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行買賣長期國債?

文/滄海一土狗
ps:2900字


引子



今年以來,有不少關於“央行買賣長期國債”的討論,前些時候關注點在“買”,最近關注點在“賣”。
然而,市場上的討論採用了十分粗糙和鬆散的“自然語言”,所以,整個就是一鍋大亂燉,要麼貼“MMT”的標籤,要麼貼“寬鬆”的標籤,要麼貼“收緊”的標籤。
對於人類的幼崽來說,“好人”或者“壞人”這樣的標籤是一種有用的簡化;但是,對於成年人來說,這是一套“過時的工具”,它們無法應對隨着年齡增長而紛至沓來的人際關係難題。
事實上,這個比喻同樣適用於“金融領域”,“寬鬆”或者“緊縮”這樣的標籤十分初級。
事實上,具備特殊結構的描述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們無法清晰地描述現象,那麼,我們根本就沒“看見”這個現象。如果我們連看見都沒看見,那麼,後面的操作完全都是看運氣了。
因此,我們需要稍微複雜一點的語言去描述“央行買賣長期國債”這樣的問題。



收益率曲線的自然狀態和激發狀態



在《超越傳統的貨幣政策體系》一文中,我們討論了當下貨幣政策體系和傳統貨幣體系的不同,

1、傳統:基礎貨幣爲緊約束;

2、當下:基礎貨幣爲鬆弛約束,銀行負債質量爲緊約束;

如上圖所示,如果銀行負債質量爲緊約束,整條收益率曲線有強烈的平坦化趨勢

在這裏有一個簡化思考的比喻,央行所構建的新體系內嵌了一個“彈簧”,這個“彈簧”會讓收益率曲線有十分強烈的平坦化傾向。

平坦是收益率曲線的自發狀態。

在《關於收益率曲線的運動規律和央行的貨幣政策》一文中,我們着重討論了收益率曲線的旋轉

如上圖所示,當風險偏好抬升時,實體經濟施加外力逆時針旋轉收益率曲線。

用物理的語言來打比方,那就是,風險偏好抬升克服系統阻力使得收益率曲線逆時針旋轉

陡峭是收益率曲線的激發態,需要外力。




施加外力的兩種形式



事實上,實體經濟是外力最主要的來源,這種力量十分穩定和持續
如上圖所示,首先,銀行服務於居民,獲得初次分配,銀行所獲得的分配越多,十年國債和一年存單的利差就越大;其次,非銀輔助銀行,獲得再次分配,非銀所獲得的分配越多,一年存單和R007的利差就越大
真正的“源頭”在實體經濟,在居民那裏,如果實體經濟活動減少,那麼,整個金融系統所獲得的收益減少,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會萎縮,收益率曲線變得平坦
之所以金融機構感受到強烈的資產荒,主要是“源頭”出了問題,金融機構的僱主——實體經濟——減少了金融服務需求,於是,大量的金融機構“失業”了
如上圖所示,cpi反饋了居民的風險偏好程度,當下,居民的風險偏好處於低位,所派生的金融服務需求較少,因此,期限利差較窄,金融機構處於飢餓狀態,感受到資產荒。
此時,另一種基本力量應運而生——財政赤字,如果政府擴大財政赤字,那麼,收益率曲線也有逆時針旋轉的傾向。只不過這種力量遠沒有實體經濟的力量強大,往往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總的來說,讓收益率曲線逆時針旋轉的力量有兩個:
1、風險偏好提高,穩定和持續;
2、財政赤字,比較臨時性,需要通過撬動居民風險偏好起作用;



央行買賣長債的作用



由於收益率曲線的自發傾向是平坦化,在居民風險偏好較弱的情況下,央行完全沒有必要去“購買長債”讓收益率曲線更加平坦,這甚至有可能招來“與民爭利”的批評。
有人會講“日本央行”的例子,然而,兩國的貨幣制度有着極其巨大的差異,根本沒法做橫向比較。
因此,只要“商業銀行的負債質量是緊約束”,收益率曲線趨於平坦的慣性就客觀存在
央行唯一可以操作的方向就是“賣出”或者“賣空”長債,來緩和這種內在的張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賣長債”比“買長債”更加合理,因爲存在一種“特殊的張力”來自於制度設計,需要另外設計一種機制來平衡這種張力
理解了制度設計的原理,就不難搞明白最近的一些現象了:
1、央行多次警示長債的風險;
2、央行賣空長債的制度設計可能性;
說實話,各國有各國的實際國情,貨幣主管部門的行爲也有所差異:
1、美聯儲很少管長債;
2、日本央行會買長債;
3、中國央行會警示長債風險;
此外,還有一些人會講,央行可以通過買國債來投放基礎貨幣。事實上,這是另外一個誤解。

