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藍字 · 關注我們
芙容麗草
一曰澤芝
用荷花的雅稱起網名

①「 澤芝 」
芙容麗草,一曰澤芝。
——郭璞《芙容贊》
水中珍貴之草是澤芝,淡紅色的花瓣垂著露珠,在暮色裡泛著珠光,腳掌陷進淤泥時,能觸到蓮子堅硬的外殼,鼻尖縈繞著腐朽水草與荷香交織的氣息,像陳年老酒混著新茶的回甘。
《毛詩陸疏》稱蓮為 “澤芝”,與《楚辭》“紉秋蘭以為佩” 同列香草譜系,《拾遺記》更載漢昭帝淋池澤芝,一花四葉,紫莖黃蕊,芬馥之氣,徹於曉霧,原來在仙境裡,草木始終帶著人間煙火的胎記。
世人只愛蓮花潔淨,卻不知泥濘裡的相遇才最真實:就像那些被歲月浸泡的故事,沾著淚的才是人生,帶泥的方見真心。
② 「 芙蓉 」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離騷》
暮春的溪岸,新抽的荷葉捲成翡翠色的箭簇,沾著星子般的露水,指尖撫過葉邊絨毛,涼絲絲的觸感混著菖蒲的辛香。
芙蓉是為荷花的雅稱,《離騷》“制芰荷以為衣” 本是屈子自喻高潔,後世《山家清供》卻將荷衣化作 “碧筒飲” 的雅事,用荷葉盛酒,莖孔吸飲,如孟郊詩 “水籠煙罩白荷衣”,荷始為文人精神圖騰。
③「 溪客 」
蓮為溪客
——《西溪叢語》
梅雨的石潭,蓮柄撐著傘蓋立在水中央,豆大的雨珠砸在翡翠般的葉面,迸裂聲混著蛙鳴的沉濁,忽然有尾紅鯉躍出水面,驚散滿池碎玉般的倒影。
《西溪叢語》稱蓮為 “溪客”, 古人以客禮待草木,便有了《花月令》裡 “四月芙蓉照水” 的雅集,設竹榻於荷池邊,聽蛙鼓蟬琴,原是人與溪客的雙向奔赴。
蓮 “溪客” 之名暫居人間,人又何嘗不是天地間的暫坐客?就像石潭邊的老槐樹,年年目送採蓮船來又去,卻把飄落的荷瓣釀成泥土的甜,原來所有的相遇都是互相滋養,無所謂主客,只有因緣聚散的溫柔。
④ 「 水華 」
荷花別稱“芙蕖、水華。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釋荷花為 “水華”,因 “其花敷布水面,華彩照水”,恰如《詩經》“有蒲與荷” 的先民觀察,將草木之美訴諸實用:花可養顏,葉能裹粽,蓮子清心,風雅與煙火,本就同根而生。
世人慣以美醜論價值,卻不知每片葉子都有它的歸處:舒展的承露,蜷曲的藏泥,恰如人生各有其時,不必強爭向陽處。
⑤ 「 風荷」
水面清圓,——風荷舉
——周邦彥
千頃荷葉在東南風裡掀起碧浪,花梗挺直如青玉柱,將開未開的荷花昂著頭顱,花瓣邊緣被曬得微卷,指尖撫過滾燙的花萼,能聞到混著陽光的荷香。
“風荷舉” 寫盡蓮的筋骨,聽說論畫荷 “莖直而不孤,葉密而不雜”,恰似《論語》“君子和而不同” 的處世哲學,風來則舞,風去則靜,不拒風勢,不折風骨,這便是草木教給世人的生存智慧。
世人總愛區分 “畫中荷” 與 “塘中荷”,卻不知美從來不在雅俗之分:提筆能畫風荷舉,俯身可摘蓮子青,都是人間好時節。
⑥ 「 青蓮 」
青蓮出水,碧蓮照波。
—— 《蓮塘》
驚蟄時,殘冰未破的水面上,青蓮的新芽頂破薄冰鑽出來,捲成尖角的嫩葉沾著碎玉似的冰碴,指尖觸到冰涼的葉尖,能聞到泥土翻湧的腥甜,耳邊傳來冰層開裂的 “咔嚓” 聲,像天地間打響的第一聲指哨。
《妙法蓮華經》以 “青蓮” 喻佛眼,《雲笈七籤》稱 “青蓮出水,不染俗塵”,而《農桑輯要》卻記 “春分種藕,清明發葉”,宗教的空靈與農人的務實在此相遇。
冰層下的藕節,一邊藏著寒冬的傷,一邊孕育著春天的芽,人間事從來禍福相依,不必追問因果,只需靜待花開。

⑦ 「 水宮仙子 」
《採蓮賦》中的蓮恍若 “水宮仙子”,古人將草木幻化成仙,實則是把對美好的嚮往,折進了煙火日常。
“仙子” 之名原是人間鏡像:若心中有潔淨,便見蓮花凌波;若眼底藏汙濁,便視高潔為虛妄。就像荷燈照水,映出的從來不是仙子,而是提燈人自己的模樣。
往期文章:
文章名字寓意整理,僅供交流!

圖|文 古韻正典(原創圖文請勿搬運)
【推薦閱讀】
““以十二時辰雅稱取名”驚豔到爆”
“用《生肖》為寶寶取名"
“越念越有福的諧音小名”
藏在「 詩經」裡的疊字小名
點擊下方,看更多文章

歡迎分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