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的TVB,是“香港夢工廠”,捧紅了一個又一個港星,造出了一代人的集體熒幕記憶。


如今,赫赫有名的港星集體逃離TVB,北上謀一份生計。他們擠進內地劇組或是直播間,繼續搏命。





文 | 常芳菲

編輯 | 辛野

運營 | 芋頭



“電影大亨”,欠債被告

看著古天樂的劇長大的觀眾大概很難想到,這位大明星有一天會因為降片酬、沒工作而登上熱搜。

 

一個月前,他原本只是照例參加一次行業晚宴。面對鏡頭,古天樂一向話少。但這一回,媒體追問行業寒冬,他少見地自曝已經帶頭降低片酬。更嚴峻的情況是,就算演員願意減薪,也沒有人願意投資,“開不到工”。

 

如此出名的演員抱怨自己工作不順利,很難得到同情。何況,翻開最近10年古天樂的片單,少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這10年,他參演電影超過30部,但有20部的豆瓣評分低於6.0,票房自然也跌得無聲無息。幾個月前,古天樂主演的電影《惡行之外》只拿到1300萬票房。有網友評價說,2025剛剛開年,但這部電影已經預訂了年度爛片的位置。


▲ 古天樂在《惡行之外》中飾演追兇警察,為女復仇。圖 / 《惡行之外》


古天樂的上一次敗,要追溯到三年前,他主演、監製的科幻電影《明日戰記》。暑期檔上映時,迎面撞上了沈騰、馬麗主演的同題材作品《獨行月球》。為了爭取更多票房,古天樂不惜“賣”。


宣傳短視頻裡,他在臺下委屈地看著票房數字,偷偷抹淚;但只要面對觀眾,走到臺前,他又立刻笑容滿面——臺前幕後的巨大反差,再配上“這世界就是這麼酷,努力了10年就是沒有回報”的煽情標題,這段視頻的點贊數最終超過130萬。心疼古天樂的粉絲們甚至攻佔了演員劉德華、謝霆鋒的評論區,“要求”他們一起宣傳《明日戰記》。


▲ 《明日戰記》宣傳視頻點贊破130萬。圖 / 電影《明日戰記》抖音截圖

 

在如此“努力”的推廣下,電影票房最終只定格在6.7億人民幣,而這部有接近2000個特效鏡頭,製作週期接近5年的電影,光成本就高達4.5億港元。鉅額虧損已成定局。

 

據不完全統計,古天樂目前等待上映和籌備中的影視項目超過30部,而出品公司幾乎都是古天樂的公司天下一。任何一家電影公司的現金流,都很難承受這麼多待播作品的重壓。即便這樣,古天樂也沒有停止為其他人的作品下注。

 

去年的熱門電影《白日之下》,靠著古天樂的投資才順利上映。這部電影改編自一樁福利機構院長虐待老人、性侵疾院友的真實案件。有經驗的投資人一聽就知道,這大概率不會是賣座的故事。導演簡君晉在期望、落空中反覆橫跳了5年,也沒能找來錢。最後,監製爾冬升建議,不如拿給古老闆看看。果然,古天樂一口答應,“救這個劇本”。


劉德華曾說,古天樂已經成為“電影大亨”,現在,最後的大亨也欠債了。幾個月前,太陽娛樂文化原主席唐才智向香港高等法院上訴,指控古天樂在2013年和2014年,與他共同投資時裝、餐飲業務,其間向他借款830萬港元(約合人民幣780萬元)用作注資,約定還款期為5年,但古天樂至今沒有還錢。


香港影視的獵獵寒風,平等地吹向了行業裡的每個人。自降片酬不是古天樂一個人的選擇。同為香港一線演員,劉青雲為了新片《爸爸》順利拍攝,也選擇降低報酬。監製錢小蕙透露,根據劉青雲以往的片酬,他一個人的酬勞就已經幾乎耗盡了這部電影的投資,“但這次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誠意的價格,使得我們能夠在預算範圍內完成拍攝”。


這已經是極少數幸運兒們的故事,更多演員已經漸漸消失在熒幕裡。他們在TVB最輝煌時出道,在不同時空、各類影視劇裡塑造了深入人心的角色。但當氣溫漸漸冷下來,這些昔日的明星,只能匆匆轉行、北上求生。


▲ 劉青雲憑藉《爸爸》斬獲第18屆亞洲電影大獎。圖 / 《爸爸》



“過氣港星再就業”

