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生,該瘋就瘋



內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瀟瀟  排版 | 五月
第 8361 篇深度好文:4321字 | 10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雨天的早晨,你穿了一身新衣服趕去上班,卻被飛馳而過的汽車濺了滿身泥水......


工作日的尾聲,當你滿懷期待奔赴一場約會,卻被領導一個電話安排加班.......


當你和許久未見的朋友在飯店喫飯,被情緒失控的服務員潑了一身調料......


遇到上面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會有情緒,有些人直接發飆,有些人就忍了下來。


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情緒不該被活埋,也不該被放大。我們如何正確的表達情緒?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人活一世,不如該瘋就瘋。但前提是:我們知道情緒的邊界,能夠更好的管理情緒。


那麼,發現和辨別自身情緒,就成了當下每個人的必修課。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情緒管理。


一、別讓情緒,大過問題


生活中,許多人視情緒爲洪水猛獸,認爲只有把它們牢牢鎖在心底,才能保持外表的平靜。


他們習慣於用“忍一忍就過去了”來應對情緒的波動,卻不知這樣的壓抑,只會讓情緒在心底慢慢積累,最終可能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爆發。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時刻:在公司受了委屈,卻選擇默默承受,不願讓負面情緒影響到家人?


或是在家庭中遇到矛盾,卻選擇隱忍不發,以爲這樣可以維護家庭的和諧?


但事實上,這些都不是情緒管理的正確方式,都是對情緒的誤解。


只有正確對待我們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緒。


1.情緒的三大特點


第一,情緒沒有對錯,每種情緒都有其價值。


法國心理學家米歇爾·拉里維,曾在《情緒的82張面孔》中指出:人類的情緒複雜多樣,但沒有一種可以稱之爲絕對的“好”或“壞”。


第二,情緒不會憑空消失,而是可能在內心積累並爆發。


有些時候情緒沒有得到很好地宣泄或調節,但是這些鬱結的情緒並不會憑空消失。它們如同被深埋的種子,在內心深處悄然生長,無聲無息地積累力量。



第三點,情緒具有傳染性,能影響周圍人的情緒狀態。


想象一下,當一位同事滿面春風地走進辦公室,分享了他最近的好消息,那種喜悅和積極的情緒會迅速在辦公室內瀰漫開來,讓每個人都感到輕鬆愉快。


2.情緒的3個積極作用


瞭解了情緒的特點後,我們需要肯定情緒的價值。情緒往往有以下3個積極作用:


首先,情緒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幫助我們識別危險並作出反應。比如,恐懼讓我們產生應激反應,分泌腎上腺素,讓我們用最快的速度遠離危險。


其次,情緒有助於我們做出決策,提供直覺性的指導。比如,恐懼讓我們避免看似危險的道路,希望能激發我們勇敢地邁出那一步。


最後,情緒能幫助我們深入理解問題,找到問題的核心。比如,當我們感到憤怒時,可能是因爲我們覺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當我們感到悲傷時,可能是因爲我們失去了某個重要的人或物。


二、人這一生,都在爲情緒買單


生活中,我們生氣了會直接跟對方說“別煩我”,難過了會告訴別人“你讓我靜靜行不行”,不耐煩了會說“你怎麼還沒聽懂呢”。


但這不是表達情緒,而是帶着情緒說話。


有研究指出,對情緒的感知越敏銳,自控能力就越強。



但是,中國人普遍比較含蓄,不擅於表達感情,也不習慣表達感情。我們對情緒的感知常常是比較遲鈍的。


1.感知情緒的3個步驟


爲了提高對情緒的感知能力,我們可以按照以下3個步驟覺察自己的情緒。


第一步,辨別情緒。很多人常常覺得自己不開心,但很少細想是怎樣的一種不開心,是焦慮?失望?恐懼?還是悲傷?仔細感受自己的情緒,能更有針對性地管理情緒。


辨別情緒,是我們理解並管理自身心理狀態的關鍵。


第二步,描述情緒。在情感交流中,用“我生氣了”或“我很開心”這樣的簡單表述,往往難以準確傳達我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在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描述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第三,接受情緒。接受並不意味着喜歡或贊同你的情緒,而是承認它們的存在,並理解它們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情緒工具:情緒日記


敏銳而精確地感受和識別情緒,有助於認識困境,爲解決問題奠定基礎。那如何做到更精確地感受和識別情緒?


答案是,你可以開始做情緒日記。


第一步,你需要將自己的情緒寫下來,同時寫下你經歷這種情緒的事件。


比如,你可以這樣寫,“我感到失望,老闆否定了我的方案;我感到困惑,老闆審覈通過了一份我覺得寫得很差的方案。”



第二步,在“情緒字典”中尋找對應的情緒詞。


當你覺得無法清晰感受和識別到自己的情緒時,可以在情緒字典裏搜尋能夠描述自己情緒狀態的詞彙。如果你不知道,“薩提亞家族研究院的500個情緒詞彙”可以更好地幫助你。


三、學會和情緒相處,人生開掛!


