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退役軍人》欄目系列報道“強國復興,奮鬥有我”,今天推出《黃餘紅:我們願做全球醫學救援裝備領域的探索者和推動者》。採製:總檯軍事記者楊鴻、張建動,特約記者張書俊;播音:胡鋮鋮、宋波。
黃餘紅,江蘇泰州人,1975年出生,1992年入伍。服役期間,被原總後勤部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2016年轉業後被安置到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經集團黨組批准,他單槍匹馬牽頭創辦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船海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懷著自主創新、實業報國的時代擔當,黃餘紅帶領員工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經過近5年的奮鬥打拼,創建了我國陸海空天潛隧“六維一體”的“應急應戰”醫學救援裝備保障模式,牽頭承擔了以5個國家“首臺套、補短板”為代表的13個重大科研攻關專項,自主研製了6大系列300多種軍民應用產品,填補了我國“應急應戰和基礎醫療”智成醫學裝備研發製造的空白,推動我國高端智能醫學裝備的高質量發展。
2025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中船海神公司牽頭研製的“急救(轉運)機器人”引來眾人圍觀今年4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由中船海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研製的“急救(轉運)機器人”“急救轉運無人機”“智成急救後送艙”“智成方艙(帳篷)醫院”等7個“國際首創”的醫學救援“黑科技”產品集中亮相後,被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和國內外知名網站廣泛報道,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在博覽會現場,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黃餘紅告訴記者,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畢業,並且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工作多年的軍轉幹部,他深知我國醫療裝備的痛點、難點、堵點,有責任帶領創業團隊探索創新我國高端醫學裝備的建設發展。黃餘紅:作為一名軍轉幹部,又有臨床醫學這樣的專業背景,我有責任為醫療裝備的發展貢獻力量。我願意歷經千難萬險,願意為之奮鬥終身。黃餘紅出生在江蘇泰州,那裡是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的故鄉,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他從小就立下從軍報國的志向。1992年12月,17歲的黃餘紅參軍來到原第28集團軍炮兵旅,三年後考入原白求恩軍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後來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在軍校學習工作期間,白求恩精神始終激勵著他成長,這也成為他後來在醫學裝備研發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的動力源泉。黃餘紅:白求恩是一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他的精神時刻激勵著我們。白求恩當年醫療條件有限,只能製作一些簡易的醫療器械,而我們現在是用科學的、智能化的手段,去研製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但與白求恩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2016年11月,黃餘紅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正團職領導崗位轉業後,安置到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政策法規部,擔任高級業務經理。戎裝雖解,軍魂猶在,在新的崗位上,他繼續保持軍人作風,踏實工作,勤奮敬業,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員工。黃餘紅:2017年和2018年,我連續兩年被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評為優秀員工,我的勤奮敬業獲得了組織的認可和信任,為我投身如今的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9年9月,一則“高端醫學救援裝備”的科研招標信息,引起了黃餘紅的高度關注。他向集團領導主動請纓,自費組建團隊,開啟了“便攜式急救設備”等三個科研項目的標書撰寫,經過兩個多月沒日沒夜的奮戰,他們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黃餘紅:讓我沒想到的是,我們拿了三個項目的三個第一名。後來,我們集團黨組下決心成立“三型骨幹衛勤裝備領導小組”,並且任命我為這個項目組的副組長,由我來牽頭組建中船海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創業之初的黃餘紅(右三)和公司領導班子成員(資料圖)
