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一年虧掉幾千萬已經不新鮮,這些錢都去哪兒了?

2016 年春節後第一週,嘟嘟美甲被 58 到家收購。

這家 2014 年 6 月成立的公司一度自稱做到“上門美甲行業第一”,並在一年半的短暫生命裡拿到兩筆融資,共計上千萬美元。

而這樣一家公司在賣掉的時候據稱只有 200 萬人民幣。雖然收購方稱實際價格遠超出,但並不願意公佈實際價格。

總之一年多時間裡,嘟嘟美甲燒掉幾千萬人民幣總少不了。

而這樣的一個數字,放在近期熱門的互聯網創業生意裡已經不太嚇人。

“我們在美國是處在盈利狀態的,但在中國一年卻虧損了 10 億美元。”Uber CEO 特拉維斯·卡蘭尼上週在一場活動上說道

見多了幾千萬、幾億甚至幾十億在一兩年內消失的故事,大多數人對這些自己一輩也未必能賺到的數字也已經習以為常。

但是,錢都是怎麼燒掉的?

嘟嘟美甲的錢大多變成了各類折扣

曉露是成都的一位美甲師,在 2014 年 12 月在嘟嘟美甲上接單之前,她自己開了一家美甲店。

“做美甲店是件特別辛苦的事,家人覺得太辛苦,不太支持我繼續做下去,想讓我去新疆和老公結束異地。”曉露告訴《好奇心日報》。

加入嘟嘟美甲其實並不是曉露的第一選擇,但由於一位在嘟嘟美甲做文職工作的朋友推薦,本來準備去新疆發展的曉露又決定留在成都。

“那時候沒幾個月就要過年了,心想到新疆待不了多久就又要回四川過春節,乾脆就在嘟嘟做幾個月再說。”曉露回憶起剛剛加入美甲平臺的那幾個月,印象最深的還是收入。

“公司剛成立的那兩三個月,多的時候一天能拿到 2000 多元,一天做滿 3 單、5 單都有獎勵,我最多的一天能做二十多單。每天差不多七八點出門,一天下來連飯都沒時間吃,晚上十一二點到家後才喝點水吃點東西。”

嘟嘟平臺上最便宜的服務是 80 元一單,即使只做基礎的手部護理,也需要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鐘的時間。如果是做更精細的美甲款式,價格也隨之不同。

而像曉露一樣的美甲師想要多少活就能接多少,靠的是嘟嘟給用戶開出的各式低價折扣:

轉發微博就送 100 元優惠劵、或是新用戶首次下單隻需 39 元的活動、優惠劵 1 元做基礎美甲、原價 119 元的法式美甲也只需要支付 19 元就可以體驗……

無論用戶花的是 39 元,還是 1 元,用戶支付金額和實際定價之間的差價,都是由平臺補貼給手藝人。

收入最高的一個月裡,曉露到手的收入達到四萬多。同期僅成都一個城市的嘟嘟美甲師一度達到兩三百人。

但這樣的好日子沒能持續多久,優惠下降隨之到來的是用戶快速流失。

“到了後面補貼、獎勵就變少了,隔兩三月減一點,去年六月份我離開的時候就沒什麼了,(成都的)美甲師也只剩幾十個了。”曉露說道。又過了半年,嘟嘟賣給了 58 到家。

在互聯網上門服務工作的手藝人,大多有著相似的故事。在上門按摩平臺宜生到家工作的周師傅告訴《好奇心日報》,補貼最高的 2015 年夏天,他一個月也能賺 2 萬多。

宜生到家一度向用戶提供了首單 9.9 元的體驗活動。周技師表示,當時一天能接到 8、9 個訂單。現在活動結束了以後,每天的訂單量已經回落到了 5 單左右。

而大部分服務項目的標價都在百元以上,其中的差價就是由宜生補貼給技師們。

在扣除交給平臺的抽成之後,一天下來周技師就能賺到 700 多塊錢。而在之前 7 年時間裡,他在門店打工一個月的收入不過八九千元。

在另外一些公司,補貼燒在了用戶看不到的地方

每到飯點,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外賣小哥開始奔波在寫字樓、小區和餐廳之間。

今天每單外賣的配送費都不便宜,北京平日一單少的要 7、8 元,最高的時候可以到 30 元。每天飯點,騎著電動車的外賣小哥每天飯點拿著手機從美團眾包、達達配送之類的平臺接單。

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外賣小哥告訴我們,他會同時使用多個眾包配送平臺,“最多時一個月能掙 1 萬 5 ,就是挺累。”

沒多少人願意為了省幾步路,每天多花二三十塊吃頓飯。所以這些錢大多由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這樣的平臺承擔。

