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丟掉霸權還要多久?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基辛格


二戰以來,美國憑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建立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並利用美元霸權地位頻繁收鑄幣稅、金融制裁、“薅羊毛”,建立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到了80年代,美元掛鉤石油,在信用貨幣體系時代進一步鞏固霸權地位。

不出意外的話,老美就這麼一直揮舞着經濟霸權這把鐮刀,滿世界割韭菜。而賺得盆滿鉢滿的美國軍工複合體及其背後的資本大鱷驅動軍事幹預和戰爭,使美元長期保持“炮火激情”。

但隨着全球緊張局勢加劇,美國“後院”四處起火,最近美聯儲還沒降息,歐洲央行居然率先降息,西方貨幣必然會加速進行轉型。

美元霸權正在鬆動已是不爭的事實。

2024年6月5日,沙特就正式加入中國牽頭成立的央行數字貨幣跨境試驗項目: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

6月14日,更是爆出了一個驚天大瓜,沙特不準備和美國續簽石油美元協議了。

消息一出,全網一片歡騰,許多自媒體作者都表示美元霸權要徹底倒下了。

然而不久,又有博主出來闢謠,說這家叫做《詩華日報》刊發的這條不續簽的消息是假的,一時間,輿論場陷入一片混亂。

雖然消息假中有真,但沙特願意用非美元結算石油貿易的消息,是真的。正如路透社給出的評論,這可能是全球石油貿易朝着減少美元結算邁出的又一步。

天下苦美元久矣,美元是如何確定“霸權”地位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回顧一下美元的歷史。

1

美元崛起之路


二戰前夕


 英鎊最後的輝煌

在二戰爆發之前,英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貨幣。英鎊之所以能夠成爲世界貨幣,主要得益於英國實行的金本位制度。

英帝國統治了世界上1/4的領土和超過1/4的人口,它不僅坐擁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是世界領先的工業強國。英國憑藉其強大的工業、商業和金融實力,積累了大量的黃金儲備,使英鎊成爲了與黃金等價的貨幣。

從1816年開始,英國就規定了1盎司黃金等於3.89英鎊,並保持了這一比率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進程,而這一次的全球化是以英國爲中心的。

但同一時期美國工業化興興向榮,並有追趕英國的勢態。很多耳熟能詳的美國大公司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如標準石油、卡耐基鋼鐵、JP摩根金融集團。馬克吐溫將這一時期稱爲鍍金年代(Gilded Age)


金本位制度是指一種以黃金爲基礎,規定一定數量的黃金與一定數量的法定貨幣之間的固定兌換比率,並允許法定貨幣與黃金自由兌換的貨幣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就是由各自與黃金兌換比率決定的。由於黃金具有稀缺性、均勻性、可分割性、耐久性等特點,它被視爲一種穩定而可靠的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因此,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國貨幣都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價值和信用。


二戰期間


 英鎊衰落,美元崛起

一戰對英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使其經濟和金融實力受到了嚴重削弱。英國金本位制度無法維持原來的兌換比率,而是將1盎司黃金降低到4.86英鎊。這意味着英鎊相對於黃金貶值了近20%。

二戰對英國更是雪上加霜,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爲了抵抗德國的進攻,英國不惜動用了所有的資源和力量,進行了長達六年的殊死抗戰。

英國爲了獲取戰爭所需的物資和資金,不得不向美國借取了大量的貸款,並出售了大部分的黃金和外匯儲備。這使得英鎊在國際上失去了信用和地位。

美國是二戰中最大的贏家之一。由於美國遠離歐洲戰場,其本土並沒有遭受太多的破壞和損失。相反,美國藉助其強大的工業和軍事實力,向盟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和貸款,從而賺取了鉅額的利潤和影響力。

美元趁機崛起!

