快回來了,這是一個領先指標。(現在提5.5G)
10. YM*博士(供職於公共服務部門):
國辦14號文之後,房地產全面轉型。房地產不是完全市場化的,背後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從頂層設計來講,未來是分軌,保障房+商品房。深圳從去年開始試點,要籌備*萬套配售型保障房。這個類型跟之前的共有產權、人才房都不一樣,這個是保本微利。不是招拍掛,而是劃撥,基本上相當於零地價,是有一些阻力的,現在推進的速度其實是有點慢的。資金來源於發債。現在剛剛立項建設,推向市場還需要好幾年。保障房推向市場後,價格會比商品房低很多。剛剛有博士提到的房產綁定教育價值的問題,通過集團化辦學來解決。
11. Z*博士(供職於公共服務部門):
規劃院屬於大房地產行業,乙方現在是降薪,活特別多,願意承擔過去不會承擔的工作。甲方現在小心謹慎,領導分派下來的活幹不完,很多人抱有少做少錯的心態。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有的人經常加班,有的人不想那麼辛苦。12345投訴電話很好用,投訴事件處理滿意度是非常重要的考覈指標。
12. ZY*博士(供職於大學):
剛纔聊到房價的問題,我自己的微觀感受,前幾年買房,現在一平米跌了一萬多,感覺這孔雀拿得也沒什麼意思。
什麼時候進入學校差別很大,10年代進學校的老師,受到支持的力度很大,幾百萬的啓動經費。而現在進入學校的老師,競爭激烈了很多,哪怕是幾十萬的項目,都有院士組來申請。如果想工作生活平衡一點,競爭不過那些比較狼性的組。那些技術上不太難、發文章又不錯的方向,大家都在做。最後很難去搶到一些比較重要的方向,要麼就是做一些不太重要,要麼是技術上特別難,要麼是做出來也發不了好文章的東西。
13. L*博士(環保行業和電子煙行業專家):
00年代的時候,環保行業由外資把控,是一個很賺錢的行業,當時環境專業還不在天坑裏面。這是一個to G的行業,後來國家支持國產。後來我畢業的時候,國內的環保企業崛起,開始打價格戰,這個行業現在變得很卷。21年6月博士畢業,9月份孔雀計劃就停了,正好社保少一個月,沒趕上。電子煙行業原來也很賺錢,暴利行業,2022年由於國家政策的原因,國內電子煙全部拍死,目前只能出海。關於買房,我在715新政之前兩天買了房,算是最山頂。個人經歷反映了環保行業的變遷、地方財政的緊張、國家政策對特定行業的打壓、以及地產週期的拐點。未來我可能會關注化妝品行業。
14. X*博士(供職於券商):
從香港的情況來看,這兩年市場不太好。最近香港這邊IPO放開了一點。市場主要看流動性,外資外流,流動性下降。我的判斷是我們處於U型左側,還未到底。什麼時候你看到市場繁榮起來了,就是過底了。前面有博士提到出海,去墨西哥有被制裁的風險。
15. MX*博士(供職於領先科技企業):
博士一畢業就開始做AI,現在感覺很幸運切到這個方向。現在的AI算法在很多年前已經出現,當時算力不足無法實現AI。以前的模型比較小,現在處於算力膨脹的時代,真的做出來我們也感到很驚訝。AI的意義不亞於新的工業革命。國內算是趕了晚集,算力受到制裁,所以我們要做自己的顯卡,賣鏟子是很好的生意。自己的工作節奏越來越捲了,沒有自己的生活。
我沒有感覺到週期性,因爲我感受到的行業一直在成長,自己的收入也在膨脹。我選擇回到中國,長期來看是long China。短期的風險用對沖來緩解所謂的週期。另外剛纔提到黃金,我也買了*斤黃金,這是我們那邊的風俗,結婚需要買黃金。我是2020年買的,現在也快翻倍了。我大部分資產還是在房產和公司的股票上。
16. F*博士(供職於頭部基因測序企業):
基因測序儀是我們主要的業務,公司疫情期間很賺錢。我是疫情之後回國的,黃金期已經過了。從公司層面來講,現在是轉型的時候,所以說還在震動中。剛纔有博士提到研發去業務前線,這是我們公司正在發生的事情。出海也是公司的戰略,選擇去東南亞,受地緣政治緊張影響比較小的區域。

