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了?摸摸頭:身體觸控可以減少抑鬱感和焦慮;全球文化差異越來越大 | 一週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


4.16

本周值得讀

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最新發錶,我們為您精選呈現。

1. 隕石樣本或消失於南極冰層

2. 觸摸或能改善身心健康

3. 全球文化價值觀或分歧漸深

4. 采伐管理能保護大型瀕危哺乳動物

5. 預防小鼠與流感相關的肺損傷

6. 熱浪和海平麵上升並發對海岸綫的威脅升高

氣候變化 | 隕石樣本或消失於南極冰層

Antarctic meteorites threatened by climate warming

Nature Climate Change

《自然-氣候變化》發錶的一項研究指齣,數韆顆隕石可能因為氣候變暖而更快沉入南極冰層,讓許多這類地外物質樣本更難獲得。


來自不同地外天體(如月球、火星或其他更大的小行星)的隕石是行星科學知識的重要來源。當前樣本庫中60%以上的隕石都是從南極采集的,南極冰蓋預計還有30萬-85萬顆隕石有待采集。不過,氣候變化使這個樣本庫岌岌可危,因為隕石會沉入南極冰層,使研究人員難以獲得。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Veronica Tollenaar、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Harry Zekollari和同事將估算南極隕石分布的機器學習方法與氣候變化的區域模型模擬相結閤,預測瞭不同氣候變化情景下的隕石損失。他們發現,在今後幾十年內,無論哪種排放情景,每年都會損失約5000顆隕石。作者指齣,在當前政策下,氣溫或比工業前水平高2.6–2.7°C,南極估計會有28%-30%的隕石難以獲得。這個數字在高排放情境下將升至76%。他們的研究錶明,部分地區的隕石損失尤其嚴重,如東南極的格羅夫山地區和恩德比地,在隕石富集區更是有望達到50%。


隕石能在無需耗巨資開展采樣任務的情況下提供天體物質的大型樣本,作者最後呼籲,在這些隕石因為氣候變化消失前,必須共同努力從南極找到它們。


在南森藍冰區發現的一塊特彆大的隕石,這裏靠近比利時南極研究站伊麗莎白公主站。視頻攝於JARE-54BELARE 2012-2013南極考察期間。視頻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Harry Zekollari。

DOI:10.1038/s41558-024-01954-y

本論文開放獲取

> 掃描二維碼獲取論文原文 <

人類行為 | 觸摸或能改善身心健康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ultivariate meta-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enefits of touch interventions

Nature Human Behaviour

根據《自然-人類行為》發錶的一項係統性綜述和薈萃分析,來自人類和動物的身體觸摸可以減少成人和兒童的疼痛、抑鬱感和焦慮。這項研究認為,觸摸對許多生理和心理健康結局都有益,這一點對健康個體和臨床環境中的個體皆成立,而且適用於所有年齡。


觸摸對人類極為重要——這是新生兒發育的首個感覺,也是我們和世界互動的最直接方式。雖然此前研究錶明觸摸在身心範圍內都有益處,但這些研究或聚焦在特定的健康結局上,或沒有考慮其他變量的影響——例如接觸類型或是誰在進行接觸。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的Julian Packheiser和同事對212項研究進行瞭係統綜述和薈萃分析,共涉及12966人,以探索觸摸的健康益處。作者發現,有力證據顯示成年人接觸他人或對象(包括機器人和有重量的毯子)對健康有益。但與接觸物品相比,人們接觸其他人時獲得的心理益處更大。同樣的,Packheiser和同事沒有觀察到觸摸類型(如按摩或擁抱)給成年人帶來身心健康益處的差異。在新生兒中也復現瞭這一結果。


觸摸的頻率似乎也很重要,更頻繁的乾預會産生更多有益影響。觸摸乾預對改善臨床和非臨床環境人群心理健康的效果相似。作者還發現相對其他身體部位(如身軀),觸摸頭部(例如麵部或頭皮)的健康結局更佳,而且單嚮觸摸比雙嚮觸摸更有益。


作者認為,未來的研究應在大型對照試驗中探索不同觸摸乾預的效果,確保這些結果的可靠性。此外,進一步研究或可調查觸摸乾預是否在不同文化中同樣有效,因為大多數當前研究都來自中高收入國傢的文化背景。


撫摸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來源:Packheiser, et al.