2019年10月,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聯合重組,成立中國船舶集團,黃餘紅調到集團產業發展部工作。2020年6月,經集團黨組批准,黃餘紅手拿一紙任命,單槍匹馬走上了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牽頭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船海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當時,正逢新冠疫情肆虐,黃餘紅舉步維艱。因為創業資金嚴重短缺,公司交不起房租而被業主斷水斷電。在這困難時期,黃餘紅兩次自掏腰包,勉強維持了公司的基本運轉。在公司瀕臨倒閉的緊要關頭,北京市石景山區政府主要領導看中了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研發團隊的創業精神,主動給出了諸多優惠政策,把公司落戶到了石景山區的創業大廈,從而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按下了“加速鍵”。黃餘紅:我當時立下誓言,一定要發揚在部隊時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的精神,要勇於擔當,把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才有了公司的起步。作為公司的創始人,黃餘紅始終以“家國情懷、責任擔當、廉潔奉公”來要求自己。他著眼國家關於“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的戰略部署,帶領團隊夜以繼日,攻堅克難。記不清多少次,他忙碌到夜深人靜時,不由得會站在辦公室裡向家的方向眺望。雖然公司離家不遠,但他長期吃住在公司,平時很少回家。五年來,正是憑著軍人的一股執著和拼勁,黃餘紅帶領公司取得了一個個創新和突破:公司不僅建立了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安全事故、核生化和戰場傷員救援(救治)5個領域的20條救治鏈,形成了“應急、應戰和基礎醫療”醫學裝備研發製造的產業佈局,而且還創建了我國陸海空天潛隧“六維一體”的“應急應戰”醫學救援裝備保障模式。 黃餘紅:2021年9月,我在全球首次提出創建陸海空天潛隧“六維一體”的國家應急應戰醫學救援裝備保障模式。我有一個夢想,在每一個維度中,我們公司都要成功研製並且形成產業鏈、救治鏈和保障鏈,繼而實現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黃餘紅(左)向來公司參觀的領導介紹新開發的智成產品
2021年,公司自主研製推出了集呼吸機、監護儀和輸液泵等5種功能於一體的“便攜式急救設備”。為了確保這項裝備能夠適應多種環境,黃餘紅作為項目牽頭人多次帶隊上高原、下海島。不管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忍受高寒缺氧帶來的頭疼、嘔吐等高原反應,還是在盛夏炙熱的海島上承受紫外線的強烈照射,軍人出身的黃餘紅始終堅守在試驗一線,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設備的多種環境檢驗。黃餘紅:當時,面對海島上高溫、高鹽、高溼的惡劣環境,我說,就是脫掉兩層皮,也要克服一切困難,把這個技術難關攻克下來。黃餘紅自主創新實業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感動了身邊許多人,一些志同道合的優秀退役軍人和優秀高校學子紛紛慕名而來。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李志4年前入職海神公司,如今他已擔任公司的辦公室主任。他說,黃餘紅的執著拼搏精神,時刻在激勵著他和公司的同事們。李志:員工們對董事長黃餘紅有一個評價,就是“苦了妻子,誤了孩子,累了身子,貼了票子”。我們學習他,既學習他刻苦鑽研的精神,也學習他對工作的執著和堅定。這幾年,在黃餘紅的帶動下,員工們幹事創業激情高漲,公司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現如今,中船海神公司已經成為國務院確定的三個醫療裝備“標誌性產品鏈主企業”,被國家相關部委評為“醫療器械中央企業示範單位”和國家“應急醫學救援骨幹企業”,先後承擔了以5個國家“首臺套、補短板”為代表的13個重大科研攻關專項,牽頭開發了國家“醫學救援全產業鏈智能體集群平臺”,自主研製的“國際首創”系統集成產品 “新一代智能輕量化方艙醫院”,被稱為“國之重器”。號角催徵,奮楫前行。如今,黃餘紅又瞄準“具身智能”的前沿技術,帶領公司人員與相關科研院所和科技公司強強聯手,投入一系列“智成醫學裝備”的研發製造中。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些成果的不斷轉化,將引領我國陸地、海上和院前“應急、應戰和基礎醫療”高端醫學裝備的發展不斷邁入新天地。戎裝雖解,軍魂猶在。軍轉幹部黃餘紅始終胸懷實業報國的抱負
“你是那一片海,你是那一首歌……”《海神之歌》這首歌的歌詞,是黃餘紅一氣呵成創作出來的,歌詞裡,寄託著他的夢想與情懷。今年50歲的黃餘紅雖然已經滿頭白髮,但他的眼神依舊明亮而堅定。作為一名轉業軍人,在他的心裡,創業五年,凝聚著他和創業團隊心血研製推出的每一件醫療裝備,服務的都是“國家戰略”,承載的都是“生命希望”,凝聚的都是“智慧力量”,展現的都是“海神夢想”。黃餘紅:我們將嚴格按照 “服務國家戰略、保障人民健康、引領行業發展”的職責和使命,推動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打造國家醫學裝備的研發鏈、救治鏈、保障鏈和產業鏈,為國家的醫學救治綜合水平的提升作出貢獻。主播:胡鋮鋮 宋波
責編:張建動
北京市石景山區退役軍人事務局
往期回顧:
趙宏智:紮根深山16年,以生命踐行使命的退役軍人支教者海軍戰士退役23年,勇救落水群眾60多名
當兵兩年,退役後他創建了青少年國防教育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