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直以來無論世界何處在男性群體中都有老實人vs海王這種二元對立敘事,通常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海王很會提供情緒價值,經驗非常豐富,但一般他們只想短擇,這種人不適合進入結婚只適合談戀愛;老實人木訥無聊,不能提供過多情緒價值,但是為人靠譜適合進入長期關係。雖然肯定有很多人符合這樣的刻板印象,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這樣的劃分過於簡單粗暴,而且彷彿默認有些特質不能兩者兼具。但其實在歐洲我見過很多幾種特質兼具的人,nerdy的人也可以很能給情緒價值、約會經驗豐富的人一旦settle down也可以很忠誠。1️⃣海王/老實人跟人品無關,不用帶入擇偶敘事中。其實海王和老實人的評判標準更多是基於過往的戀愛/約會經驗多少以及他當下的需求(長擇/短擇)但是這個和一個人的本質/人品沒什麼關係。一個總是在短期關係中但對每個date都很尊重的人🆚一個一直在一段關係中但對另一半打壓和控制的人,誰人品好壞高下立判。而且用海王和老實人定義男性,其實判斷的是他忠誠/不會出軌的可能性,但這個標準是一段關係的最底線了,用最底線去擇偶那還有什麼意思呢?如果你只因為一個人最“安全”、最“不可能出軌”而跟他在一起,而不考慮其他吸引你的特質,那就跟一直掙最低工資就為了不被裁員沒什麼區別。之前寫過其實很多人對情緒價值這件事有一定的誤解,以為“嘴甜”“會撩人”就是情緒價值了,但其實對於主體性強的人,情緒價值必須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很多所謂的情緒價值不過是套路而已,不代表他能對你進行真正的理解與共情。很多海王所謂的情緒價值,不過是一套預製化的社交模板:知道在什麼時間說什麼話,用怎樣的方式調動你的情緒,但其實他們並沒有真誠地去了解你,只不過想讓你在他的節奏中上頭。關於很多人對情緒價值的誤解,可以看下這篇:我觀察到的一個在dating中被大量濫用的詞彙所以我從來不覺得“海王”就一定比“老實人”更有趣,也可能是練習多了就套路熟練了,但其實還是空心人。其實我真的不太喜歡“老實”這個詞,特別是形容男性在擇偶中,好像和incel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實也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有可能就是個人魅力不夠沒有太多的選擇、沒資本去不忠誠,一旦個人情況轉變了,可能人設倒塌的第一個是他們。請注意老實不等於靠譜,很多“老實人”都沒有成熟的處理事情和衝突的能力。真正值得認可的,是有選擇權但依然選擇忠誠、真誠待人的行為。所以“海王”和“老實人”的評價在我這裡根本就不成立,因為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個標籤,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去看見他們的本質和人格底色。4️⃣別陷入那種“他越不待見我、我越喜歡他”的困境了。另外再說一點和上面關係不大的,我觀察到的一種有毒模式,有些人就是別人對他越冷淡,他對別人越上頭,這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總喜歡在dating市場中比自己更受歡迎的人(所謂的向上date)但我想說的是第二種,其實大家都旗鼓相當,對方也並沒比你處在更優勢的地位上,但就僅僅他對你愛答不理的態度激起了你的好奇心也好征服欲也好,你反而對他更感興趣了。我覺得這種情況肯定是處於在自己自尊不夠高、主體性不夠強的情況下,你要通過“讓對方喜歡我”這件事來找回對自己的認可,自我價值感還不夠穩定。正常自尊的人肯定不會浪費時間在一個對自己沒興趣、把自己當備胎的人身上。停止用老舊的性別敘事定義無論男女,也停止用它定義你想要的東西,親密關係不是選一個最不爛的蘋果,也別用“心動和穩定不能兼得“那套來給自己洗腦了。透過外殼和標籤看到一個個人的本質,才是我們每個人在擇偶時需要修煉的功力。如果有dating識人相關的問題,也歡迎找我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