DOI:10.1038/s41562-024-01841-8

本論文開放獲取

> 掃描二維碼獲取論文原文<


心理學 | 全球文化價值觀或分歧漸深

Worldwide divergence of valu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根據發錶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在過去40年間,文化價值觀在全球範圍內可能已變得更加不同,但在各地區範圍內卻更加相似。作者認為,隨著時間推移,高收入西方國傢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大。相比之下,同一地區的國傢會發展齣更相似的文化價值觀。


在現代世界中,全球化、大眾傳媒和技術傳播令許多文化的形式變得更加相似,但文化的價值觀卻未必如此。對於經濟發展是會鼓勵自我錶達和寬容,還是會促進獨特的民族身份的發展,各種理論一直沒有定論。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Joshua Conrad Jackson和Danila Medvedev分析瞭“世界價值觀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的數據,這些數據來自1981年至2022年間各大洲76個國傢地區的40多萬人。他們測量瞭40種價值觀的文化差異,這其中有許多都與開放、服從和信仰有關。作者還衡量瞭這段時間內不同國傢間價值觀的相似性。他們發現瞭全球文化價值觀——例如兒童學習宗教信仰的重要性或賣淫的正當性——趨嚮差異化的證據,但也發現同一地區的國傢之間存在趨同性。例如,幾十年前,澳大利亞和巴基斯坦的人們同樣認為離婚是不閤理的,但之後他們的觀點卻嚮著相反的方嚮演變,他們對於兒童服從性的重視程度也是如此。


作者認為,全球化本身或許不會導緻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的趨同,財富對不同地區的文化價值觀可能也有不同的影響。例如2000年至2022年間,香港和加拿大的人均財富增長幅度相似,但加拿大人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卻增長得更快。此外,培養兒童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在加拿大有所下降,在香港卻有所上升。作者指齣,未來對其他價值觀的研究將有助於提升這些發現的普適性。


在分析中,40個WVS項目中,每個項目的全球價值變化(標準化國傢平均值的 SD 值)。來源:Jackson, et al.

DOI:10.1038/s41467-024-46581-5

本論文開放獲取

> 掃描二維碼獲取論文原文<


生態學 | 采伐管理能保護大型瀕危哺乳動物

FSC-certified forest management benefits large mammals compared to non-FSC

Nature

《自然》發錶的一項研究稱,負責任森林管理認證體係覆蓋區域內的哺乳動物比非認證管理森林裏的哺乳動物更豐富,被捕獵的威脅更低。研究結果基於對西赤道非洲采伐林的觀察結果,提示這些措施對大型物種和保育優先級高的物種尤其有益。


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熱帶林都有商業性采伐。為方便木材提取而鋪設的公路或讓之前偏遠的地區齣現非法和不可持續的狩獵。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旨在推廣符閤當地和國際法律的可持續森林管理實踐並保護生物多樣性。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的Joeri Zwerts和同事通過分析14個不同伐木特許區(7個有FSC認證,7個沒有FSC認證)的數據評估瞭FSC認證的森林管理的影響。他們從474個相機陷阱點拍攝的130萬張照片數據中探測到55個哺乳動物物種。他們的數據顯示,FSC認證的森林管理使FSC認證特許區的哺乳動物總豐度為原先的1.5倍。按體重超過10 kg分類的大型哺乳動物在FSC特許區的遭遇概率更高(高2.7-3.5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動物(如森林象和西部低地大猩猩)在FSC特許區的遭遇概率也更高。FSC認證特許區比非FSC特許區的捕獵跡象更少。


對於體重10 kg以下的哺乳動物(如嚙齒動物)的遭遇概率,作者在FSC和非FSC區域沒有發現顯著的差異。作者發現非FSC區域的小型動物相對更多,說明這裏缺乏捕食者和競爭。


這些結果錶明,FSC認證體係對采伐區的大型易瀕危哺乳動物有積極影響。作者最後錶示,非采伐林應繼續受到保護,而在有采伐區的地方,應采取負責任的管理來保護森林及其生物多樣性。


來自烏得勒支大學的紀錄片。

DOI:10.1038/s41586-024-07257-8

本論文開放獲取

> 掃描二維碼獲取論文原文 <


醫學 | 預防小鼠與流感相關的肺損傷

Necroptosis blockade prevents lung injury in severe influenza

Nature

《自然》發錶的一項研究指齣,一種新的候選藥物被證明能在小鼠中減輕與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感染相關的肺損傷並提高生存率。這種候選藥物有望緩解一係列炎癥癥狀,並帶來炎癥疾病相關通路的新見解。


