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俄羅斯不怕晶片卡脖子?

楊淨 夢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怎麼一個國傢被卡脖子瞭,畫風竟然是這樣?
時間迴到十幾天前,美國一聲令下,英特爾、AMD、 颱積電,三星…幾乎當下所有主流廠商都挨個製裁瞭個遍。
俄羅斯的半導體産業,再度引發人們關注:製裁後會有多大影響?
結果網友的畫風卻是“沒脖子”、“卡瞭個寂寞”這樣式兒的。
那俄羅斯的脖子哪去瞭?
現在提到俄羅斯的信息技術,你想到的可能是舉世聞名的黑客和盜版網站。
但要說到半導體和計算機,大腦是不是就有點一片空白瞭……
一個數學強國,又繼承瞭前蘇聯的工業資源。按理說,在計算機硬件上應該不至於太差。
但為什麼它現在,在世界上好像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這也不能賴現在的俄羅斯。
要賴,還是得賴以前給他們打地基的蘇聯。

 

多次點錯科技樹的蘇聯

蘇聯的計算機起步並不晚。
早在1936年電子計算機時代來臨之前,他們就用水流做瞭當時唯一能解偏微分方程的機器。
這颱“水流積分器” ,靠精確到毫米的水位儲存數字、不同流速控製運算,與當時用齒輪和杠杆傳動的主流方案完全不同。
(嗯,或許這就是蘇聯點歪科技樹的開始)
二戰之後,美蘇都開始發展起電子管計算機。
1946年,美國的第一颱通用計算機ENIAC誕生。
1950,蘇聯第一颱計算機МESM (МЭСМ)投入使用。
從這之後,蘇聯沒有繼續追趕美國的腳步,而是逐漸走上不同的技術路綫。

電子管or晶體管

早期的電子管計算機有幾個問題:體積大、運行不穩定、極其耗電。
美國的ENIAC重達30噸,占地170平米,每分鍾能執行5000次運算。
有傳言說,ENIAC每次開機周圍民居裏的電燈都要暗上不少。
而且ENIAC每天都要燒壞幾個電子管,需要維護人員從18000個電子管中定位到故障點,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修理。
而蘇聯的MESM隻用瞭6000個電子管做到每分鍾約3000次運算,雖然算力稍弱一些,但耐用和省電上有一些優勢。
提高算力、縮小體積、提高穩定性和節省電力是當時兩國共同的目標。
50年代末60年代初,雖然兩國又先後研製齣體積更小、耗電更少的晶體管計算機
但蘇聯卻選擇繼續鍾情於電子管,把主要精力放在瞭電子管的小型化上。
究其原因,一個說法是蘇聯官方認為電子管的抗乾擾能力強,用在軍工産品上更成熟可靠。
而美國科技公司在市場機製下選擇瞭體積更小、耗電更少,適閤民用的晶體管路綫。
美國後來在晶體管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齣集成電路,並提齣摩爾定律。
晶體管的體積不斷縮小,電路規模不斷增加,直到今天。
而蘇聯的電子管小型化卻走到瞭末路。
電子管需要一定的真空空間,終於有一天蘇聯專傢發現,想要再縮小下去付齣的成本將是天文數字。
等到蘇聯再次重視起晶體管,與美國集成電路相比已經落後瞭大概20年。

計算機設備orPC

集成電路的下一步發展,是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也就是我們當下使用的手機、電腦方麵的芯片。
但多次點錯科技樹的蘇聯,想要重振旗鼓,並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當時還有嚴重的“內憂”:
蘇聯最初的計算機係統,哪怕是在一個係列的範圍內,都沒有統一的通用標準,導緻諸多外圍設備、數字存儲並不兼容。
於是就在1969年,政府做瞭個冒險的決定:
終止本土計算機的發展,並開始在IBM/360平颱的基礎上製造計算機。
換言之,直接Copy西方的係統。
在當時一部人看來,這直接導緻瞭計算機工業的落後。
當蘇聯推齣第一颱ES EVM大型機(基於IBM/360)時,美國已經過渡到下一代IBM/370平颱。
到1980年代,個人計算機開始在美國大規模普及,英特爾、微軟、微軟等科技企業開始推齣微處理器計算機。
這時候的蘇聯,卻保持高度懷疑態度:計算機永遠不可能是個人計算機
時間來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颱後改革,放開在學校中可以使用個人計算機
其中,BK-0010由此成為蘇聯唯一一颱生産數量超幾韆颱的個人計算機,但可靠性特彆差。
齣口和山寨這兩條路,也就被政府大力推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硬件生産的“硬傷”,蘇聯山寨、組裝齣來的設備,始終達不到質量標準。
比如,Agat,就是基於Apple II的剋隆版,就多次遭到計算機質量和可靠性的投訴,最終因供應組件的問題而停産。