  02

關於消化債務和刺激經濟的討論



Z*博士(投資人):
第一,從國家角度來講,不會等老問題消化掉,而是提前動用新動能接上來。第二,舊債要全體國民來承擔,把時間線拉長,發超長期國債,借未來的錢。第三,歷史上的貿易戰最終以熱戰結束,未來發生衝突的概率很高。我們國家會放大我們在地方的軍事影響力,打代理人戰爭,你會發現阿拉伯國家的武器很多是從我們這裏去的。
剛剛講到的消費,老百姓其實沒那麼聰明,我相信我黨有各種辦法和工具,讓消費起來。我們投資國企,中央下指標讓設備更新。這是第一步,第一步做完之後,再慢慢往外擴。政府制定一個政策之前,一定進行了大量的論證,有數據支撐。政府想去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政府有它的工具箱,會是組合拳。我相信政府有這個能力。
P*博士(主持人):
沒有什麼是萬能的。物理規律和經濟規律是我們討論問題的邊界,但“政府萬能”不是個規律,它只是一種觀念。執行力是一回事,但是需要符合基本的原理和邏輯。政府可以行政指導國企去投資,政府在組織上確實是有這個能力的。但設備對於國企來說是個資產,要有合理的資產收益率,企業才能運轉下去,否則是不可持續的。至於國企是否能夠持續穩健經營,每個企業情況不同,不再做討論。回到刺激消費,如何在老百姓揹負債務的情況下,讓老百姓願意消費?當然,我們是充分的擁護和相信政府是偉大光榮正確的。
Z*博士(投資人):
所以我很期待這一屆三中全會,後面會有相應的政策和工具,我很期待,會是一套組合拳。
X*博士(醫藥投資人):
做了頂層設計之後,下面是有阻力的。對於設備更新,我想國企領導也會算賬。
MX*博士(供職於領先科技企業):
個人感受,這幾年出臺的消費補貼政策,身邊的朋友會去用,比如大疆無人機補貼30%。
P*博士(主持人):
消費疲軟有兩個直接原因,第一是過去兩年收入中位數是下降的,第二是疫情的疤痕效應,大家覺得需要儲蓄來應對極端事件。這都壓抑消費。未來要解決消費的問題,還是需要提升大家的收入,另外要讓大家不再擔心極端事件。
L*博士(環保行業和電子煙行業專家):
第一步不是解決消費,應該先解決就業。我身邊的失業人口真的很多。舉一個比較慘的例子,認識的一個00後,北師大畢業。22年畢業參加工作,到目前爲止已經失業三次。第一份工作是上海的一家外企,被關了三個月之後外企跑路,被裁員;第二份工作也是外企,後來也撤了,給了很多賠償;第三家是深圳的民企,被裁員,還沒有賠償。關鍵是,這個例子在他的班級羣裏,已經不會讓別人感到驚訝了,00後已經習慣失業爲常態。讓他們去消費是不可能的。
Z*博士(投資人):
我堅定相信,政府在今年到明年,一定會出組合拳來刺激消費。中央有強大的數據蒐集的能力,有n條線從下面單線彙報上去。
P*博士(主持人):
我覺得我們不能神化一個人或一個組織。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須符合基本的邏輯,有方法和路徑支撐他去做。我希望我們的討論建立在一些原理和邏輯之上,我們能討論出一些有確定性的東西。
Z*博士(投資人):
無法判斷做了這個動作有什麼後果。反向來講,政府如果不這麼做,它遇到的困難會很大,甚至可能是危險的。
C*博士(供職於頭部手機企業):
很多東西可以放在檯面上去討論,比如要增加就業和消費,一定有人出這個成本。誰能加槓桿,只有政府。政府可能通過自己加槓桿幫助企業去消費。支持製造業,製造業能夠帶動就業。給企業的設備更新做補貼。這個成本可以用發國債解決。接下來對於民衆的消費,要找那些能夠容納更多人就業的,國家給補貼能夠有長期的長尾效應,不能今年補貼有就業,明年沒有補貼就失業了,帶來更大的波動。我們可以朝這個邏輯去想。
X*博士(醫藥投資人):
這個事情也挺難的,並不是上面一句話下面就執行。比如現在的醫療體系,醫院爲了避免犯錯誤,就是不開標,也不會有設備更新。

  03

關於技術革命的討論



  • 軟件和硬件有它的週期,硬件到瓶頸的時候,就在軟件應用上找突破;過一段時間大家又把精力放到硬件上。這樣會有一個交替的週期。現在正好趕上硬件算力足夠實現以前實現不了的算法,於是看到AI百花齊放。

  • 如果大家想創業,我有一個小小的提示,就是把AI嫁接到硬件產品上,而且這個硬件產品很容易被市場接受,在海外賣。身邊有人做這個賺到錢。

  • 現在這些算法90年代就有了,只是當時的算力不夠,現在我們算力膨脹,喫了足夠數據之後,確實會有湧現的變化。現在的週期可以認爲是一個應用的週期,硬件的需求持續是已有的,當前的算力已經富足了。

  • (中美的AI算力差距到底有多大?)可以認爲沒有ChatGPT,中國的這些模型都訓不出來。因爲很多數據層面是依賴ChatGPT的。如果ChatGPT有一天不公開了,現在這些模型還可以跑,但是演化速度就慢了。國內一直在調用API,不太可能完全封禁。

  • (AI應用什麼時候會是爆發點)在相對專業的領域,AI取代大部分人工的工作,特別精深的還是需要高級專家。入門編輯、入門醫師、入門律師,容易被替代掉。但是更高級的需要,比如律師很多時候是幫助客戶在法律邊界遊走,這是很難的。

