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萬元存款離奇消失,銀行到底哪裡“失誤”了?| 新京報快評

這樣的風波已不僅僅事關涉事儲戶的切身利益,更牽涉公衆對銀行的基本信任。

希望這樁“存款離奇消失,賬戶離奇被註銷”事件,能早日真相大白。圖/微信公衆號“中國農業銀行陝西省分行”截圖

 | 吳振

據紅星新聞報道,2018年4月,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市民鄧女士的丈夫因病去世,鄧女士後來發現,丈夫生前在中國農業銀行的賬戶中留有13萬多元的存款。鄧女士表示,2020年曾兩次去銀行,都確認這筆錢存在。2021年12月17日涉事銀行還出具了存款查詢信息。但2022年2月,鄧女士拿着相關手續前往銀行取錢,卻被告知其丈夫生前已將錢取走,且賬戶已被註銷。


6月27日,記者電話聯繫中國農業銀行平利縣支行副行長高昌,對方表示此事已由上級安康分行處理,不便接受採訪。6月28日,中國農業銀行安康分行辦公室負責人高宗林表示,此事是銀行工作人員的失誤,正在處理。


兩次前往銀行確認了亡夫銀行賬上有13萬元存款,結果幾經折騰後,不僅未能將錢取出來,而且出現了“存款消失、賬戶被註銷”的離奇一幕,這事聽起來着實有些離譜。


據媒體報道,起初取款未果的鄧女士按照銀行要求作了繼承遺產公證,但拿着公證書再次來到銀行,仍然未能如願,“工作人員在櫃檯操作了一個多小時,就是取不出錢”。而2021年12月由銀行出具的“簡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額存款業務賬戶餘額查詢結果”單據上,的確顯示鄧女士亡夫銀行卡上的餘額爲133900元。然而,到了第二年2月,在另一家支行,鄧女士再次提交存款查詢申請書,得到的回覆卻是,賬戶已被註銷查詢不到,錢已經被取走。


明明被告知銀行賬戶上有錢,多次取款不成功後,卻連賬戶都被註銷了。如此反常現象到底是如何發生的,顯然留下了太多的疑問。按照銀行方面的說法,此事是工作人員的失誤,並“表示賬戶內沒有那麼多錢”。這樣的回應讓事件的疑點進一步增加。


一方面,鄧女士曾與銀行進行過多次交涉,並且不止一次被確認賬戶上的存款爲13萬多元。但安康分行負責人稱,“她把金額看錯後給儲戶填上去了。”這樣的說法能否經得起推敲,還有待涉事銀行拿出更多證據釋疑。另一方面,在取款不成功的情況下,個人銀行賬戶爲何被註銷了?這難道也是“失誤”?


更顯蹊蹺的是,據鄧女士反映,在事件發展過程中,當初爲其辦理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曾向其表示“她個人給我2000塊錢看行不行”,並在深夜多次前往鄧女士家中“表示要協商處理此事”。


如果這樣的細節屬實,爲何一樁儲戶與銀行方面的糾紛,會演變爲個人之間的“協商”?這背後到底有何隱情?


退一步講,此事從2020年到今天,已過去了四年時間,即便是賬戶上的金額和最初認定的13萬多元存在出入,銀行方面是否也早就應該拿出相應的證據,和鄧女士溝通解決,該道歉的道歉,該擔責的擔責,以促成取款,保障儲戶的合法權益?


要知道,銀行卡內到底有多少錢,爲何開始未及時給鄧女士辦理取款,工作人員的“失誤”是如何發生的,賬戶又怎會被註銷?對此,銀行方面又到底該負有怎樣的責任?這一切原本不該這麼難調查清楚。而四年時間過去,爲何還是一筆“糊塗賬”?


在最新回應中,銀行方面針對相關疑問,仍表示還需要走流程。希望四年時間過去了,這樁疑點重重的“存款離奇消失,賬戶離奇被註銷”事件,能夠早點兒真相大白,別再繼續困在“流程”之中了。


應該看到,這樣的風波已不僅僅事關涉事儲戶的切身利益,更牽涉公衆對銀行的基本信任。事已至此,唯有儘快向當事人和公衆一五一十地解釋清楚,並妥善處理、承擔責任,才能爲銀行的公信力止損。無論如何,儲戶足額、及時地拿回屬於自己的存款,都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實在不該節外生枝、折騰不止。


撰稿 / 吳振(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劉軍


推薦閱讀:
院長致辭批摜蛋是“頹廢之風”,有些苛責了 | 新京報快評
員工孩子考高分企業獎10萬 ,是“炒作狀元”嗎?| 新京報快評
地理考試充滿企業元素,問題出在哪裏?| 新京報快評
美國大選首場電視辯論:自戀、互嗆與算計 | 京釀館
看見李雪琴“游泳運動員”背後的公平關切 | 新京報社論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註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點擊下方公號名片,閱讀更多精彩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