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最舒適的關係,源於兩個字

有社交媒體搞了一個小調查:

與人打交道,你最討厭的行爲是什麼?

選擇最多的一個答案是:不尊重。

尊重是人際關係的基礎,沒有尊重,即使身處同一空間,也形同陌路。

亦舒說:“任何關係,如果沒有了尊重,請果斷離開,你就重生了。”

尊重,纔是人和人關係穩定、持久和舒服的最不可少的要素。

01

熟不逾矩

人與人相處,無論親疏,以禮相待是基本素養。

有教養的人,心裏都有自己的人際關係尺度,熟不拘禮是一種隨性,但熟而不越界,不逾矩,纔是一種修養。

三毛說:“朋友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爲熟,結果反生隔離。”

黃永玉有個規矩,凡是買他的畫的人,都必須按價付款。無論是誰,都不會打折。

他高興了,可以免費把畫送人。但買,你就必須要接受他的要價。

有來自香港的商人找到黃永玉,要買他的話,想便宜些。

這個商人和金庸是朋友,他知道黃永玉和金庸關係要好,便打電話給金庸,希望金庸能說說情。

金庸說:“要多少錢你就給多少,快給吧,一會他還漲。”

事後,金庸說:“我知道黃永玉的脾氣,他說多少就是多少,我要出面說情,那是讓他爲難。他給面子,壞了自己的規矩;不給面子,難堪的是我,我又何必呢?”

面對別人的規矩、原則、底線,要有尊重之心,敬畏之意。

不要因爲熟,因爲關係好就不在意不在乎地逾越、踩踏,那是對人的不尊重,也是沒有修養的表現。

越是熟越要注意和謹慎,因爲往往是因爲熟,我們就容易變得隨便,忘記了應有的禮節和規矩,別人一次不在意,那是他大度。

若你一次又一次毫無顧忌,便會在別人心裏累積成不滿,終有爆發的一天。

不因熟而丟掉應有的尊重,保持應有的禮貌,這才真正能顯示出一個人良好的教養。

02

保持分寸感

懂分寸,知進退的人,在與人交往中讓人感覺舒服又不失體面。

畢淑敏說:“親近地保持距離,纔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人際交往,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守着彼此的界限,是對彼此最起碼的尊重。

曾志偉和譚詠麟是好朋友,兩人有着幾十年的交情,但有一件事差點讓兩人形同陌路。

曾志偉邀請譚詠麟去幫他的一個朋友的新店剪綵。

開業的前一天晚上,譚詠麟卻突然告訴曾志偉,他不去了。

因爲譚詠麟知道了是要去給一個夜總會剪綵,他擔心引起歌迷反感。

曾志偉覺得譚詠麟不夠意思,不講義氣。

一氣之下,曾志偉找到梅豔芳,請她參加剪綵,算是把這事圓過去了。

事情過去一段時間,曾志偉覺得是自己不對,不應該憑藉友情就對譚詠麟進行道德綁架,也不應該事先不說明朋友的店是夜總會,擅自做了決定。

他主動給譚詠麟打了電話,兩人把話說開了,才和好如初。

在這件事情上,曾志偉最初就是沒有分寸感。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舒適而美好的關係在於一個“度”字。周國平在《人與永恆》中說:“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懂分寸,知進退,大家才能過得舒心。”

分寸感是交往的藝術和智慧,是高階層的修養,它的內涵是尊重。

而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不是親密無間,不是推心置腹,而是尊重。

尊重別人的隱私,不窺探,剋制好奇心,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不問;

尊重別人的空間,不冒犯,不擅入,保持清晰的界限感;

尊重別人的觀點,不強迫認同,不強行說服,多一份包容;

尊重別人的選擇,不說三道四,不橫加干涉,多一些理解。

尊重別人,就要保持分寸感。

唯有如此,當你出現時,別人纔會感到舒適。

03

尊重是人際關係的基石

尊重是人和人之間的認同,是心和心之間的平等。

尊重之於人際關係,就如空氣之於生命,不可或缺。

無論什麼樣的場合,無論什麼樣的關係。

沒有尊重,就會令人厭惡。

尊重是一種無法言說但能給人深刻體會的感情。

當一個人被尊重時,內心的滿足感、愉悅感便會油然而生,感到幸福、舒適和自在。

懂得尊重別人,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別人。

《論語》中有云:“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一個人謙恭有禮,待人和善,身上不會有傲氣,只有傲骨。

一個處處顯得高人一等,驕矜自勝的人則恰恰相反。

有人說:“相對於喜歡,我更在意尊重,因爲喜歡很多時候來自表象,而尊重源於本質。”

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嶺南大學居住的兩層樓房的一樓給學生上課。

當時選修陳寅恪課程的不過五六人。但是陳先生絕不因選課學生多少影響他的講課。

夏天,他身着便裝與助手一起在樓下工作。

每當學生到家裏聽課,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緩步上樓改換夏布長衫,然後纔下來上課。

陳寅恪說:你們看老師的衣服還算整齊吧?走上講臺,衣着也是一種基本的尊重,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別人。

看着老師摸索着下樓的身姿,學生們感動不已。

大師的高大,在他們心中已然聳立,因爲這些學生們深深感受到了陳寅恪的尊重。

著名劇作家夏衍在暮年生病住院。一天,他胃疼得厲害。

祕書看他難受,就說:“我叫醫生去!”

夏衍用微弱的聲音,低聲說到:“不是‘叫’,是‘請’。”

一字之改,便彰顯出修養的境界高低。

在那樣的情況下,夏老依然在微小的細節上保持着尊重他人的精神。

尊重是一縷春風,也是一泓清泉,總讓人感到溫暖和舒適,如聞清新脫俗之幽蘭,如見晨光熹微中青山。

尊重是涵養的象徵,是美德的體現,更是一個人優秀的標誌。

魯迅在《理解尊重》中說:“我以爲別人尊重我,是因爲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爲別人很優秀。”

讓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成爲一個優秀的人吧,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欣賞,才能擁有和諧、持久、美好和舒適的人際關係。

喜歡請點贊,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我 演講傳承

口才助你成功
溝通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