1944-1973年


 佈雷頓森林體系奠定美元霸權

二戰後,美國在經濟上完成工業化,GDP佔世界56%,黃金儲備佔世界75%,成爲最大債權國,政治上積極推動聯合國並佔據主導地位,軍事上組建北約,爲其掌控國際貨幣主導權奠定基礎。

1944年,英美等同盟國共同商討重建世界貨幣體系,代表英國利益的“凱恩斯計劃”主張設立全球央行並根據國際收支情況發行世界貨幣;而代表美國利益的“懷特計劃”堅決主張掛鉤黃金。最終佈雷頓森林體系採納了懷特方案,35美元可兌換1盎司黃金,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

佈雷頓森林體系正式確立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佈雷頓森林體系基本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該體系奠定了二戰後的國際金融秩序,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時代。

但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經歷多次美元危機後,該體系逐漸瓦解。


1974-1998年


 脫鉤黃金,掛鉤石油

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貨幣,就控制了全球的經濟。


隨着全球貿易擴張,各國對美元需求越來越大,但黃金儲備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流動性需求,同時美國深陷越戰泥淖,財政赤字增加,出口競爭力下降,貿易逆差出現,不得不增發美元。

法國最先開始用大量美元兌換黃金,引發各國對美元信心危機,1971年美國單方面宣佈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

爲維繫美元霸權地位,美國盯上以石油爲代表的大宗商品,1974年與沙特達成協議,將美元作爲石油貿易結算的唯一貨幣,並要求其購買美國國債,石油美元由此建立。

石油美元確立,進入信用貨幣時代。

1999年至今


 去美元化浪潮興起

近幾年,隨着全球經濟放緩,各國對美元的需求也開始降低,加之美聯儲先是在疫情前兩年採取的‘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帶來流動性‘大放水’,然後開啓40年來最大力度的加息進程,強勢吸引全球資本回流美國市場。

不少經濟體因此陷入‘流動性陷阱’中,各新興經濟體也嗅到了被‘割韭菜’的味道。

佈雷頓森林體系失效後美元之所以還能成爲世界貨幣,正是因爲“石油美元”這一強有力的因素。

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遠不如前,新的中東秩序在形成,尤其是沙特、伊拉克等產油大國宣稱開始使用人民幣結算後,加速了‘去美元化’的進程。”


2

去美元化起因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


1971年,美國時任財政部長康納利這句話展現出的狂妄與傲慢,讓世人印象深刻。

美聯儲激進加息,美元急劇升值,在全球範圍產生嚴重破壞性後果,令不少國家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債成本上升、輸入性通脹加劇,一些國家甚至陷入貨幣或債務危機。

整體來看,“去美元化”浪潮越演越烈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大點:

濫用制裁加快美元信用危機


美國利用其貨幣金融霸權地位,對不符合其利益或價值觀的國家和企業實施金融制裁,限制其使用美元和接入SWIFT全球金融結算系統。

全世界被美國踢出SWIFT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就是伊朗,都是和美國撕破臉的國家。今年4月23日,美國爲逼迫中俄“斷聯”?試圖對華制裁,將中國踢出SWIFT。


美國貨幣政策收割全球


隨着疫情全球化,美元隨着加息和縮表政策推進,引發全球資本貨幣貶值。

從2022年3月開始,美聯儲已經連續加息了10次,將基準利率從近乎於零的水平提升到了5%-5.25%。這堪稱是史上最激進的加息週期之一。

官方的解釋是爲了控制通脹,真的只是爲了控制通脹嗎?

加息會讓美元更加堅挺,吸引全球資金流入美國,進而推動美國資產價格上漲。而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則會因爲資金外流而面臨經濟壓力,資產價格也會因此下跌。

簡而言之,美聯儲加息就像一場“割韭菜”的狂歡,美國是“鐮刀”,其他國家則是“韭菜”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破壞全球化


自從特朗普上臺至今,美國先後發起了多次對外貿易伙伴徵稅戰,直接導致中國、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在內的衆多貿易伙伴承擔高額的海關關稅,導致全球貿易摩擦持續升溫。