1.用ABC理論分析情緒


什麼是ABC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情緒ABC理論(ABC Theory of Emotion)”。


情緒ABC理論爲理解和管理情緒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A(Activating event):指事情的前因/誘發性事件;


B(Belief):指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事件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也就是我們的看法與解釋;


C(Consequence):指的是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爲障礙結果。


艾利斯認爲,人們的情緒反應並非直接由外部事件(Activating Event,簡稱A)引發,而是由我們對這些事件的主觀解釋或評價(Belief,簡稱B)所引起的。


換句話說,我們如何理解和評價外部事件,決定了我們會產生怎樣的情緒反應(Consequence,簡稱C)


比如,在公司彙報工作時,領導的臉色讓你感到不安,你開始害怕再次面對他們。我們很容易將這種恐懼歸咎於領導的態度,認爲是他們的冷漠讓我們感到害怕。


但這裏有一個被我們忽視的關鍵——我們內心的信念。其實,是我們先入爲主的“對抗”心理在作祟,是我們內心深處認爲領導不信任我們,這種悲觀的信念纔是真正讓我們感到恐懼的原因。


再比如,我們以工作中的失敗爲例。有人將其視爲成長的墊腳石,看到的是學習和進步的機會,從而激發出堅韌和勇氣;而另一些人則可能將其看作是自身能力的否定,感受到的是失望和挫敗。



所以,事件本身只是一個觸發點,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是我們對這個事件的解讀。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有了調整情緒的自主權。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解讀方式,來間接地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


2.情緒ABC三者的作用


我們的情緒並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引發,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和評價——也就是我們的信念——決定了我們的情緒反應。


具體通過以下2點進行說明:


第一,通常我們會認爲是事件A直接導致結果C。比如,多次和領導彙報,領導臉色都很難看,導致害怕見領導。


因此,一個同樣的A,在不同的B1和B2的想法下,導致了C1 和 C2 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第二,情緒C由信念B直接引發,事件A不直接引發情緒C。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一方面,面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他們的看法和認知不同;另一方面,即便是同一個人面對同一件事,也可能在不同時間,產生完全不同的情緒,因爲他的心境、想法不同。


這就好比同一幅畫,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讀,這些不同的解讀構成了各自的信念B。


四、調節情緒,三大角度


1.針對A:迴避誘發事件


根據ABC理論,A不存在,相應的B和C也將不存在。即我們可以選擇暫時迴避誘發事件。


迴避誘發事件,主要有三個重要角度供你參考。


首先,轉換你所處的環境。


比如,在工作中遇到棘手問題時,可以選擇暫時離開辦公室,到戶外散步或到咖啡廳放鬆一下,這樣有助於調整心態,重新找回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及時轉換環境,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降低誘發事件發生的概率。


其次,轉換你的注意力。


比如,在人際交往中遇到衝突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放下爭執,轉而談論一些輕鬆愉快的話題。這有助於我們避免過度關注問題本身,從而減少誘發事件對我們的影響。


最後,想其它解決方案,代替誘發事件。比如,在面臨職業困境時,我們可以考慮通過提升技能、拓展人際關係或尋求新的職業機會等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逃避。



迴避誘發事件是一個需要我們積極應對的挑戰。通過轉換環境、轉換注意力和想其它解決方案等策略,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誘發事件發生的概率,爲自己創造一個更加穩定、和諧、積極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2.針對B:認知調節


B指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事件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也就是我們的看法與解釋。


首先,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比如,一次彙報表現差被老闆罵,就認定晉升無望,事業再也不會成功;開會時老闆指出了你工作的問題,就認爲老闆是有意爲難你,認爲他肯定不喜歡你;一次談客戶失敗就認定自己有溝通障礙,或者斷定這是一個討厭的客戶等。


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念,卻往往在我們心中種下了情緒的種子。


其次,我們需要學會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當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我們往往會被情緒所左右,難以冷靜地思考問題。但正是這種時候,我們更需要運用情緒ABC理論中的理性思維,去分析問題的本質和原因,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最後,也可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共同面對困難和挑戰。



3.針對C:主動調節


針對C,我們應該怎麼做好主動調節?


① 滿足自身情緒價值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伯特·艾倫指出:每一次情緒失控的背後,其實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


比如:

開心,是爲了強化所有美好和幸福;


憤怒,是爲了自我保護而攻擊別人;


悲傷,是爲了得到同情和幫助;


害怕,是爲了自我保護而回避危險;


得意,是爲了贏得欣賞和尊重;


嫉妒,是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壓抑,是爲了獲得安全而拒絕衝突;


抱怨,是爲了被傾聽、理解和關注。


所以當你情緒崩潰時,不必驚慌,而是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究竟因爲哪一點而感到不滿?”


知道自己缺失了什麼,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辦法解決問題。



② 掌握必要的方法,做好生理調節


第一,找人傾訴。與他人分享你的感受和經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情緒調節方式。通過與親朋好友的交流,你可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減輕心理壓力,並在傾訴過程中重新審視和理解自己的情緒。


第二,體育鍛煉。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是另一種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在散步、慢跑或游泳等舒緩的運動中,你的大腦會分泌大量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這些物質有助於緩解壓力、提升情緒狀態。


第三,培養微笑的習慣。研究表明,積極的面部表情可以引發相應的情緒體驗。即使你並不感到快樂,但當你嘗試微笑時,你的大腦會接收到積極的信號,逐漸調整你的情緒狀態。


結語


會情緒管理,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醫學博士約翰·辛德萊爾在《情緒革命》一書中指出:“生活中76%的常見病,都是由不良情緒所引起的,情緒生病比身體生病更可怕。”



人生在世,面對形形色色的壓力,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可如果受制於負面情緒,最終買單的將會是我們自己。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最嚴峻的時刻到了:活下去,靠這6個字!
讓於東來走下神壇
金惟純:一個人痛苦的根源,沒有把自己活明白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