對不少香港演員來說,熒幕本身就像個隱喻。他們穿梭熒幕內外,也穿行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中。年輕的時候,他們大多因為外表被選中,熒幕裡,他們光鮮亮麗,和周星馳、劉德華、陳小春演著對手戲;而離開聚光燈,他們另一半時間就在幽暗的街巷裡奔波,為生計擔憂。

 

起起落落之中,許多人最終不得不放棄演員這份工作。而轉行的第一個選擇,通常就是直播。

 

TVB演員艾威,在66歲的年紀,成為一名新人主播。過去,艾威演了超過30年的配角,他是陳小春版《鹿鼎記》裡講義氣的兄弟多隆,也是《家族榮耀》裡的搞笑舅父。上一次受到關注,還是因為他和妻子陳美玲一起參加了《再見愛人》第二季的節目。


▲ 艾威飾演《鹿鼎記》中的多隆。圖 / 《鹿鼎記》

 

這一次,鏡頭前只有他一個人。他的短視頻賬號很久沒有打理,看上去也沒有精心佈置的背景和燈光。艾威就穿著一件起球的衛衣倉促宣佈轉行。4月23日,他就要在佛山開啟第一場直播帶貨。

 

看上去,這是他好不容易才抓住的救命稻草。今年開年以來,妻子陳美玲肝病復發病危,腹水就抽出了20多斤。而醫藥費、肝臟移植費用,都沒有著落。最後,是演員苑瓊丹幫艾威牽線,才向直播公司的老闆預支了50萬港元應急,而代價是他必須做滿100場直播。

 

直播的水流同樣湍急。幾年前,已經有許多香港演員嘗過失敗的味道。

 

曾經的“視帝”黎耀祥,對演戲有很多心得,但進了直播間,全然是個外行。在帶貨床上用品的時候,全程只能蹦出“是是是,對對對”。而“鳩摩智”的飾演者李國麟,直播整整8小時,疲憊到雙眼佈滿血絲,雖然吸引了1000多位觀眾,貨品上架了10次,但一直沒有人下單。據港媒報道,那一場,他最終只賣出200元人民幣的東西。


▲ 李國麟打扮成最經典的角色“鳩摩智”直播帶貨。圖 / 李國麟直播截圖

 

除了帶貨,也有人選擇投資一門生意。沈震軒今年41歲,他出道時,趕上了香港影視一段燦爛的尾巴,曾經出演《使徒行者》里正邪難分的投資顧問連浩勤。最近再次出現在公眾視線時,他已經成了兼職的網約車司機。

 

兩年前,為了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健身房,沈震軒投資高達“七位數”,至今沒能回本。兼職開車,純粹是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沈震軒這條分享生活的視頻,瞬間引發打工人粉絲的共情,點贊接近40萬。


▲ 沈震軒曾出演《使徒行者》。圖 / 《使徒行者》

 

評論裡,有粉絲建議他去找“前同事”蔡淇俊賣雞腳。實際上,蔡淇俊離開影視這一行,已經10年了。他也曾經和關詠荷主演過喜劇《同事三分親》,但後來,隨著年紀增長,留給他的戲份越來越少。

 

這些年,他在廣東開過火鍋店,賣過米線,如今又去佛山的夜市擺攤,賣無骨雞爪。蔡淇俊毫不避諱自己當過演員的經歷,還在攤位上掛著“過氣藝人再就業”的橫幅。每天下午4點出攤一直到凌晨12點,他每週只休息一天。擺攤生意逐漸有起色,一個月收入也有一萬多元。


▲ 蔡淇俊拍攝視頻記錄自己的擺攤生活。圖 / 蔡淇俊視頻截圖

 

這份工作的“性價比”甚至超過了TVB時期。“港姐”陳思齊也加入了擺攤的隊伍,她不怕別人嘲笑,“港姐的身份,(現在)並不能幫我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演員戴耀明的新工作,不在片場,而在茶餐廳。聚光燈下的30年,他演過各式各樣的角色,搬運工、雜役、跟班。離開熒幕,他戴著橡膠手套洗碗、擦桌、收垃圾,每天能賺300港幣。碰到有人問他是不是正在拍綜藝,他也不覺得尷尬。在他看來,這份工作和演員並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困擾是廚房小,洗碗的時候和爐灶離得太近,“熱得頭暈”。

 

他們身上,是香港人共有的精神——打好眼前這份工。不論人生境遇起伏,必要時,最重要的任務只有謀生。


▲ 戴耀明(圖右)在茶餐廳打工。圖 / 《香港01》視頻報道截圖



蒙著眼,殺出一條路

在這樣的寒冬中,相較於香港男演員們普遍陷入困境,女演員們反而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如今,佘詩曼、胡杏兒依然活躍在熒幕前,她們被稱作TVB“最後的當家花旦”,就像是這個電視帝國未散的餘暉。

