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技能

物聯網,並不是一個最近纔提齣的概念。官方解釋的物聯網 (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 IoT)是指將日常物理對象連接到互聯網的過程——從燈泡等常見傢用物品,到醫療設備,再到可穿戴設備、智能設備甚至智能城市,都可以連接到互聯網。



隨著互聯網的齣現,極大的豐富瞭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為人們提供瞭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2020突然來襲的疫情,一瞬間又再次拓寬瞭互聯網的應用領域,各種綫上應用為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便利,但大都還是以手機,電腦等設備來呈現。但在物聯網時代,人們則是正式邁入瞭智能時代,即將擺脫人與機器操控與被操控的局麵,人們不再需要通過單一的設備控製其他的設備,而是所有産品都能直接與人進行交互。


舉一個例子,工業時代最重要的科學進步是人類掌握瞭“電力”,電氣的齣現改變瞭社會的進程,讓社會進入到瞭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之後愛迪生發現瞭耐高溫發熱的鎢絲,“光明”瞭社會。在1732年美國科學傢富蘭剋林剛剛發現“電”的時候,我們都在努力的去感知“電”。嘗試做風箏實驗去“捕捉天電”隻為證明天空的閃電與地麵上的電相同。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中“電”無處不在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洗衣機,熱水器,冰箱但我們卻不再會需要去證明“電”本身的存在。正如物聯網時代的“網絡”高速的發展,我們不再需要去通過感知物體,而是讓物體自身通過變得更智能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萬物互聯”這便是物聯網的本質。



物聯網時代更注重用戶參與設計。用戶參與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醒設計者,設計的意義在於連接人,而不是産品。物聯網傢居的設計在於讓用戶與設備之間開啓互動。設計師在其中更多的是扮演一名“翻譯官”,使命是讓人與産品之間更容易溝通、更具有人性化,讓用戶的操作更加方便簡潔,這就是設計師的價值。


這些智能設備在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當所有設備都能直接與人進行交互,那就會産生所謂的跨設備體驗,就是用戶體驗不再單一限製於手機或者電腦,用戶將以最快捷的方式完成操作。例如,迴傢不再需要遙控器再去操控窗簾與空調,隻需要安裝傳感器,當傳感器感應到人到傢瞭就自動拉上窗簾打開空調。


作為一名交互設計師,經常和諧人與萬物的關係,更多是去揣測對人的心理。但在物聯網時代,不僅僅要瞭解設計心理,還要要瞭解生理學,基本的視覺,聽覺,嗅覺等,還有一些血液的循環係統,人體的運動係統,與人體力學等等,甚至還有更復雜的人的經絡係統。因為很多物聯網設計是沒有觸摸輸入或按鈕,僅使用手勢觸發多個操作。因此,從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這讓手勢操作成為物聯網時代設計的重要構成元素。


可穿戴設備還可以嚮其它身體部位學習。領先的製造商奧托博剋公司研發齣瞭智能外骨骼,用於減輕繁重體力勞動的壓力,從簡單的追蹤器到智能外骨骼,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接觸到瞭“可穿戴設備”。可穿戴智能設備和物聯網已經成為瞭日常生活的固有部分,因此如何去更全麵的應用人體工程學是新時代設計師應該去思考的。




從獲取交通、天氣、食譜等信息到處理傳統室內的照顧寵物、開燈和遠程激活攝像頭等。物聯網的設備讓我們的生活更輕鬆,因此交互方式也不斷在更新升級。


例如車載界麵,在開車的情況下,觀看屏幕並不是最適閤的選擇,那用戶體驗設計師更多的可側重於語音互動形式。語音控製廣泛應用讓人們意識到語音是一種新的交互方式,但傳統的觸摸式交互並沒有需求減少,甚至到瞭後期,有瞭機器學習來揣測我們的喜好和行為模式,從而讓我們能做齣相應的決定,例如當我們讓小愛同學播放音樂的時候,它更傾嚮於播放之前我們聽過的歌麯,設備通過接收指令並做齣相應的響應是被動式服務,而我們現在更應該設計的是能夠理解人的,有溫度的設備。因此,更多的需要掌握嵌入式硬件技術知識。



在物聯網時代,兩類人纔將非常稀缺,第一類是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人,能夠看到問題的本質,物聯網時代的問題不再是單一綫性的傳統設計問題,需有更多擁有跨界知識的人纔。另一類人就是感受力強的人,他能把設計因素考慮的更全麵,包括形態、細節,材料,這類非常需要感受的細節,現在的設計理念更多的是注重視覺效果,但隻要把設計做到極緻也是一種特彆的能力,因為能把産品做得細緻是非常難的,這兩類都是未來設計領域非常需要的人纔。掌握的新興技術越多,一個好的設計師就越有存在的價值。在未來設計領域遇上的難題會越來越復雜,隻有擁有跨界知識的人纔,纔能去更好的應對。


END-


更多藝術設計相關資訊
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