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陳默先生的第201篇原創
時代的暴風雨下,高學歷不再是唯一的保護傘。
小時候條件特別艱苦,爸媽拼死拼活也要供我們讀上大學,他們告訴我們,上了好大學,畢業後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和賺錢。
出了社會才發現,並不完全是這回事,高學歷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低學歷不一定就不能做當老闆。
放在八零年代,那時候學歷的確很吃香,本科生、研究生隨便去哪裡都狠搶手,並且很多都是包分配、包工作,還有各種好福利,有的人依靠吃皇糧,一輩子就待在一個單位,不愁吃不愁喝,巴適得很。
九零年代不太行,當年的東北下崗潮,因為國企改革的推進,很多國有企業工人紛紛下崗,所以後來很多東北人開始南下發展,往深圳、海南等城市遷移。
時代的紅利就像海浪,一陣子來了,一陣子很快就走了,父母那輩大概是青年時期是享受過紅利的,所以在他們的觀念裡,對高學歷依然有很深的執著。
現在是什麼個情況呢?研究生大街上賣豬肉,本科生回老家種地,大學生去當快遞員,一個鐵飯碗,一堆人擠破頭腦去搶。
尤其是短視頻的誕生,再一次印證了“高學歷≠高收入”,學歷貶值的時代,一張文書並不能簡單地定性為“往後的高光”。
脫不下孔乙己長衫的高學歷人群遍地皆是,因為學歷擺在那裡,屈尊降低身份去幹不相匹配的工作,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極為丟面子的事,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只能躺平擺爛。
比如有人學的新聞專業,畢業幾年還執著於在報社上班,雖然他知道傳統報紙已經沒落,逐漸往線上轉型,問起不換行業的理由,他說,臉上倍兒有面子,記者是無冕之王。
以至於他前兩年從報社出來,才發現自己與社會早已脫節。
普通人的思維觀念,一定要跟著時代亦步亦趨,摧毀一個企業最快的方式,就是繼續做過去成功的事,摧毀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思維依然停留在幾年前、十幾年前。

高學歷只是過濾一下專業知識的強弱,並不意味著生存能力強,也並不代表賺錢能力一定就高。
之前網上不是有新聞嘛,某某北大碩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有很多高材生考試無人能比,但是一到了實戰,就像紙上談兵,就連一個基礎性問題也無法解決。
在高學歷的光環鍍金下,很多人並不瞭解市場的真實情況,只是浮在知識表面,而忘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然也有一些人,因為偏科的緣故,總分數不太行,但是在某一個學科方面的建樹,則完全可以秒殺很多人,比如作家韓寒,再比如愛因斯坦也有嚴重的偏科傾向。
只是說,應試教育能提前過濾出一堆學渣和學霸,而經過三次學歷過濾的人,拿著比較好的文憑,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好找工作。
畢竟社會上的大部分公司,都會去招聘高學歷,期待以同等工資,在最快短時間得到最大的回報,誰也不敢輕易去賭被過濾掉的那批人,會為公司帶來更大效益。
當然也有一些初創公司,為了節省開支,於是就以最低廉的勞動力,開最低的工資,去招聘一些大專生、中專生,然後不斷地大換血,他們需要的只是廉價好用的螺絲釘。
高學歷有一個好處,就在畢業後,他們從業的機會相比學歷低的,確實要稍勝一籌。
但如今高學歷也十分內卷,你不做,還有其他高學歷的人來做,基於這種市場環境,所以高學歷人群也會面臨失業的風險。
畢竟高學歷,它只是敲門磚,而非人生天花板。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博士遍地走,學士不如狗,現在是博士也不如狗了。
以前本科學歷就很牛逼了,現在是研究生碩士和博士,才能算是與普通人有區別,到處都是高材生的時代,學歷差距絲毫對很多人毫不在意,他們更在意一個人的能力。
你要對高學歷祛魅,不要執著學歷對自己人生的過度消耗,不必在意沒有拿到好學歷,就覺得自己往後的人生一塌糊塗。
真的不是這個樣子,學歷並不能一紙定終生。
而且我發現:我畢業那麼多年,面試了好多家公司,幾乎80%的公司不在意我的學歷,而是看以前的策劃項目,以及有哪些成就。
所以不必執念於自己學歷低或者學歷高,而要把重心迴歸到個人能力上,畢竟高學歷不等同於高認知,而賺錢就需要認知的開竅和升級,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學歷一般,賺錢能力卻遠超高學歷那撥人,因為他們有很多年的闖蕩經驗,能接觸到社會的某些潛在規則,以及行業賺錢背後的底層邏輯。
說句不好聽的,學歷只能過濾學渣,卻不能過濾人渣,高學歷危害社會犯罪的並不在少數,低學歷為社會做貢獻的也不在少數。
撕掉高學歷標籤,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所以要投身於社會,多去磨礪,在不斷地社會洗禮下,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核心價值壁壘。

所以你真的沒必要因學歷而焦慮、自卑。
學歷只是你某個時間段的評分,又不是你後面整個人生的總結。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要走的一段路,沒必要這一段路難走,就覺往後的人生很無望,畢竟通往山頂的路,總要有人走得快,也總得有人走得慢,參差不齊的風景,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無論在課堂上怎樣以分數定勝負,而到了社會上靠的是懂人性和真本事。
高學歷之人千萬不要被學歷所束縛,更不要被職業的高低所框住,職業無貴賤,任何行業只要是實打實的憑本事吃飯,都值得讓人尊敬。
真正的強者,他們會打造自身的多維競爭力,敢於去賺“不體面”的錢,不因學歷而縮窄了人生方向。
當你把自己當做一個普通人,以普通人的心態去賺錢,就會發現市場不再是那麼狹小,完全有很多機會等著我們去挖掘。
昨天有個人說自己是本科生,目前是失業狀態,我建議他去做公眾號,他立馬反駁道,公眾號早就不行了,沒有多少人看,這就是典型的自己把自己的認知侷限了。
人是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的,他不知道,公眾號做得好的,日入4位數、5位數的大有人在,有的人搞知識付費,一篇文章就狂賺幾十萬,人家一個星期的收入抵得上你一整年的收入。
不要侷限認知,尤其不能被某個階段性的勝利困住,才能徹底打通財富的秘鑰。
點亮【贊和在看】,讓錢和愛都流向你。
關於陳默:
一位兩次創業、文章全網閱讀超1000萬的30+中年大叔。教你革新認知思維,洞悉人性,創業避坑,發財致富。
堅持讀書和寫作,因為讀書和寫作改變了我。
要在重大決定上花更多時間,比如賺錢這件事。
ps:創業這麼多年,我有很多話和經驗想分享給你們!朋友圈可以免費看!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主動V我,與優秀者為伍
抱團取暖,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