 

曾經,TVB不止創造了職業劇的巔峰,也塑造了一批全新的女性角色。她們或許天分不是最高,但一定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而角色背後的女演員們,也身體力行地實踐了這種活法。

 

2023年的劇集《新聞女王》讓47歲的佘詩曼再次捧得視後獎盃,第二部今年也即將開機。而在內地,胡杏兒出演的新劇《蠻好的人生》同步開播。大浪衝刷中,她們是少數仍然留在場上的人。

 

▲ 佘詩曼憑藉《新聞女王》再次斬獲視後。圖 / 《新聞女王》


做到這一點,要靠運氣、拼勁,一份在低谷裡不放棄的決心,最重要的是,懂得把握機會。


很少有人知道,為她們打開北上大門的是同一個人——於正。幾年前,佘詩曼還困在低成本電影裡,合作搭檔永遠是熟面孔,她只能出演著名字不同但性格相似的角色。於正編劇的《延禧攻略》找到了她。“嫻妃”不是主角,甚至算不上“好人”,但佘詩曼決定把握住這個機會。最後,這部原本沒人看好的清宮戲,讓陷入職業瓶頸的佘詩曼逆襲躥紅。

 

胡杏兒接拍的第一部內地電視劇,是於正編劇的宮廷劇《美人心計》。從這之後,她就開始認真學起普通話。她知道怎樣為自己爭取機會,只要時間允許,她都儘量接拍內地的戲。胡杏兒與TVB合約到期之後,她不僅進入內地拍戲,甚至拿下了綜藝《演員請就位2》的冠軍。


▲ 胡杏兒出演的第一步內地電視劇《美人心計》。圖 / 《美人心計》

 

回溯演藝生涯,她們同樣有著相似的開端。整個香港都知道,漂亮女孩最快捷的出路就是選港姐。佘詩曼和胡杏兒相隔兩年,捧起了港姐季軍的獎盃。也同樣靠這場比賽拿到了娛樂圈的入場券。

 

只是,好運氣不會永遠跟隨她們。出頭之後,就是不同的、層層疊疊的逆境。

 

佘詩曼此前沒有接觸過表演,但一出道就扛起女主大旗,先是和黃日華搭檔出演現代劇《明天不一樣》,又出演了《雪山飛狐》裡的苗若蘭。佘詩曼像是闖進了不屬於自己的世界。她在很多場合回憶過那時的況,手腳、眼神都不知道落在哪裡。因為害怕被人批評,只敢用最小的音量說出臺詞,恨不得在眾目睽睽下“藏起來”。這當然不可能,劇集播出之後,觀眾諷刺她的表演有氣無力,嗓音像“雞崽”(虛弱)。


▲ 佘詩曼上節目時談到被批“雞崽音”。圖 / 《非常靜距離》截圖

 

胡杏兒甚至沒有出演女主角的運氣。當時,港劇裡完美女主的臉大概是陳慧珊的樣子,清淡的眉眼和輪廓,勝在自帶職業女性的氣場。而無論外型或是年紀,胡杏兒並不屬於這一類,她先後在好幾部港劇裡飾演男主角的妹妹。即便在《流金歲月》裡的妹妹拿到了TVB臺慶的“飛躍進步女藝員獎”,也沒有扭轉輿論場對她一邊倒的批評。

 

但她們絕不會因為自我懷疑而停下來。香港這座城市最核心的精神還有——鼓勵搏命一樣的自我實現。這也是在演藝圈酷的競爭叢林中,唯一的生存法則。

 

佘詩曼和胡杏兒都出身市民階層,知道金錢能帶來最多的安全感。佘詩曼的父親在她五歲的時候因為車禍離世,家庭經濟條件很快變得艱難。有一次,佘詩曼想看電影,媽媽只能推說等下個月。胡杏兒父母離婚後,她跟隨父親生活。中學時代,她每天只有10港元零用錢,要負擔一日三餐,“看到漂亮的東西,也不能買”。

 

成為演員之後,她們把全部睡眠、健康、自我,投入到名利場這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中。不止她們,幾乎每個一線演員都是不眠不休的紀錄創造者。

 

佘詩曼可以連續拍戲四天四夜。就算摔破了下巴,為了不耽誤進度,也沒有就醫休息,最後留下傷疤。胡杏兒出道的前10年,都在用“六親不認”的勁頭工作。為了拿到《肥田喜事》的女主角,她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增肥42斤,胖到助理都認不出來。她們靠著一股狠勁,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路。


