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萬美元獎金!來自一個為促進人類理解自我而設立的獎

上週,加拿大哲學家、麥吉爾大學教授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獲得首屆博古睿獎(Berggruen prize),獎金達 100 萬美元。

據《紐約時報》報道,該獎每年一次頒發,獲獎者將是那些被認為加深人類自我理解和促進人類進步的思想家。博古睿獎獎金由博古睿研究院(Berggruen Institute)提供,以創始人 Nicolas Berggruen 命名。 Nicolas Berggruen 是一位慈善家和投資人,據福布斯 2013 年 9 月的排行,其財富達到 20 億美元。

 Nicolas Berggruen  ,來自:《紐約時報》

博古睿研究院則是一個位於洛杉磯的獨立研究組織,該組織致力於提高不同政治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尤其是西方和亞洲之間的智力交流。該獎的評委會主席包括諾獎得主、哈佛大學經濟學與哲學教授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諾獎得主、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紐約大學哲學教授誇梅·安東尼·阿皮亞(Kwame Anthony Appiah),劍橋大學校長勒施克·伯瑞謝維茲(Leszek Borysiewicz)等。

查爾斯·泰勒現年 84 歲,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在人文、社會科學和公共事務上都有著影響力。他的著作包含了《自我的根源》和《世俗時代》等,前者關於人類如何從自身出發,探索不同的西方文明,後者則關於在世俗思想統治的時代裡,宗教信仰者與非宗教信仰者如何共存。在政治哲學領域,他和哈佛大學著名的哲學教授邁克爾·桑德爾等相同,採用社群主義批判自由主義對“自我”的理解。

來自:亞馬遜

去年,查爾斯·泰勒還和尤爾根·哈貝馬斯共享了克魯格(Kluge)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2008 年獲得了日本京都獎,這被看作日本最高的個人榮譽獎項。先前美國哲學家瑪莎·納斯鮑姆(Martha Nussbaum)和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都曾獲得過該獎項; 2007 年還獲得了英國鄧普頓(Templeton)獎。其中,鄧普頓獎和克魯格獎的獎金都超過了 100 萬美金。目前為止,他本人僅通過獎項,就獲得了高達 450 萬美元的收入。不過如果換算成高爾夫球員收入排名,查爾斯·泰勒的 450 萬美元只能排到區區 292 位,但這在學者當中無疑是非常高的數字。

因此,《衛報》的一篇文章還就這些人文社科的獎金調侃了下諾貝爾獎。在這篇《為什麼說學者不需要諾貝爾獎金也能富有?》的文章中,作者稱當初化學家兼商人的諾貝爾設立諾貝爾獎時,人文社科並不在內,科學之外的只有非學術的文學獎。像鄧普頓獎、克魯格獎、京都獎和博古睿獎等就填補了人文社科的空白。當這些年老的非虛構寫作者沒有機會去到斯德哥爾摩並且獲此殊榮時,他們大可反問道:誰還需要諾貝爾獎?

題圖來自:the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