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閃閃發光的她

作者 | 唐飛

編輯 | 韋伯

幾百年前,女性開始衝破性別藩籬,用旅行和創造書寫著自己。女作家芭芭拉·赫吉森(Barbara Hodgson)寫的《女人旅行三百年紀事》(No Place for a Lady)探索了一群女性旅人的冒險旅程,被稱為“女人寫給女人的旅行書”。這本書開啟了旅行的第一扇窗,穿越兩個世紀後到了十九世紀,讓女性從此找與世界連結,認知到原來世界不只有歐洲大陸。

男效能做的極地探險,女性也能;男效能做的戶外旅行,女性也能;甚至遠到去太空遨遊,也不乏女性的身影,並且女性獨有的視角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旅行本身。
因為旅行,女性角色開始變得多元和豐富。更深層的改變是,她們開始有了更多的自信和話語權。英國著名旅行家伊莎貝拉·伯德(Isabella Bishop),她翻過落基山脈、穿越北美洲,足跡遍佈伊朗、中國、朝鮮、日本,70歲時仍騎馬走到摩洛哥,連頑固的英國皇家地理協會也不得不向她妥協,吸納她成為第一位女性會員。
時至今日,女性群體已經是全球旅行市場上的絕對主力。同程旅行的最新調研資料顯示,女性文旅消費意願明顯高於男性,女性使用者全年消費2次以上的比例高達55.4%,高於男性使用者的44.5%。
不誇張的說,在文旅消費領域,女性消費者支撐起了“大半邊天”。


“她出遊”:獨樹一幟的女性消費群體

掌握了經濟主動權的女性,已經成為眾多旅遊活動中獨樹一幟的群體存在。
英國機構賴因(Laing)對英國遊客抽樣調查發現,82%的男性旅行使用者更傾向於休養、運動、日光浴,而58%的女性卻更偏向更為活躍的文化、徒步、休閒旅遊,比如參與歷史和文化體驗活動等等。甚至個性鮮明的戰地旅行、公路旅行、戶外越野等極限運動裡,也不乏女性參與者的身影。
圖源:《2024女性旅行消費洞察報告》

攜程旅行最新發布的《2024女性旅行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最近一年女性使用者旅行次數在3-4次的人數佔比45.4%,幾乎接近一半。而且過去一年裡(2023年2月20日-2024年2月20日),女性全年人均旅行消費支出高於男性7.7%,“她出遊”勢不可擋。

至於旅行的目的選擇,“學習型旅遊”正成為女性群體青睞的新玩法。在社交媒體上,在草原上學騎馬;去海邊考取潛水證等旅遊線路,受到大量女性消費者追捧。同程旅行平臺上,涵蓋了帆船、皮划艇、漿板、野外生存技能培訓等周邊露營線路,以及騎馬教學、潛水考證、非遺技藝學習等產品也獲得大量來自女性消費者的訂單。
同時,女性獨具視角的細節觀察,在旅行中還會天然地將注意力投注到當地的環境、生活、文化體驗上。作家三毛在西班牙和美國求學後,選擇了跳脫出大城市的旅行,毅然決然的去往撒哈拉沙漠和迦納利群島,後來寫出了《撒哈拉的故事》和《溫柔的夜》兩部作品,細膩地記錄了她在這兩地生活的諸多細節和感受。
這種充滿了個性的目的地選擇,能更好的融入當地生活、獲得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這一點也得到了攜程旅行大資料的更多佐證,2023年女性人均旅遊消費支出增幅TOP10的城市中,既有張家界、上海、北京等傳統的熱門“網紅中心“城市,也有鶴壁、陽江、紹興、江門等“小眾目的地”。上述四個小眾城市一年內的旅遊消費增幅均“翻番”,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49.8%、113.7%、111.1%、109.8%。
女性導遊也成了近幾年的熱門職業。攜程旅行資料顯示,2023年2月-2024年2月間女性導遊專案熱度同比增長超兩倍,僅2024年2月女性導遊入駐量就環比增長近20%。
現在的文旅產業為“她經濟”定製的旅行專案也越來越多。國外有“醉佳人”(Women&Wine)這樣專為女性服務的郵輪線路,也有專為女性打造的Women Only酒店,又酷又有溫度。中國很多酒店推出女性樓層,地鐵上也出現了“女性車廂”,甚至出行類打車APP也推出了“女性司機專區”,大大提高了女性在外旅行關注的安全問題。

“她經濟”:獨立且有著獨特的旅行經歷

隨著社會變革的深化,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也讓她們在經濟和精神上擁有了更多獨立權。

這種獨立自主的態度在旅遊消費領域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TripAdvisor調查了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在內10個國家的女性旅行者後,結果顯示,43%的中國女性曾有過獨自旅行的經歷,高於41%的世界平均水平。

雖然很多女性有著獨特的旅行經歷,但是在更多情況下,女性是結伴出行的發起者和主導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父母、朋友、配偶、孩子等都會成為女性旅行選擇的伴侶。

《2024中國女性旅行趨勢報告》顯示,超過2人次的景點門票預訂中由女性使用者完成的訂單佔比平均約為53%,其中,親子家庭類出遊的預訂由女性完成的訂單佔比約為54.4%。

圖源:《2024女性旅行消費洞察報告》

途牛旅遊網釋出的《2022女性出遊消費報告》顯示,與愛人或好友出遊,大多女性使用者會選擇山水風光、人文古城、文藝小鎮等出遊主題,其中,千島湖、拈花灣、黃山、周莊等景區是她們的熱門選擇。而對於“寶媽”而言,孩子的體驗和收穫才是她們考慮的重點,因此,如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北京環球影城、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常州中華恐龍園等主題樂園、動植物園更能打動她們。

