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被父愛滋養大的孩子,一生都勇敢

作者 | 文娟

來源 | 皓然讀書(growing-reading)



✎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帆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今天給大家分享作家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舊事同花落,人情逐流水。願你歷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網上有個段子,有人採訪小朋友:

“你的爸爸最喜歡幹什麼呀?”

“我爸爸最喜歡上廁所。”

引人發笑的回答,卻是許多爸爸的真實寫照。

在很多孩子心中,爸爸是隱形的,對自己甚少陪伴,鮮有交流,不是在玩手機,就是躲在廁所裏。

畫家劉墉也說過:

許多爸爸在孩子圖畫裏,沒有手。

爲什麼?

因爲在孩子記憶裏,爸爸像一團影子,總是抓不住。

孩子心懷童真,筆下流露的大多是外界對心靈的映射。

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時常缺席,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背影。

但對作家林海音而言,父親的形象卻隨着時光流逝愈發變得清晰。

再讀她的《城南舊事》,觸動心絃的,是深沉如山的父愛。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和父親的關係,就是一個人命運的雛形。

林海音的一生,彷彿就印證了這句話。

她在父愛的滋養中成長,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始終支撐着她勇敢前行。

她試圖告訴我們,那些被父愛滋養大的孩子,這一生都沒有畏懼。



被父親寵愛的孩子,一生不缺愛

書中的英子,是林海音的化身。

英子父親愛養花,老北京胡同的家中院子裏總是滿目繁花,香氣四溢。

朋友笑他:

“老林,你那麼愛花,難怪生了一堆女兒。”

英子是大姐,底下還有四個妹妹,兩個弟弟。

在那個舊時代,林父卻從不重男輕女。

他疼愛每一個孩子,下班一進家門,就從老媽子手裏接過孩子,逗孩子玩兒。

還尤爲看重長女,英子只要身體不舒服,總是爸爸抱着睡。

英子母親說,這都是打小給慣的。

英子貪玩,愛美,在外面染了指甲回家。

父親看見了,會故作生氣:“小妖精,小孩子染指甲,做唔得!”

語氣裏總是寵溺大於嗔怪的意味。

英子愛看書,只要她開口,要買什麼書,訂什麼雜誌,父親沒有不答應的。


惠安館的秀貞和妞兒雙雙斃命於車輪之下,爲了讓英子儘快忘記這些悲傷的事,父親決定舉家搬遷。

爲了修復女兒受傷的心靈,父親爲她搬新家,絲毫不怕麻煩,只願女兒能結交新朋友,開始新生活。

有人說:“女孩子,如果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父親,那麼這個女孩活在世界上,就會非常有底氣。”

對於英子來說,確實如此。

因爲有父親的寵愛,英子從小就自信獨立,底氣十足。

當看見店員逗妞兒,非得讓她唱一段纔給走,英子有說不出的氣惱,一下躥到妞兒身旁,叉着腰問他們:“憑什麼?”

當看見大街上有人賣假當票騙鄉下人,她氣勢洶洶地說:“欺騙人是不可以的!”

愛打抱不平,固然是個性使然,同時也是因爲自己得到了很多愛,有餘力去友愛別人。

步入少女時代的英子,出落得亭亭玉立,引來了無數追求者。

懷春的女孩容易墜入情網,英子卻無意戀愛,從不隨便讓人追。

她有理想,有志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聞專業知識的學習當中。

自小被父親給予了親密感、信賴感和安全感的女孩,不會過早去渴求來自異性的情感。

不會因爲別人給她一點愛,就如獲至寶;

更不會因爲別人對她的一點好,就以身相許。

被父親寵愛的女孩,懂得自愛,也更容易得到他人尊重。

被父愛滋養大的孩子,始終不會缺愛,來自父親的愛,足以相伴良久,溫暖一生。



被父親鞭策的孩子,積極且上進

有這樣一句話:

“父親,不是因爲生下孩子,而是因爲教育孩子,才被稱爲父親。”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寵愛,更離不開教育。