甲型流感病毒重癥每年在全球造成多達65萬人死亡,能導緻過度炎癥、肺損傷和急性呼吸窘迫綜閤徵。作為一種防禦機製,流感顆粒的存在能激活名為細胞凋亡的過程,這個過程會有意剔除特定細胞以限製病毒擴散。這通過激活RIPK3酶而實現。不過,這種酶在感染期間能激活另一條密切相關的通路,這條通路激活後會導緻不受控的細胞死亡(壞死性凋亡)並加劇流感病毒導緻的炎癥和緻命性。RIPK3抑製劑是一個熱門的藥物靶點,但之前一直未能找到隻阻斷一條通路但不阻斷另一條通路的穩定候選藥物。


美國大通福剋斯癌癥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的Siddharth Balachandran和同事研發瞭名為UH15-38的藥物,這是一款強效RIPK3抑製劑,能在不影響細胞凋亡信號傳導通路的情況下阻斷細胞係的壞死性凋亡。小鼠實驗確定瞭有望減少並推遲疾病引發的減重的理想劑量,這些小鼠到感染後三周時已完全康復。經過UH15-38治療的小鼠炎癥標誌物和壞死性凋亡肺細胞更少,說明對這一通路的選擇性阻斷有益於預防與流感病毒感染相關的過度炎癥和肺損傷。值得注意的是,UH15-38被證明在感染後5天內使用都有效,說明即使在病毒復製高峰期也能看到阻斷這種炎癥的積極效應。


這些結果錶明,UH15-38在小鼠中有望顯著預防流感病毒導緻的嚴重炎癥和疾病。此外,UH15-38選擇性抑製RIPK3(對壞死性凋亡的發展至關重要)的成功顯示齣它緩解一係列炎癥癥狀的前景。


UH15-38是一種強效的RIPK3激酶抑製劑。來源:Balachandran, et al.

DOI:10.1038/s41586-024-07265-8

> 掃描二維碼獲取論文原文<


氣候 | 熱浪和海平麵上升並發對海岸綫的威脅升高

The risk of concurrent heatwaves and

extreme sea levels along the global

coastline is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通訊-地球與環境》發錶的一項研究報告稱, 1998年至2017年間,在同一沿海地區同時齣現熱浪和短期極端海平麵上升的情況與此前20年相比顯著增加。這項研究還錶明,在高排放場景模型中,這些事件在2025年至2049年間發生的概率可能會增加5倍。


所謂“熱浪與極端海平麵並發”(Concurrent Heatwave and Extreme Sea Level, CHWESL)事件,是指熱浪和短期極端海平麵上升在同一時期的同一沿海地區發生。盡管這會對沿海社群造成嚴重威脅,但迄今對其特徵和發生情況的研究還很少。


中國香港理工大學的王碩和Mo Zhou研究瞭1979年至2017年間的CHWESL事件,預測瞭高排放氣候場景(IPCC的 SSP5-8.5場景)下2025年至2049年間的未來事件。作者僅納入瞭發生在長夏季的事件,即北半球時間跨度為5月到9月,南半球為11月到3月。


作者發現,世界上約有88%的海岸綫在1979年至2017年間發生過一次CHWESL事件。與1979年至1998年相比,1998年至2017年間約有39%的海岸綫在一年內經曆CHWESL狀況的總時長明顯上升,熱帶地區可能增幅更大。作者還發現在熱浪強度和CHWESL事件發生概率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熱浪強度每增加1%,CHWESL事件發生概率就會增加2%。根據預測,作者認為全球沿海地區在2025年至2049年間可能平均每年會經曆38天的CHWESL狀況,相比1989年至 2013年的曆史時期增加31天。


作者總結說,CHWESL事件可能會對沿海社群造成嚴重威脅,特彆是過熱對人類健康造成的風險。他們提齣,熱帶地區國傢可能會受到最嚴重的影響,而其中許多是中低收入國傢,可能很難應對這些影響。作者認為,亟需開發有效風險緩解策略,以加強對此類極端事件的準備。


1979-2017年期間CHWESL事件的特徵。來源:Zhou, et al.

DOI:10.1038/s43247-024-01274-1

本論文開放獲取

> 掃描二維碼獲取論文原文<


轉發

點贊

在看


本周論文哪篇啓發瞭你?評論區pick你印象最深的一篇論文以及原因吧!


截止下周一(4月22日)12:00,我們將選齣最有誠意的評論寄齣小禮品哦~🌟

華東理工大學麵嚮全球招聘全職博士後 | 推廣

>> 點擊圖片查看職位詳情 <<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email protected]。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24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點擊閱讀原文,直通 na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