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為了一碟醋,包了個漢堡

A24是懂流量密碼的,在這個大撕裂時代,內戰這個標題一丟出來,不管站哪個立場的觀衆都想來看看熱鬧。
這片子的港譯就更勁爆了,直接叫《美帝崩落》,總之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這電影究竟是不是一個“遞刀片”呢?
在我個人看來它是的,只不過作爲一個電影觀衆,它遞給我的這把刀,是用來扎回主創身上的。
影片由亞歷克斯·加蘭自編自導,內戰題材的故事主線放在一個記者小隊上面,其實一開始還覺得挺有魄力,沒有按觀衆的預想,直接讓軍人或者武裝分子來當主角。
但越看到後面就越覺得題材和主線之間也太河水不犯井水了。假如主線不變,題材換成別的戰爭,似乎也不用修改太多。
反正你主線寫的是老司機帶着萌新穿越火線,最後萌新可以自如地面對暴力,人物獲得成長,是不是內戰也無關緊要。
甚至整個類型都換掉,戰爭片改成喪屍片,一老帶一小穿越喪屍區,去完成一個任務,好像也大差不差。
等一下,這不就是頑皮狗的遊戲《最後生還者》嗎?這遊戲還有個譯名就叫《美國末日》,倒顯得《美國內戰》跟翻拍似的。
內戰題材和主線故事到底哪一個纔是這部電影的起點呢?我沒有證據,所以只能靠猜了,既然是商業片,肯定是賺錢至上。
內戰噱頭跟記者故事,哪一個更有賣點,這個也不難判斷。所以很大概率是爲了內戰這碟醋來包一頓餃子。
結果加蘭寫了個這麼不搭嘎的故事,效果相當於爲了一碟醋,包了一個漢堡。都沒蘸到一塊去,那是不是醋,跟是不是漢堡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據說加蘭在這個故事裏面夾帶了私貨,因爲他的祖父就是一名記者。在成熟的商業電影工業體系中,創作者一生之敵就是市場,尤其是那些有個性的創作者。
他們要做的其實就是千方百計把自己的私貨放到電影中,一般能做到這點的,影片還能拍出點個性化的東西出來,夾帶私貨其實是個優點。
但這裏的私貨應該是創作者最熟悉、最深刻的個人體驗。也就是說加蘭應該拍的是自己對當今美國的觀察,而不是去挖祖輩的經驗。
或許商業片應該追求娛樂,深刻是次要的,可你這記者故事也不怎麼娛樂吧。寧願你就按照大衆的預期,老老實實直接拍打仗。完全取悅觀衆,不講什麼大道理。
娛樂至上的例子我想到十年前有一部叫The Interview的片子,豆瓣條目已經消失了,就不說譯名了。
這片子講兩個美國人要去採訪某敵對陣營的領導人,全程就是個三俗喜劇,滿足觀衆各種意淫。這是一個極端。
另一個極端就是《現代啓示錄》那種,嚴肅討論戰爭主題。《美國內戰》是既不夠爽也不夠深刻。內戰本是噱頭滿滿的題目,卻走了一條高不成低不就的路。
對我個人來說,稍微有點樂趣的可能就是影片的攝影了。比如開頭女主在酒店裏看電視,忽然遠處發生爆炸,鏡頭隔着玻璃窗拍戶外。
正好電視上顯示着美國地圖,反射在玻璃上,伴隨着爆炸聲,整個“美國”一起震動,那種末日感撲面而來。
只可惜這種末日感總是斷斷續續,不停地被主線的新聞倫理困境打斷。之後印象深刻的視覺奇觀反而不是戰爭部分,而是整活攝影。
比如記者小隊中途去到一個歲月靜好的鎮上,有一系列拍植物的鏡頭,其中一個由背景虛化的動態線條和前景的樹葉組合起來,有種美國國旗的既視感。
跟前面的破敗場景形成鮮明對比,也反映着這個地方的人那種鴕鳥般的心態。在這個歲月靜好的場景過後他們來到一個寫着“winter wonderland”的地方。
周圍還有聖誕樹以及相關的飾品,但人物穿的衣服以及周圍覆蓋的綠植都顯示出現在並不是冬天。
聖誕早就過完了,這地方還沒有人收拾,暗示整個國家的混亂。加蘭說這個場景不是他們劇組搭的,而是現實中的一個爛尾項目,他們直接拿來當場景了。
而片中那些狙擊手就在這個通常代表歡樂祥和的聖誕場景中作戰,有的還被打得腦漿迸裂,名爲winter wonderland的地方,現在既不是winter,更不是wonderland。
影片圍繞內戰題材來拍的鏡頭都能引起興趣,可一旦迴歸到主線,就是千篇一律的人物成長故事。
而即便是跟內戰有關的鏡頭,也極少觸及國家撕裂的深層原因,只是把矛盾簡化爲地方勢力對抗極權政府。
德州和加州的對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整個國家的分歧,影片非但沒有展現雙方的現實狀況,反而一廂情願地讓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總統。
真正的問題被丟掉一邊,然後喊一喊“反對極權”的口號,在當下的環境中其實只是正確的廢話而已。一個內戰題材居然也能拍出粉飾太平的效果。加蘭也挺不簡單的。
片中真正的分歧,反而發在媒體內部,比如最後那場戰役中,紙質媒體和電視媒體之間就有不一樣的視角。
主角團代表的是比較傳統的紙媒,有着專業的新聞眼光,電視媒體就主打展現奇觀,自然更加吸引眼球。
主創顯然是站在紙媒那邊的,影片也就走上了迴歸純真的老路,以傳統來應對時代的新變化。
且不說這是不是一廂情願,電視媒體用來代表新時代是不是也有點不夠與時俱進呢?病毒式傳播的短視頻也是大衆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吧。
可能是片中設定整個美國都打起來了,手機沒有信號。但現實中的烏克蘭平民也能在戰爭中通過直播來表達自己。
要是把那個亞裔設置成一個自媒體創作者,然後被以前是小馬特·達蒙,現在是小岳雲鵬的傑西·普萊蒙殺死,或許還能跟現實中的Tik Tok案稍微產生一點聯繫。
如今這片子更像是完全架空的奇幻片,但又不夠天馬行空,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加蘭已經表示不再做導演,當然現在聽到這種話總覺得不可盡信,只能微信。
像宮崎駿就食言過不止一次了。宮崎駿食言,影迷自然是高興的,至於加蘭,希望他說到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