  • 我相信AI在消費電子更容易實現,包括手機和車。

  • (以後終端還會長得像手機嗎)讀博的時候做人機交互,比如肌電控制屏幕,這些離落地還有很大差距。未來直接腦信號接出來,大腦去控制終端是有可能實現的。大模型本來就是模擬神經元的。控制是能夠實現的,但是反向給大腦寫入很難。

  • 歷史上的週期低谷,長期來看都需要技術的上升把經濟帶出低谷。08年美國經濟危機,徹底走出來,除了刺激和救市措施以外,是靠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技術紅利走出來的。

  • 我第一次看到類似iPhone的東西,是在05年,國內已經出現了觸屏的手機,手機上直接裝了一個windows系統。爲什麼國內沒有出現蘋果這樣的公司?

  • 有幾樣東西都不在我們手上,芯片、操作系統。當時我們國家還處於手機的普及階段。

  • 習慣的變更是一個過程,2010年iPhone4s出來之後,才真正進入智能機時代。14年的時候纔有了微信和支付寶解決移動支付的問題。

  • 這是一個供應鏈逐漸成熟的過程,屏幕、芯片、電池等,在不同器件上經過了很多年的迭代,最後成熟,形成iPhone這樣一個產品。AI也是一樣,GPU在其他領域,遊戲和挖礦,不斷迭代,最後發現可以用在AI上。我認爲每次技術革命都是大量的草蛇灰線,大量的伏筆,然後爆發出一個東西。關鍵是要允許有這樣的伏筆存在,這需要市場經濟。

  • 是的,最早的CUDA是一個學生,在遊戲卡上寫算法,開發出一套代碼,慢慢衍生形成CUDA。

  • 我們今天討論週期,我覺得有一樣東西是沒有周期的,就是技術,技術是永遠向上的。最後要靠技術的進步才能讓我們走出現在的以及未來的週期。

  • 技術研發的需要的成本越來越高,能參與的國家越來越少。量子計算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是一個貴族研究項目,一臺製冷機就上千萬,除了中美以外的國家很難負擔。歐盟也做了一個項目,現在他們提出的目標是我們4年前的水平。美國玩得比中國好,政府和企業有一些聯盟,做差異化。我們存在內鬥,都重複的。美國有資源的整合,剛纔講到奧本海默這個電影,美國是民主體制,但是真的要做的時候,是整合很多單位一起去做。

  • 二戰時德國的原子彈技術可能只比美國慢兩年,兩年的技術差距聽起來不大,但是決定了二戰的勝負,進而決定了未來一個世紀的格局。當你的技術落後的時候,能夠選擇的戰術就受限了。

  • 如果量子計算做出來,有可能破解比特幣的密碼,直接用公鑰算私鑰。預判五年內很難做出來。破解需要1萬個量子比特,現在只有幾百個,有可能1000-1萬就卡住了,做不上去。

  • 基礎的物理原理突破越來越慢了。

  • 雖然現在我們人類的大腦對於解決探索新的物理原理可能遇到瓶頸,但是AI有可能提供新思路。要對人類大腦祛魅。AI可能比人類更聰明。其實在某些不起眼的地方,市場可能已經給我們準備瞭解決方案。

  • 其實這是一個開放系統的概念。如果你看到了週期,說明你在一個封閉系統裏面,你需要去外面尋找可能性。甚至幫到我們的可能是外星人。

  • 有一個科幻的觀點,現在室溫超導和核聚變解決不了,有可能人類已經發現了這些知識,散落在不同的領域,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大腦聰明到可以把這些知識全部整合起來。說不定AI可以。

  • 對,蛋白質摺疊已經做得很好了。

  • 半導體制程,到了0.1nm,是不是到物理極限了?

  • 不是,現在說的製程工藝並不是真的線寬尺寸。另外,算力做不上去,根本原因是成本。如果不計成本,可以把芯片做得像晶圓那麼大,甚至可以要求晶圓廠給你做一個超大的晶圓,算力會非常高。英偉達做的是算力和成本之間的平衡,單卡面積有限,用互聯來做。

  • 人腦只比猴子的大腦大了一點點,智慧天壤之別,我們研究清楚之後,再做一個比人腦再大一點點的大腦,智慧是不是也會極大提升?或許人腦也不是智慧的唯一解決方案,智慧不一定非要基於人腦這個架構,這只是進化的結果。就像我們並不需要搞清楚鳥類如何飛翔,才能去發明飛機。

  • 現在我們在搞AI功耗閉環問題:用AI去解決室溫超導問題,然後用室溫超導解決AI的功耗問題,閉環。

  • 我們面臨的週期跟人的生老病死、人的情緒有關,但是AI不會有這些問題,未來可能不會再有這樣的週期。

  • 那就趕緊把AI搞出來。

  • 衆望所歸。

  • 嗯,衆望所歸。


首發於微信公衆:風生於地
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歡迎讚賞,捧個錢場
更多文章,歡迎長按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