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菲律賓的新聞,
總愛出現中國人三個字。
有時是房地產限購,有時是學生簽證,有時是電詐風控。
而提案最多、喊得最響的,
還是那位議員——Win Gatchalian,中文名張橋偉。
他要求查你簽證,審你學位,擋你買房,
嘴裡說的,是菲律賓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
但他沒告訴你,他自己,也是華人後代。
而且是那種,從華人小商販,一路爬到賭場股東的後代。

2025年開年,張橋偉提了好幾條法案。
比如:建立中央簽證審批機制,防止高風險外國人入境。
他說,某些國家來的簽證持有者,
可能涉博彩、電詐、洗錢、非法勞工。
他說,某些國家
但你我都知道,指的就是——中國。
甚至連學生簽證他也不放過。
他提出調查中國留學生是否買文憑,
理由是捍衛教育公正。
但這時候沒人問他一句:
你到底是誰?

Win Gatchalian,全名Sherwin Ting Gatchalian。
中文媒體裡,一般把他寫作張橋偉。
為什麼?
因為他的父親William Gatchalian,是閩南華僑後代,中文姓氏為張,早年經營塑料工廠發家。
他的母親Helen Ting,是福建移民的二代,有中華血統不說,連閩南話都講得順。
Gatchalian這個姓,在馬尼拉北邊Valenzuela,可是個響噹噹的牌子。
他們家的Wellex集團,創立於1969年。
從塑料製品起家,到房地產、酒店、礦業、航運……全都插了一腳。
上世紀90年代,William Gatchalian被稱為塑料之王。(據說他和社團關係不錯。)


2000年前後,家族營收高峰期接近60億披索。
在馬尼拉灣填海地皮項目裡,還有他家名字掛著。
你知道那地皮是幹嘛的嗎?
建賭場。
你知道合作方是誰嗎?
某中國公司。
也就是那個被美國財政部點名,危及XX秩序的國企。
你現在再回頭看,
是不是覺得,他提案防止中國資本入侵,
就像是某人一邊痛罵高糖飲料,
一邊在自家樓下開了家奶茶連鎖。

張喬偉本來是家裡生意的繼承人,
但21世紀初,他換賽道了。
2001年,張喬偉當選Valenzuela第一選區議員,29歲。
2004年,他乾脆當上了市長。
說是走近人民,
其實更像是資本轉向政治的順滑落地。
在他執政期間,在Valenzuela搞了學校、搞公路,
也搞了一堆跟他們家地皮有關的城市更新項目。
之後他進國會、再進參議院,
現在是教育、能源、稅改法案的常客,
媒體還封他個頭銜——改革派少壯派。
你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挺正面的?
別急,看政策怎麼落的。
他推動免費高教法,
但沒解決師資短缺、地區不平等等核心問題;
私校反而趁機擴張,漲價的,賺到了。
他搞廉電法案,
說要讓國營電廠降低發電成本,
可電價一年比一年高,
你電錶上跑的度數,
跑得比他臉上的新聞還快。
你以為他在打擊舊系統,
其實他是在維護——
那個舊系統的繼承人升級版。
張喬偉是來拆臺的,也是來接班的。
那,為什麼,張喬偉總咬著中國人不放?
因為那是最安全的靶子。
沒有投票權,
沒有政治保護傘,
沒有組織反擊力。
搞中國人,
能收穫選民民族主義的掌聲,
還能把國內各種結構性問題,外包給外人。
而他這個半華裔,
剛好用自己人反自己人的形象,
換來輿論場上的道德光環。
有趣的是,媒體採訪張喬偉的時候,
他總說自己中產家庭出身,草根奮鬥,心繫公共福祉。
當然了,他也是奮鬥過的。
但他奮鬥的是從董事會里轉身進議會,
從發展塑料廠,到發法案。
他們家的公司仍在運營,
仍在投資,仍在擴張,仍然很有錢。

2022年,Wellex旗下子公司表示,要在馬尼拉灣打造世界級娛樂城。
預計營收達數十億披索。
而這個娛樂城的合作意向書上,
印著他的家族名字。
你會不會覺得,
原來這些法案,不是為了規範市場,
而是,清場。
Win Gatchalian,
張橋偉,
Sherwin Ting Gatchalian
無論你叫他哪個名字,
他代表的,都不是普通人。
他代表的,是那個在賭場填海的時候說,這片地是未來,
在議會提案的時候說,這些人是威脅,
在選票來臨的時候說,我是懂你們的人。
問題從來不是中國人太多或外資太猛,
而是菲律賓的政治舞臺,
一直在替誰服務。
他提案查你簽證,
可他從來沒回答過:你是誰?
他不會回答的,那我替他回答:
他是菲律賓人,不是中國人。
最後,我想說,到了第三代開外的華裔,
有一部分完全不認同自己的華人身份,甚至是厭惡。
(我認識一個第4代華裔,她明確表示,不找中國人)
特別是政治人物,當他/她說自己的祖輩是華人的時候,
99%不是在懷念故國,而是,政治秀罷了。
當你花錢在報紙上刊登:
某鄉某姓第X代當選菲律賓X市長
還敲鑼打鼓放鞭炮的時候,
人家看到後,眼淚都給笑出來了。
往日精選:
鐵絲網後的菲律賓,拆成一支菸的國家
電費暴漲!是他,在控制馬尼拉的水,電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