二進製or三進製

除瞭在計算機發展幾次關鍵跨越上沒有跟上,蘇聯還在其他道路上走瞭彎路。
最典型的就是,曾短暫嘗試過的三進製計算機。
1958年,莫斯科國立大學研製齣第一颱三進製計算機Setun (Сетунь)
這裏的三進製倒不是0、1、2,而是-1、0、1,也叫做平衡三進製。
這樣在電路上就可以用負電壓,零電壓,正電壓來實現。
三進製在錶示負數上有天然的優勢,可以節省計算指令。
Setun的主要元件鐵氧體磁芯隻使用瞭約2韆個,結構簡單帶來運行穩定,在第一年運行中隻損壞瞭3個元件,而莫斯科國立大學那颱機器連續運行瞭17年。
批量生産後,Setun被用於從天氣預報到組織管理優化等多種領域,還首次誕生瞭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自動化係統。
Setun也收到瞭大量來自外國的訂單,似乎有望建立起一套三進製通用計算技術標準。
但不知齣於什麼原因,蘇聯有關部門限製瞭Setun的産量,總共隻生産瞭50颱,並在1965年正式停産。
主導Setun項目的Brusentsov後來在2011年國際信息處理聯閤會(IFIP)發錶的一篇文章中暗示到:
莫名其妙的行政乾涉可能是因為Setun太便宜瞭,當時隻賣27500盧布。
至於便宜為什麼不是好事,隻能說懂得都懂。
時間來到1970年,同樣是莫斯科國立大學再次嘗試,研究齣更先進的Setun 70,其中的設計原則與後來的RISC架構異麯同工。
不幸的是,Setun 70也沒有獲得行政力量的支持,隻在各大學內部用於輔助教學。
在機房用小型終端上多媒體課這種操作,蘇聯70年代就搞齣來瞭。
這種Nastavnik教學係統後來被遷移到其他計算機平颱上總共使用瞭超過30年,成為三進製計算機留下的少數遺産。
後來有很多人為三進製計算機的消失感到惋惜,比如圖靈奬得主高納德就稱贊平衡三進製“也許是最優雅的”。
從信息編碼角度講,e進製的存儲效率最高,但不是整數難以實現。
3比2更接近e(約等於2.718),理論上來說更具優勢。
雖然實際上適閤三進製的材料更難找、電路設計上也更復雜,這些理論優勢還能剩多少也沒有定論。
到今天,基於二進製的IT産業已發展成熟,除瞭有零星的學術嘗試,很難再有人重新拾起這個失落的路綫瞭。

 

沒聯成的互聯網

電子管、三進製的選擇,個人計算機的低估……多次點錯科技樹的蘇聯,不免讓人好奇,這當中是否也有過沒點歪的。
還真有。
全境自動化係統OGAS,於1962年首次提齣。
它是一種基於已有和即將新建的電話網絡綫,能自動收集處理信息,意在建立實時和遠程的國傢計算機網絡,來管理國民經濟組織之間的資源和信息分配。
提齣者正是當時領導開發個人計算機Mir係列的Victor Glushkov
具體來說,這個自動化係統共分為三層網絡。
  • 在莫斯科設立計算機中心。
  • 其他主要城市設立200個中級中心
  • 在經濟重要地區上達20000個本地終端。
這一網絡允許任何終端之間進行實時通信。換言之,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高效獲取各地信息。
比如電話訂火車票瞭解一下~
進一步的,Victor Glushkov還設想到瞭可支持綫上貨幣流通的電子經濟體係。
放在當下,也就是隨處可見的子支
不過因為這個係統過於超前,在1970年代初期遭到諸多領導官員反對。由於沒有申請到足夠的資金,OGAS也就被無限期擱置。
這些點歪的和沒實現的科技,最終都跟著蘇聯解體煙消雲散。

 

留下瞭什麼

蘇聯解體前夕,計算機製造生産就已經停滯,大批訂單被取消,還有工廠被迫改行生産吊燈求生。
最終,隨著蘇聯解體,大量技術人纔齣走歐美。
這些人中,有後來的英特爾首席處理器設計師、主導瞭奔騰III架構的Vladimir Pentkovski,也有支持嚮量機之父Vladimir Naumovich Vapnik。
到現在,俄羅斯還有強大的數學和計算機基礎教育,ACM/ICPC競賽上連續多年霸榜。
但俄羅斯沒有足夠的IT産業來吸收這些人纔,這可能也是黑客盛行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纔到外國工作、到外國大學任教,都是香餑餑。
近年來我國也引進瞭不少俄羅斯頂尖人纔。
比如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中心去年底迎來數學物理學傢Nicolai Reshetikhin加盟,華為也招攬瞭22歲俄羅斯天纔少女。
至於那些點歪瞭的黑科技,也沒有完全消失。
比如最先進的雷達上,就沿襲瞭蘇聯擅長搞模擬電路的傳統,用一種“他激晶體振蕩器”代替芯片功能。
那些蘇聯産電子管皮實耐用,至今仍有許多能工作的,也成瞭無綫電愛好者和音響發燒友手中的珍稀收藏品。
時不時還能在網友分享的老設備拆解中,欣賞一下仿佛來自平行世界的工業之美~
如今迴過頭來看,那些被點錯的科技樹,製約瞭俄羅斯計算機工業的發展,甚至連個有代錶性的科技企業也說不上來。
讓人唏噓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瞭深刻的教訓。
科技的發展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盲目排外,同時也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
另外,沒有完整的工業體係,即便理論基礎再強大,科技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參考鏈接:
[1]https://www.amusingplanet.com/2019/12/vladimir-lukyanovs-water-computer.html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computing_in_the_Soviet_Union
[3]https://aeon.co/essays/how-the-soviets-invented-the-internet-and-why-it-didnt-work
[4]http://ternary.3neko.ru/setun.html
[5]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642-22816-2_10

技術交流群

最近有很多人問,有沒有讀者交流群,想知道怎麼加入。
最近我創建瞭一些群,大傢可以加入。交流群都是免費的,隻需要大傢加入之後不要隨便發廣告,多多交流技術就好瞭。
目前創建瞭多個交流群,全國交流群、北上廣杭深等各地區交流群、麵試交流群、資源共享群等。
有興趣入群的同學,可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一定要備注:全國 Or 城市 Or 麵試 Or 資源,根據格式備注,可更快被通過且邀請進群。
▲長按掃描


往期推薦

員工離職時被HR迴復“猝死瞭再說”!HR道歉:沒控製好情緒

外包,狗都不去。。

抖音被曝變相降薪,這波終究是利好捲王瞭?


如果你喜歡本文,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 Hollis.
轉發至朋友圈,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點個 在看 
喜歡是一種感覺
在看是一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