基礎貨幣不是當前體系的緊約束。

之前有一段時間,基礎貨幣是緊約束,央行所執行的貨幣政策框架是結構性流動性短缺的框架
如上圖所示,準備金的中長期供給總是不足的,因此,需要準備金投放來做短期調劑。
現在所採取的是對偶框架——結構性流動性充裕的框架
如上圖所示,準備金的中長期供給總是充裕的,央行提前釋放了充裕的中長期基礎貨幣,轉而通過其他維度來約束金融市場,即以商業銀行負債質量爲緊約束。
在這種情況下,央行投放或者回籠一些基礎貨幣是沒什麼本質影響的,因爲準備金的中長期供給是充裕的
在這種情況下,央行完全沒必要“買國債”來投放基礎貨幣,太多餘了,更何況央行還有幾個比較成熟的基礎貨幣投放手段:1、降準;2、投放mlf;3、投放omo



結束語



搞清楚基本制度的設計原理之後,我們就能正確地看待“央行買賣國債”這個事情了,“口頭警示長債投資風險”內生於我們當下的貨幣制度——收益率曲線天然存在平坦化慣性。“央行賣出或者賣空長債”“口頭警示長債投資風險”的加強版。
站在外力的角度來看,有三種基本的外力,1、居民風險偏好提升;2、財政赤字;3、央行賣長債
首先,財政赤字是居民風險偏好不足的補充;對稱的,央行賣長債則是財政赤字的補充。
什麼意思呢?限於項目端的約束,財政部發債的節奏未必平滑,有些時候發債的節奏是偏慢的。因此,央行可以先賣空長債填補空缺,等發債節奏上來了,再買回長債平空單,有效地對沖發債節奏的波動
最後,站在資金利率的視角,我們會發現R007的利率並非原因,而是一系列外力的代謝產物,是個結果
如上圖所示,只有外力推動收益率曲線逆時針旋轉,R007的中樞纔會不斷往下走,這個外力既可以是實體經濟,也可以是財政部。
當然,如果央行可以賣空長債的話,這也是一種新的外力形式。比較詭異的是,在這個體系下,央行的手段是賣空長債,目的卻是貨幣寬鬆;央行的手段是口頭警告長債風險,目的卻是R007下行。
這是一個極其反直覺的推論,跟我們的直覺經驗相差甚遠。根子就在於我們的制度設計跟其他國家的設計很不一樣,因爲國情不一樣。
當然,有人依舊會揪住那個問題跌跌不休——爲了降低R007,爲什麼不降準?因爲緊約束不是基礎貨幣,緊約束是商業銀行的負債質量,資金利率下不動的根源在於外力不足
如果大家依舊用“寬鬆”或者“緊縮”這樣的標籤思考問題,當然,無法get到我在說些什麼。你們能看到的只有混亂和一大堆莫名其妙。這是因爲你們完全忽視了“特殊制度設計”所帶來的特殊結構。
不搞清楚結構,根本談不上看見,之後的結論都是一些胡言亂語罷了。

央行遠比大家想象中的要渴求貨幣寬鬆。

ps:數據來自wind,同花順,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收益率曲線的運動規律和央行的貨幣政策
超越傳統的貨幣政策體系

End


蘋果用戶請掃二維碼,安卓用戶可點擊鏈接:

滄海一土狗的知識星球

本號唯一的知識星球號
定位:升級認知框架的思維實驗室
星球的主體是一系列具備一致性的模型
星主每天會通過增量訊息和市場反饋檢驗模型
這個檢驗過程就是每日的股市和債市覆盤
因此,這一系列模型也是動態升級的
此外,星球裏還有對重要的現象或事件的點評
以及一些跟公衆號內容不同的隨筆
歡迎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