同樣一家餐廳,如果通過外賣平臺點餐,可能會比堂食還便宜幾塊。這背後沒什麼神奇的技術,就是有人幫你埋了單。

同樣默默幫你付錢的還有 Uber。除非是第一次註冊的用戶,否則這家公司幾乎不給任何優惠券。

但為了乘客能夠叫到低價專車,Uber 交到司機手上的錢遠遠超過了乘客所支付的金額。

在 Uber 補貼力度最大的 2015 年,北京一個司機如果一週能拉滿 70 單,不管實際交易額有多少,都能獲得 7000 元保底收入。這種保底補貼維持了差不多三個月。

一位周姓車主告訴《好奇心日報》,他是 2015 年 5 月份經朋友介紹來做人民優步司機的,一個月的收入都在 2 萬以上。而他還只是一名兼職司機,當時他身邊的幾名同事卻選擇了辭職買車,專門跑人民優步。

除了保底補貼。在用車高峰時段, Uber 為了鼓勵更多的司機上線,還會額外給出最高曾達到 3 倍的補貼——這還不算上乘客給出的溢價費用。

另外,接單量大的司機,平臺也會根據情況有額外的獎勵——如果接滿 105 單,還能再獲得 1400 元行程補貼。

所以,創業公司們到底燒了多少錢?

大多數公司並沒有像 Uber 一樣公開自己的燒錢速度。但我們能從他們的融資消息裡一窺一二。

如果不是缺錢,創業公司其實並不願意進行頻繁的融資。因為融資意味著放棄股份,這不僅會影響到創始團隊對於公司的控制權,也會影響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購之後創始團隊能獲得的回報。

我們可以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生活服務領域,各家公司最新一輪融資之前,所拿到的大部分錢都被燒掉了。

這樣算的話,餓了麼成立五年來,至少花了 12 億美元。

餓了麼融資歷史

 (數據:IT 桔子)

2011.3 

A 輪,數百萬美元

2013.1

B 輪,數百萬美元

2013.11

C 輪 ,2500 萬美元

2014.5

D 輪, 8000 萬美元

2015.1

E 輪,3.5 億美元

2015.8

F 輪, 6.3 億美元

2015.11

滴滴出行戰略投資,金額不詳

2015.12

F 輪,阿里巴巴投資 12.5 億美元,獲得 27.7% 股權

數額最高的是 Uber 的競爭對手滴滴出行。在最新一輪融資前,滴滴出行以及合併前的滴滴和快的打車,總計拿了 47 億美元。

滴滴出行融資歷史

(數據:IT 桔子)

2012.7 

滴滴打車天使輪融資數百萬人民幣

2012.12 

快的打車天使輪融資數百萬人民幣

2012.12

滴滴打車 A 輪融資 300 萬美元

2013.4

快的打車 A 輪融資 400 萬美元;滴滴打車 B 輪融資 1500 萬美元

2013.10

快的打車 A 輪追加融資 400 萬美元

2014.1

滴滴打車 C 輪融資 1 億美元

2014.4 

快的打車 B 輪融資數千萬美元

2014.10 

快的打車 C 輪融資超過 1 億美元

2014.12

滴滴打車 D 輪融資 7 億美元

2015.1

快的打車 D 輪融資 6 億美元

2015.2

滴滴快的合併

2015.5

滴滴快的 E 輪融資 1.42 億美元

2015.7

滴滴快的 F 輪融資 30 億美元

2016.2

更名為滴滴出行的滴滴快的 F 輪融資 10 億美元

燒錢時間最長的兩家公司是去年合併為“新美大”的美團和大眾點評。在最新一輪融資前,兩家公司已經花了 29 億美元。

美團、點評融資歷史

(數據:IT 桔子)

2006 年 1 月

大眾點評 A 輪融資 200 萬美元

2007 年 5 月

大眾點評 B 輪融資 2500 萬美元

2010 年 9 月

美團 A 輪融資 1200 萬美元

2011 年 4 月

大眾點評 C 輪融資 1 億美元

2011 年 7 月

美團 B 輪融資 5000 萬美元

2012 年 8  月

大眾點評 D 輪融資 6400 萬美元

2014 年 2 月

大眾點評 E 輪獲得騰訊超過 1 億美元投資

2014 年 5 月

美團 C 輪融資 3 億美元

2014 年 12 月

 美團 D 輪融資 7 億美元

2015 年 4 月

大眾點評 F 輪融資 8.5 億美元

2016 年 1 月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首次融資,金額為 33 億美元

給用戶和服務者的補貼,也不是這些創業公司巨大開銷的全部。廣告和應用推廣的花銷同樣是燒錢的大頭。

2015 年 9 到 11 月,趕集網旗下的瓜子二手車,宣稱在全國一二線城市投了 2 億元廣告。另一家優信二手車在好聲音決賽裡則為了 60 秒廣告付出了 3000 萬元,隨後又以 1.8 億拿下了《奔跑吧兄弟 3》的愛奇藝網絡獨播冠名權。為了爭奪用戶的目光,人人車則花重金請來了明星黃渤來做代言人。