以家庭旅行為例,攜程旅遊資料顯示,超六成家庭旅行度假是由女性主導,年平均旅行4次。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陳英傑、吳泰嶽等發表的文章《女性視角下的家庭旅遊——家庭建設的途徑與實現》指出,旅遊為家庭建設提供了較其他方式更為高質量的時間條件、空間條件和資源條件,在女性看來,家庭旅遊的“舞臺”之上,兒童更能釋放天性,父母可以扮演“好父母”的家庭角色,缺失或失衡了的家庭關係得以補償或平衡,家庭旅遊成為一種天倫之樂的符號,折射出快樂教育、自我表達、角色確認和追求幸福等多重象徵意義,是家庭建設的新場景。

90後寶媽濛濛育有一兒一女,女兒已經讀小學三年級,兒子也已經5歲多了。作為全職媽媽,她除了每日接送兩個寶貝上下學,還要負責家裡的三餐和衛生,每日忙得不可開交。而每年寒暑假兩次全家出遊是她少有的休閒活動。

“家庭旅遊對於夫妻間的溝通與合作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我與孩子父親在共同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展現出相互理解與支援的精神,形成了一種類似隊友的默契。這種默契不僅有助於增進我們之間的理解,還培養了更為寬容的心態。”濛濛說。

在這種情境下,女性成功組織一次家庭旅遊,成為放鬆解壓、逃離日常生活、增進家庭意識和發揮個人價值的營地,女性可以從中獲得更多家庭關係方面的益處和自我價值感。

對於女性使用者而言,旅行可以是愉悅自己,同樣也是增進與家人、朋友之間的感情,享受人際關係的甜蜜之旅。

她悅己:辣媽颯女旅行,

既要盡興也要精打細算

三八節結束後,“五一”假期近在眼前,女性對出去玩這件事表現得更加積極,也更注重價效比。
春節剛過,中國遊客已經開始計劃五一假期的出境遊行程。同程旅行資料顯示,節後一週預訂五一假期出境遊機票的預訂量較節前增長近2倍,其中,國內飛往泰國、韓國、馬來西亞等出境遊目的地國家的機票預訂量最高;上海、廣州、北京、杭州、青島出發的五一出境遊機票預訂量最高。
資料顯示,提前兩個月預訂“五一”產品的使用者中,女性佔比達到54%。在預訂“五一”出境遊產品的使用者中,女性佔比更是達到了57%。
圖源:抖音APP

同時,直播間“秒殺”也是女性使用者在旅行中精打細算的一種體現。去年八月,抖音使用者李霖就在抖音直播下單了十一假期“五天四晚”的三亞亞特蘭蒂斯旅遊團,2人僅需4999元,還送往返機票和水上樂園門票。

李霖稱,當時為了便宜沒有特定想去的目的地,每刷到一個旅遊直播都很心動。聽到直播間裡頻頻下單的提示,自己也來不及多選就下單了三亞的旅遊團。不過她也不擔心,畢竟抖音提供“不去可退”的保障。
官方資料,抖音“旅行”相關內容釋出人數排名第二,佔比接近12%,與第一名文化教育的差距很小。
而且由於年齡段不同,女性旅行者也逐漸分化出一些顯著的特徵。途牛旅行網將其簡單概括為“辣媽族”、“颯爽女”和“老來俏”。
分開來看,伴隨“遊學熱潮”興起,辣媽們越來越在意孩子的素質教育和興趣培養。攜程“她旅途”消費報告顯示,女性是研學旅遊主要預訂群體。親子戶外活動、獨立營(夏令營、冬令營等)、科學探索、房車體驗等研學產品最受辣媽們歡迎。“多孩旅遊”訂單在去年同比上漲了22%。
圖源:pexels

與“辣媽族”不同,“颯爽女”們接棒了以往以男性為主力軍的戶外旅遊專案。攀巖、徒步、野營、滑雪、輪滑、騎行等都是獲得女性青睞較多的專案,參加戶外旅遊的女性往往會選擇與情侶、閨蜜一同出遊,體現出“姐妹淘”的特徵。

最後,“銀髮遊”女使用者更鐘愛自由行。去年在攜程下單旅遊產品的女性使用者最高年齡已達到91歲,全年70+奶奶們的足跡遍佈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覆蓋千餘目的地。網路上也出現了以“銀髮遊”為賣點的網紅博主,比如以“50歲阿姨自駕遊”賬號引發全網熱議的蘇敏,首個影片釋出不到一個月,她的抖音粉絲數就超過了20萬;平均年齡超過65歲的“時尚奶奶團”,更是結合了時裝和旅行,曾創造7天播放量超過5億的奇蹟。
隨著女性旅客出遊行為的不斷成熟,對旅遊目的地、產品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也促使各大目的地景區及旅行社不斷升級產品和內容。今年婦女節期間,全國各大旅遊景區景點、旅行社爭打“女性牌”,紛紛以婦女節為主題推出相關旅遊產品,並針對女性遊客推出優惠措施。
以河南鄭州為例,建業電影小鎮為迎接“三八”婦女節的到來推出雙人138元的“女主專屬票”;鄭州海昌海洋旅遊度假區為女性專屬定製的“海洋寵妮節”;鄭州方特歡樂世界、方特夢幻王國也都紛紛推出了“女士專享、門票半價”等優惠促銷活動。
“她經濟”蓬勃發展之下,以女性消費偏好為主的細分領域不斷拓展,其中旅行消費不僅寄託女性對美好生活的熱愛,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