如果說超級全球化進程始於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那麼2018年特朗普政府拋棄美國堅持多年的多邊主義貿易政策,轉而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則標誌着這一進程式微。


經濟貨幣多元化


在全球經濟市場一體化的今天,美國作爲二次工業革命果實的主要受益體,佔據着重要的經濟市場地位和貨幣主導權。

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大國崛起過程中的相關主權國家貨幣相繼充當國際貨幣角色,並隨着國家實力消長各領風騷80年至100年,平均週期爲94 年。美元自1921 年以來執行國際貨幣功能已超過100年。

到了當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過去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過去40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全球佔比從24%增至40%以上。

貨幣體系多元化是大勢所趨!


3

去美元化浪潮

俄烏衝突背景下,美元“武器化”觸發更多主權國家的安全危機,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啓“去美元化”進程。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世界約有39個國家開啓“去美元化”進程,其中以土耳其最爲典型,伊朗、委內瑞拉、俄羅斯等石油輸出國開始探索大規模使用人民幣結算。


2019年


歐洲9國爲繞過SWIFT美元結算系統,於2019 年年初推出“貿易交流支持機制”(INSTEX)。INSTEX的出臺就是爲了避開美國的制裁規定,實現與伊朗的貿易。

伊朗曾是歐洲石油的重要供應來源之一,出口歐洲的石油佔到總出口的近四分之一。



2022年1月


土耳其與阿聯酋央行簽署了一項價值640億里拉和180億迪拉姆(約合47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



2022年7月


印度推動盧比成爲國際貨幣。

莫迪對這一決策信心滿滿,但收效甚微,盧比根本沒人願意收。

本來趁着俄烏衝突、俄羅斯被踢出SWIFT,自己又擴大俄石油進口的局面,推動俄印在能源貿易上使用盧比結算,結果俄羅斯根本不買賬,堅持用盧布或人民幣結算。



2023年3月14日


中國進出口銀行與沙特國家銀行已經達成首筆人民幣貸款協議,並且已經落地。

沙特是想用比較安全、更加溫和的方式行動,逐步降低中沙石油貿易中對美元的依賴。

中國當然也不例外,俄羅斯的慘痛教訓已經告訴我們,要力促人民幣出海,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支付系統。



2023年3月28日


中海油與道達爾能源完成國內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成交量約合6.5萬噸,LNG資源來自阿聯酋。

這筆訂單標誌着中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

此前,中國已開始以人民幣進行石油交易,而這是首單以人民幣支付的液化天然氣供應交易。



2023年3月29日


巴西與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爲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用人民幣兌換雷亞爾,反之亦然,而不是通過美元。

援引法新社報道,這是北京對美元的“最新一次奇襲”。



2023年3月31日


東盟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討論“金融自主自立”;東盟十國擬使用十國貨幣作爲基礎貨幣交換,減少對美元、日元、歐元及英鎊的依賴。

隨着新冠疫情期間美聯儲濫發貨幣引發全球經濟震盪,疊加親眼目睹美歐國家對俄羅斯採取的一系列金融制裁,推動諸多中立國家加快了“去美元化”的步伐。



隨着上述一系列的“去美元化”浪潮事件的接踵而來,“去美元化”正在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貨幣市場。短期來看,“去美元化”反映了地緣政治下,以美元爲中心的全球貨幣體系出現裂縫。長期來看,“去美元化”反映了美元的國際地位向美國經濟地位收斂。

結語

儘管如此,要終結美元霸權並非易事。

眼下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各國央行外匯儲備、全球債務計價及全球資金流動中的佔比依然高居首位。

儘管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地位持續下降,但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一時半會兒還難以取代。

說白了,“去美元化”是個長期過程,除非美國放棄操縱美元霸權、透支美元信用換取政治經濟利益的慣常做法,否則這一趨勢難以逆轉。

但從耶倫的表態看,美國似乎還沒打算浪子回頭:“美國金融制裁可能會破壞美元主導地位,但這種制裁十分必要。”

路雖遠,行必將至。

 
您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