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銀行要配合保交樓、化債外,外部的監管也給銀行增加了額外的壓力。前幾天,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首次發行400億和打算發行300億人民幣全損吸收能力債券(後文稱爲TLAC債券)。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消息,都被1萬億超長期特備國債發行所吸引,卻完全忽略了“首次”二字。在我看來銀行這次發債遠比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重要的多多的多。因爲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事兒今年三月大會已經敲定,現在只是落實而已,影響早已被消化。然而,銀行發行的TLAC債券卻完全不同,未來不僅涉及3.4萬億的“窟窿”(2019年測算,這幾年補了不少,但也有萬億規模),而且爲了填窟窿帶來的影響也非常多,直接影響到咱們的經濟,甚至是每一個人。
首先必須要弄清楚什麼是TLAC債券,爲什麼兩家大銀行要發行這個東西,它到底是幹嘛的(注:懂的可直接跳到第二部分)。簡單來說,TLAC債券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爲遏制大銀行全球風險蔓延而生的一種借錢工具,主要目的在於解決大銀行倒閉不用政府救助花納稅人的錢也能靠自身扛過去。當年次貸危機,美國花了2500億美元、英國花455億英鎊、德國花了800億歐元......最後都是靠政府注資才遏制住了風險。正是喫了這次虧,全球各國都認爲需要讓大銀行有自我處理危機的能力,這樣纔可以將金融風險扼殺在“局部”。這才催生了TLAC債券這個玩意兒:一旦大銀行破產,銀行發的TLAC債券就可以讓銀行少還一些錢甚至直接轉換成股票不用還了。目前,全球符合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有30家,我們就佔了5個名額,分別是中、農、工、建和交通銀行(2023年11月入圍)。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監管的要求,我們的五大行必須要在2025年、2028年達到能自身消化風險的目標,並提出了具體要求如下圖:
然而,現在已經2024年,距離要求的時間不足一年,可資金缺口卻非常大,距離完成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年,高層分別批覆同意農業銀行發行4500億元資本工具,以及同意中國銀行發行4500億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資本工具,批覆額度顯著高於往年水平。按照2021年中國銀行財務管理部《對銀行業TLAC 實施的思考》一文於2021的測算,大概也需要萬億之巨。正所謂,時間緊任務重,這一層的監管就像一個緊箍咒一樣,難免讓銀行做出一些超預期的舉動。
因爲銀行提高自己防風險成本的同時,也就變相地放棄了更多的放貸賺錢空間。以前哪見過降息把貸款利率下調,存款利率也跟着下調那麼多的?!可是,最近這兩年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幾乎每次降息前,銀行都是先把存款利率下調之後才順着央行目標於20號宣佈降息。要知道,成本就是風險的一面鏡子,成本高意味着潛在的經營風險也大。這些年銀行又是負責地方化債又是穩地產,不少人還提前還貸,貸款利率又是一降再降,鴨梨山大。淨息差早已跌破1.8%的“軟性要求”,連上個月五大行公佈的季度利潤增速也慢了很多。此刻此刻,外部監管又提出了這麼高的要求,銀行好的貸款難找就只能從存款利率上做文章降低自己的成本。毫不客氣的,存款利率下調跟監管約束帶來的成本上升也密不可分,未來降息前先降存款利率的勢頭難以改變。這不,前不久銀行大額存單下架就是下一輪降息的前奏。另外,往大了說,銀行放貸能力減弱,也意味着高層通過銀行支撐經濟的能力也在減弱。以前央行放水100塊,通過銀行放大可能會產生600塊的效果。現在呢,央行放水100塊,因爲緊箍咒帶着,再通過銀行可能就只會產生400塊甚至不足400塊的效果。這恐怕也是不少人認爲我們掉進流動性陷阱,高層打算通過“央行買賣國債”換種方式放水的原因所在吧。
按照公式TLAC充足率 = TLAC(資本 + 合格債務工具)/RWA(風險加權資產) ,銀行要麼增大分子,要麼減小分母。增大分母無非就是銀行想發設法籌到更多的資金,這部分資金關鍵時候能替自己擋擋子彈。或許,最近兩大行發行的700億TLAC還只是開胃菜,後續其他三家銀行也會逐步加入“籌錢行列”。而如果財政注資,那將又是一筆新的“放水”,鑑於萬億缺口,2025年1月1日前就要籌夠,這波水只會是又急又大。所以,放眼當下,財政要發債籌錢、銀行也要發債籌錢,二者疊加,抽水的效果槓槓滴。從這個角度講,今年剩下的時間,咱們的貨幣政策只會是寬鬆寬鬆再寬鬆,大方向依舊利於債市。減小分母的精髓在於提高貸款質量,讓放出的貸款風險最小,或者讓存量不良貸款減小。很多人不知道這幾年銀行在加速剝離爛賬,養活了處理壞賬的資產管理公司,又埋下了一個地雷——底層不良資產的證券化產品迅速擴張。
這一部分不說那麼多,記住一點:買理財的時候一定要看一看底層資產到底是什麼!!!
這兩年小作文是越來越多,如果不瞭解事件背後的本質和趨勢,投資就會很容易被消息帶偏,掉進坑裏。
所以,必須要加大對新政策、新情況的解讀分析能力。
當務之急是找到靠譜的圈子,找到懂行的團隊。
米宅團隊現在就做了一個類似知識星球的分享平臺,裏面有懂宏觀的、有懂房產的、有懂金融的、也有懂家庭教育規劃的老師、主編。
10多個人,分享最新的經濟政策、投資機會。
在這裏你可以先學習、交流、互動、問答,然後再逐步思考、審視自己的家庭、資產、未來。
我會實時跟蹤市場和政策變化,及時把最新的投資機會和風險規避手段分享在平臺裏,你們也可以向我提問。
門檻很低,掃碼即可,38.8元,一年有效,下單的記得留好電話號碼和聯繫方式。
來源: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作者:和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