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鴉片戰爭的炮火轟開了中國的國門,也開啟了中國社會形態的變革之路。從此時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漸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並開啟了一段侵略與反侵略的歷史。西方列強用戰爭侵略中國國土的同時,西方資產階級文化也隨之而來,國內西學興起,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諸多領域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法醫學也不例外。


這段時期是中國的法醫學從古代法醫學向現代法醫學發展的過渡時期。在這段時期內,國內法醫學也經歷了諸多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1899年,西方近代法醫學開始傳入中國;1915年北京和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後更名為浙江省立醫學院,現併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開設法醫課;1930年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創立法醫學教研室;1932年在上海建立法醫學研究所並出版《法醫月刊》。


而本文主要介紹在這段時期內對中國法醫學有重要影響和貢獻的人物。


(本文著重參考了中山大學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由黃瑞亭、胡丙傑主編的《中國近現代法醫學史》)

 

殫精疲神十餘載,百年要案於一書”


清朝吃瓜第一人

——祝慶祺


我以前討論過普通人們對案件那趨之若鶩的好奇心,無論是什麼案子都想打聽打聽,作為炫耀的資本也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好,案發現場總是少不了熱心的圍觀群眾。

好吧,現在若是給大家一個機會,能夠在線吃瓜,大瓜小瓜一應俱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瓜,大家是不是會很開心呢?不過我相信大部分人吃過瓜之後,就只是把這些瓜爛在肚子裡了,最後就變成了陳芝麻爛穀子,再也想不起來。


殫精疲神十餘載,百年要案於一書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好奇心爆棚的吃瓜第一人——祝慶祺。


在將近200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間,就有這樣一個人,他便可以在線吃瓜。他不光吃自己崗位上的瓜,還打聽別人崗位上的瓜,甚至還特別喜歡蒐羅幾十年前的瓜。可以說,當時全國上下再往前推100年的瓜都被他吃了個遍,真可謂是清朝吃瓜第一人。然而他跟我們不一樣,他最後竟然把他吃過的瓜都寫了出來,變成了一本書。關鍵是這本書竟成了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案件彙編書籍。這名熱心的吃瓜群眾名叫祝慶祺,他寫的這本書叫《刑案匯覽》。



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誕生了浩如煙海、豐富多樣的文化史料,大家也一定聽說過其中的不少。然而,煩請大家仔細想一想,你們知道的這些古代文化中有沒有涉及到法律或者刑事案例的呢?幾乎沒有吧。相比較文化而言,關於法律案例類的史料典籍的確是鳳毛磷角,甚至現存的相關史書中收錄的案例也多半出自於民間傳說、野史記載,記錄的重點多半注重突出案情的詭怪陸離或者法官偵破斷案技術之高超卓絕上。所以,很多案件的記錄免不了存在誇張的成分在裡頭。而還原歷史面貌的必然途徑是必須依賴和建立在最為科學、真實、準確的史料基礎之上,在這一點上,官方史料所起的作用無疑是野史、傳說所無可替代的。然而在清朝以前,竟沒有古代官方司法檔案流傳下來,直到出現了祝慶祺這個人。


祝慶祺,很遺憾,目前並沒有史料記錄下此人的生卒之年,只知道他是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沒有生卒年記載的原因很簡單,他從始至終都只是個無名之輩。道光初年(1821年),他在刑部雲南清吏司擔任胥吏,也就是一名辦理文書的小職員,是官場中地位最卑微的那個階級。到了道光五年(1825年),他成了閩浙總督孫爾準的幕友,並在這個崗位上待了八年。他是不是升職了?斷然不是,如果說胥吏還是個官職的話,幕友連官職都不是。幕友通常由長官私人聘請,是地方官署中無官職的輔助人員,負責刑名、錢穀、文案等一些雜事,電影裡縣太爺身邊的“師爺”就是這麼回事。順便提一句題外話,在清代有名的幕友還是有不少的,其中以浙江紹興籍最多,所有民間稱幕友便有了“紹興師爺”之謂。


正是在擔任幕友的這段時間裡,祝慶祺開始了他的瘋狂吃瓜之旅。他開始四處打探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案件,無不嘖嘖稱奇。有一天,或許是他自己吃瓜吃夠了,亦或者是自己吃瓜吃得不那麼有樂趣了,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他開始動了“歪腦筋”——何不把這些案子都寫下來,給大夥兒一起吃瓜呢!從這一刻開始,祝慶祺就踏上了一條走了十來年的“不歸路”,而中國古代篇幅最大、涉及範圍最廣、分類最為詳細的案例編纂類圖書——《刑案匯覽》也從此刻開始,萌芽了。