同時,應用商店推廣位的價格也水漲船高。2014 年魅族應用中心的首屏大圖廣告位還是 6000 元/天,如今同樣的位置,價格已經翻了 9 倍,達到 55000 元/天。

應用商店首頁大圖廣告位截圖(左圖為魅族應用中心,右圖為 360 手機助手)

而 360 應用商店也差不多,同樣的廣告位報價也已從 2014 年每個工作日 14000 元,漲到了如今的 55000 元/天。

燒到最後,為的是壟斷

不管是像嘟嘟那樣給折扣券,還是像 Uber 那樣補貼司機。本質上都是用更低的價格吸引用戶,同時用更高的價格吸引手藝人。

如果公司自己想賺到錢,只能取其一。但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打車、外賣、團購之類的生意,前幾大公司都還只能靠倒貼錢同時滿足兩方。

燒錢參與者所看重的也都很簡單,如果競爭對手撐不下去,它們便能壟斷市場。到這時候,盈利就有希望了。

在美國市場,Uber 已經做到了這樣。它也曾經靠低價補貼搶市場,雖然從未到中國這樣的力度。甩開對手後,Uber 便開始從司機那兒抽更多錢。今天 Uber 在美國市場已經盈利。

Uber 低價專車服務 UberX 在舊金山的變化

2012 年 7 月

UberX 服務推出(類似人民優步),Uber 從中抽成 20%

2014 年 1 月

UberX 資費下調 20%,Uber 從中抽成下調到 5%

2014 年 7 月

UberX 資費下調 25%,Uber 倒貼司機

2015 年 9 月

UberX 抽成上漲至 25%,此時 Uber 已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不過即便能夠走向壟斷,燒錢也是有代價的——燒得越多,創始團隊、投資者在上市後能夠拿到的回報就越少。

而具體到一些業務,比如外賣,如果不再補貼,是不是還有那麼多人寧願等上 1 小時、自己為送餐埋單也是問題。

如果燒錢大戰看不到頭,公司和投資人就會尋找新的解決辦法——併購。當處在行業第一、第二地位的兩家公司融為一家,互相燒錢也就沒必要了。市場份額排在後面的公司也很難與合併後的新巨頭競爭:這個市場就被完全拿下了。

過去的一年裡,許多企業的合併都是在這樣的思路下完成的。滴滴和快的、美團和大眾點評、58 和趕集、攜程和去哪兒、蘑菇街和美麗說……

但燒錢還是停不下來

本來通過合併,然後朝著 Uber 美國的方向前進,也許就能實現創業公司們想要的最終結果了。

但 2015 年的合併結束後,市場的競爭並沒有結束,因為百度、Uber 來了。

在美團和點評合併後,百度發言人郭怡廣就評論道:“合併僅能說明美團和點評將百度糯米視為嚴峻的威脅。補貼會因此降低或結束嗎?他們得先打敗百度才行。”

2015 年中的百度糯米“會員+” O2O 戰略發佈會上,李彥宏就在臺上宣佈稱:“昨天看了一下,百度的賬面上還有 500 多億現金,我們先拿 200 億,來把糯米做好。”

李彥宏也確實花了不少錢。根據百度前幾天發佈的 2015 年財報,它的交易服務(主要就是百度糯米和外賣)一年就虧了差不多 166.62 億元。

除了百度自己的錢,他們還會通過外部融資來為補貼提供資金支持。它的子公司百度外賣在 2015 年融資 2.5 億美元,不到半年的時間又在尋求 5 億美元的新融資。

而滴滴出行的主要競爭對手 Uber 中國則在一月完成了 B 輪融資,總共 20 億美元。

燒錢大戰一時還不會結束。

每天早上,你可能叫著 8 塊錢的專車去公司、中午吃著 15 塊送上門的午飯、週末花 39 塊就能做個上門美甲。

但讓這些幾年前難以想象的低價成真的,並不是什麼神奇的技術突破。最終,總會有人為此埋單,不管是倒下的創業公司背後的風險投資,還是上市後高估了企業表現的股市投資者。


題圖來自 ic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