▲ 胡杏兒增肥出演《肥田喜事》。圖 / 《肥田喜事》



集體逃離

港星隨著潮流起落浮沉的時候,他們的工作模式不是沒有受到審視。

 

在綜藝《無限超越班》上,短劇演員柯淳說起自己超長工作記錄,100集的短劇要在6天內不眠不休地拍完,現在的成績、收入,都是“用生命換來的”。

 

臺下評委席坐著在TVB工作多年的演員吳鎮宇。聽到這樣的工作量,他沒流露出驚訝的神色,只是笑著說,“那是你沒有在無線電視臺(TVB)工作過。”


▲ 聽到柯淳喊累,吳鎮宇表示TVB工作強度更勝。圖 / 《無限超越班》

 

提起TVB,大多數人想到的仍然是世紀之交的黃金時代。當時,TVB每年播出超過700集劇集,稱霸整個東南亞的電視劇市場,被稱為“香港夢工廠”。而這個夢,靠行業裡所有人的血汗灌溉。

 

TVB是標準的流水線操作,攝影棚會分A組、B組輪流開工,全年無休。演員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他們要自覺自願地連軸轉,從前一天早上6點,拍到第二天的早晨5點,休息一小時之後,繼續開工。王祖藍透露過,他自己的最高紀錄是連續一週“不怎麼睡”。

 

而薪水低,又是香港藝人普遍的感受。過去10年,內地演員的片酬以指數上漲,而TVB藝人仍然在低薪裡輾轉。於是,他們紛紛北上,有時錄一個綜藝節目的薪水,抵得上在TVB工作一年。“佘詩曼內地三部戲抵TVB10年片酬總和”“吳啟華稱酬勞太低很難生活”——很長一段時間,TVB薪酬有關的新聞,多半是這樣的主題。演員和電視臺積壓的矛盾一觸即發。

 

實際上,除了極少數一線藝人,TVB演員拿的都不是片酬,而只是按“秀”(show)計費。演員每出鏡半小時算一個“秀”,可以拿到800港元。

 

即便對演員如此苛刻,TVB也沒能挽回頹勢。從2018年開始,TVB無論是劇集、電影還是綜藝節目的製作數量都出現了下滑,業績也一落千丈。財報顯示,TVB自2018年以來連續虧損,公司營收從2018年的44.7億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33.2億港元,降幅超過40%。而連續7年累計虧損高達近35億港元。

 

TVB也嘗試過自救。2023年,TVB開始模仿東方甄選,派旗下藝人開啟直播帶貨。

 

為了直播,TVB港星們苦練普通話,但效果依然不盡人意。2022年,TVB在抖音開設了3個帶貨賬號,TVB識貨(香港嚴選)、TVB識貨(美味甄選)和TVB識貨(港式甄選),陳豪和陳敏之打頭陣,為TVB的營收短暫帶來了希望,但很快就顯現出頹勢。


▲ 陳豪參與TVB直播帶貨。圖 / “TVB識貨”直播截圖

 

截至目前,今年“TVB識貨”在淘寶進行了20場直播,觀看量較2023年首播時大幅下滑,部分場次僅有四五萬人觀看。2024年,TVB沒有披露最新的GMV數據,而2023年TVB的GMV曾達到5.7億元人民幣。

 

流行文化轉向的背後,是一個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香港人邁出北上的腳步,鮑師傅、喜茶變成了港人去深圳過週末的“最佳伴手禮”,甚至連珠海的房子也成了爭搶的標的。

 

而曾經散發著夢幻氣氛的TVB逐漸沉寂下來,只剩少數的老派藝人困守在這裡。最近,演員魯振順就對媒體炮轟TVB,“全職洗碗都比我錢多”。

 

曾志偉是TVB現任的掌門人。過去4年,他一直希望帶領TVB融入內地的娛樂市場,他為綜藝組局,甚至還帶著TVB新人和小楊哥一起帶貨,結果賣起了“正宗”的“香港美誠月餅”。

 

這一次,72歲的曾志偉沒有辦法再扮演熒幕前的開心果。他只是淡淡地說,“沒有藝人可以做到老。大家覺得需要離開,就離開。”


參考資料:

1.這次古天樂拼了,但可能沒用》中國新聞週刊

2.古天樂賣慘,慘不慘?》,娛樂硬糖

3.胡杏兒,我只對自己狠》,南方人物週刊

4.跟“女王”佘詩曼聊聊,不婚不育,只為自己》,36氪

5.魯豫有約一日行》第五季、第八季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擊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
如何看待這些TVB藝人的現狀?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