 然而,祝慶祺只是一個小小的幕友,甚至連官都算不上,自己編的案例集有誰會關注呢?這個時候,人脈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祝慶祺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在刑部時候一位好友——鮑書芸。這個鮑書芸說實話也不是什麼大官,只是在刑部幹得比較久,所以還是能夠“倚老賣老”一番,能量至少比祝慶祺大上不少。鮑書芸一聽這祝慶祺的點子,頓時就覺得非常不錯,兩人一拍即合,由祝慶祺負責收集、整理並編寫案例,鮑書芸負責校訂,歷時十餘年,兩人共同完成了這部法律案例集的編纂。


《刑案匯覽》有兩個版本,初版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八十冊、八十八卷;別本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金谷園重刊。第二版,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上海圖書集成局印行,四十冊,六十卷。



《刑案匯覽》收錄了乾隆元年至道光十四年(1736-1834)近百年間由中央司法機關審理的刑案5640餘件,按《大清律例》的門類編排。其中包括:乾隆四十九年始至道光十三年間的刑部說帖及現行條例計二千八百餘件;嘉慶十八年至道光三年十年間成案一千四百餘件;乾隆元年至道光十三年近百年間的通行案六百餘件;鮑書芸在刑部時自行存記之案五百餘件;道光九年至十四年間例無專條之案二百餘件;坊本所見集載自乾隆元年至嘉慶十年一千一百三十八案中擇其例無專條、尚可比附者八十八件;坊本《平反節要》所載乾隆元年至五十年之案擇十七件;坊本《駁案匯抄》所載乾隆元年至三十年所載之案,擇其中十九件;《駁案新編》及《駁案續編》所載乾隆五十年至嘉慶二十年之案,擇其中二十件。


此後祝慶祺又獨立編纂了《續增刑案匯覽》16卷,主要收錄道光年間(1821-1850)中央司法機關審理的刑事案件1670餘件。



《刑案匯覽》由鮑書芸作序,鮑書芸寫道:“歲癸未(道光三年),餘奉職西曹,見歷年成案顜若畫一,而文牘浩如淵海,每思分門別類,裒集一書,以便檢閱。自維研究未精,未遑從事。洎居母憂歸揚州,晤會稽祝君松庵,讀所錄例案一編,竊幸與鄙見同也。爰館之家屬成全帙,而君虛懷雅抱,與餘商榷是非,悉心對勘,昕夕忘疲。編次未竟,會祝君應閩督孫文靖公幕府之聘。壬辰(道光十二年)復至揚州,重加研究,閱三寒暑而始蕆事,得書六十卷……既成,謀付剞劂,名曰《刑案匯覽》。”鮑書芸還特地在序中寫到“殫精疲神者閱十餘載”,以此盛讚祝慶祺為寫這本書付出的辛勞。


《刑案匯覽》全書有總因,按赦款章程、贖刑、應議者有犯、職官有犯、犯罪免發遣、無官犯罪、流囚家屬、常赦所不原等順序排列,並列有各案之名稱,使閱讀者一目瞭然地掌握這些案件的罪名和性質。全書內容則按律目之名例律、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七篇順序編輯。這些案例均於每案下注明某年說貼、通行、所見集等字,成案則俱僅注某年,並將每件摘錄案由置於書前,便利檢索。書末附有《刑部事宜》,以及例無專條、情同義異者《拾遺備考》。




這本書一經刊行,便被時人視為國內的“治獄金針”,清末學者陸佑勤將其譽為“名法之家,人置一函,視為枕秘”。其所具備的史料價值也是彌足珍貴,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證資料。


《刑案匯覽》涉及的案件均是刑事案件,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與檢驗有關的案件。包括了對損傷性質的判斷、損傷形成時間的推測,對死亡原因的推斷、對致傷工具的推斷等等。這是對損傷檢驗、屍體檢驗在刑事案件中的重要性的再一次強調。

END

瞪蹬法醫《近代法醫學重要人物》系列:

把探案當做副業的文藝青年——許槤
許槤探案軼事:縊死和死後懸屍究竟有何區別?

作者:瞪蹬,萌萌噠小法醫,看過太多悲歡,內心依然溫暖。微信公眾號:瞪蹬法醫(ID:dengdeng_foren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