林父嚴慈相濟,他對英子有無盡關愛,更有嚴格要求。

有一回,英子起晚了,外面大雨滂沱,眼見上學要遲到,她乾脆賴在牀上不肯起來。

父親見她想逃學,氣極了,把她從牀上一把拖起,抄起雞毛撣子就打。

把英子從牀頭打到牀角,從牀上打到牀下,外邊雨聲譁然,屋內哭聲震天。

縱使身上被鞭打得鼓起一條條傷痕,縱使大雨依然傾瀉,父親也絕不驕縱女兒,這個學,還是得上。

最後花了五大枚銀元僱車把英子送到學校。

坐在教室裏的英子暗自傷心,一抬頭卻看見父親站在窗外,正向她點頭示意。

她忐忑地走出教室,父親卻什麼也沒說,拿出花襖子,讓她穿上,又遞給她兩個銅板。

這是父親第一次痛打女兒,可謂打在兒身,痛在父心。

父親也爲自己的“暴行”歉疚,可他更清楚,身爲人父,必須教會女兒端正人生態度,學會爲自己負責。


從那以後,英子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

每天早晨她都是等待校工開校門的學生之一。

一年年過去,一年年進步,待小學畢業時,她已然成爲最優秀的學生,代表同學們領取畢業證,並在畢業典禮上發言。

英子從一個喜歡偷懶貪玩的頑童,成長爲勤奮積極的少年,主要得益於父親在她人生之初給予的鞭策與教導。

一個明智的父親,懂得在必要的時候,狠下心來管教孩子,不讓孩子誤入歧途。

作家梅格·米克說過:

“比起其他任何人而言,父親纔是能奠定女兒人生軌跡的那個人。”

而後的林海音歷經家人離散、顛沛流離,卻始終勤奮樂觀、積極向上,這是父親爲她繪上的人生底色。

人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

有些錯誤看似並不起眼,但如若一味放任,遲早會積重難返。

不良習慣和錯誤認知一旦被定型和根植,便會妨礙成長,影響一生。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既要有陽光雨露的滋潤,也須有修剪枝丫的磨礪。

能及時得到父親“修理”的孩子,不會旁逸斜出,而能不斷拔節生長,終將成爲參天大樹。



被父親引領的孩子,勇敢而無畏

後來成爲作家、編輯、出版人的林海音,事業極其成功,可以說是憑一己之力支撐改變局面,推動了臺灣文壇的發展。

在工作中,她經常說一句話:“怕什麼,做嘛!”

她的女兒夏祖麗回憶與母親一起共事時,母親總是興致勃勃地對她說:“來,咱們可以好好地把這件事做起來!”

夏祖麗從母親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人生態度,那就是,有些事是不必害怕的。

然而,曾幾何時,面對紛亂世事,英子也是害怕過的。

在她13歲時,父親生病了,美好的童年戛然而止。

父親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不再把她當成孩子。

他有意訓練英子做事,讓她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有一回,父親讓英子去銀行匯錢,鼓勵她:

“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着你媽媽。你最大。”

“闖練,闖練,英子。”

雖然很害怕,英子還是硬着頭皮去做。

她把父親的教導記在心上:“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當她完成了任務,高興地想:闖過來了,快回家告訴爸爸去!


父親在離開前,對女兒是那般不捨與心疼,但他已無力庇護。

在無奈中,只得讓女兒迅速成長,學習堅強獨立,以應對往後艱難的日子。

一樁樁事情做下來,英子對自己有了信心,漸漸感受到蘊藏在小小身體裏的力量。

待家中的廚子老高通知英子快些去醫院,父親已經不行了的時候,英子有一種從未有過的鎮定。

她知道,爸爸的花兒落了,她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她在一夜之間長大,用稚嫩的肩膀爲羸母弱弟撐起了這個家。

從此,這一生,她再也沒有害怕過什麼。

做父母的,總想伴兒女成長,護兒女周全,做兒女最可靠的港灣。

然而,世事無常,瞬息萬變。

沒有誰可以一直做溫室裏的花朵,也沒有誰會永享歲月靜好。

與其被突如其來的風雨暴擊,不如早點學會迎風破浪。

有句話說:“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唯有父母的愛指向別離。”

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把他引向生活這個熔爐,去接受淬鍊,磨礪意志,成爲自己,同時,也學會放手。

雛鷹遲早要飛向天空,人終究得獨自面對世界。

父母子女一場,終會漸行漸遠。

但父親傳遞的愛與力量,終將讓孩子無所畏懼,勇毅前行。



寫在最後

畫家林帝浣說:

“父親的缺點像星星一樣多,父親的優點像太陽一樣少。

但太陽一出來,星星全都消失了。

許多父親都是如此,有着許多小缺點,卻有大視野。

隱藏在格局裏的父愛,就像陽光般明媚耀眼,照亮孩子的路。

都說父愛如山,只要有爸爸這個靠山,我們似乎什麼都不怕。

他爲我們遮蔽風雨,抵擋人間萬千風霜;

他把我們高高舉起,送往離夢想更近的地方;

他永遠佇立守望,讓我們有來處和歸途……

點個「在看」此生,願我們一直有父愛相隨,與溫暖同行。

待到夕陽斜照,再爲父親寫下一首溫柔的散文詩。

作者 | 文娟
來源 | 皓然讀書(growing-reading)
排版 | 餘景
圖片 | 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